暮年毛姆
大眾也不喜歡他最後一個劇本《謝佩》裏的旨訓,雖然第一幕很逗趣。這部劇再度表現了這樣的主題:社會對於任 何不能與它共持相同卑鄙價值觀念的人必定施以報複。自《一個體麵的男人》以來,他曾經作過各種嚐試,現在卻又 回到原點。
這兩部告別劇壇的作品都未能轟動。毛姆決定放棄戲劇, 一方麵他覺得戲院經理和觀眾們的品鑒力低下狹隘,限製了 自己的發揮;另一方麵,他希望今後能寫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用去討好別人。
在出版了短篇集《啊,國王》以後,毛姆出了一本《堂·弗 爾南多》,寫的是他最喜愛的西班牙。毛姆將對西班牙深深的愛戀和對它的神秘的無限向往全部寫進書裏,他不觸及政治,也避免作任何的評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書盡是散漫之談,因為作者對西班牙這類題材有些力不從心。
《堂·弗爾南多》並無創新之處,除了力求吸引讀者外,並 未體現出真正的主題。
毛姆盡管寫得生動,旁征博引,卻未能贏得最高學術界 的認可。一位批評家對這本書諷刺道:簡言之,除了在故事中的誠實、敏銳、動人以外, 毛姆先生並不夠格充任文學批評家……他對藝術的完 美視而不見,因此他的判定幾乎全無價值。我認為他 誤解了大部分的作家……他列舉的事實並不常是可以 信任的,而他引證的權威又雜亂無章。
但不管怎麽說,這本書仍不失為一部可讀而資料豐富的 書,至少就它的美味可口而言,應該也算得上是傑作了。大 獲成功從來不是毫無理由的。
毛姆的作品給人一種沒有時限的感覺。如今他已屬於文 學,不屬於生活。他曾說他很享受寫作,卻從不曾覺得享受 過生活。
自《堂·弗爾南多》以後,毛姆總是一副已經退隱了的 神態。在朋友的提議下,他又去了西印度群島和圭亞那等地 遊曆。在好奇心的引導下,毛姆還去了位於圭亞那的惡魔島,這個殖民地是法國懲治罪犯的地方。島上的總督招待他住在一間簡陋的屋子裏,還派了兩個殺人犯照顧他。他每天觀看劊子手在場地練習,把一段和脖子一樣粗的香蕉莖放在斷頭 台上。
毛姆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罪犯,特別是殺人犯,通過了 解,**他們犯罪的往往都是微小的金錢方麵的動機。惡魔 島之行為他提供了許多別處沒有的小說題材。
1936 年 5 月,毛姆前往倫敦,他 21 歲的女兒麗莎將同 一位瑞士駐英國公使的兒子文森特·帕拉維西尼結婚。7 月, 在莊嚴而隆重的婚禮現場,毛姆親手把女兒交給了文森特。 文森特有著“倫敦最好看的男人之一”的稱呼,連毛姆都 覺得他是極俊美的青年,但西莉並不特別喜歡他,隻覺得 他馬馬虎虎還算過得去。而女兒麗莎也遺傳了母親的美貌, 嬌小而迷人,這對神采飛揚的新郎和新娘被倫敦報界稱為“金童玉女”。 毛姆送了女兒女婿一所泰晤士河附近的宅子和一大筆股份,西莉的禮物則是發揮她的天賦,幫這對新人裝潢新居。 毛姆非常滿意兩人的結合,美中不足的是要和西莉見麵。他 坐在西莉旁邊,一言不發,並拒絕同她一塊兒拍照,他一直 對她懷著惡意,認為她沒有好好教育麗莎。
他告訴朋友說:“麗莎從來不知道該如何照顧自己,或 以任何方式使自己生活得更好,這都是她母親的錯,西莉除 了社會地位之外不對任何事情感興趣。她一向都是個勢利鬼,隻會教導女兒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便是抓住一段好婚姻。”話雖如此,但毛姆自身就很勢利,而且他從來沒有設法填補麗莎教育上的空缺。
1937 年,《戲院》一書問世。這部小說流暢有趣,後來 還被改編成劇本。這本小說看不出是時局轉變時期的作品。 毛姆始終是生活在法國境內,對於世情的變化仍是十分清楚 的,他後來分析法國崩潰的原因,見解相當精辟。
這年的 10 月,麗莎傳來喜訊,說她生了個男孩。當了 外祖父的毛姆迫不及待地趕去英國瞧他。
在寫給侄女的信中,毛姆也抑製不住喜悅之情:“麗莎 覺得自己生了個兒子好了不起呢 ! 她要叫他尼古拉斯·薩默 塞特。”“他的臉紅紅的,一臉生氣的樣子,我猜他不是很讚 美這個世界。”
1938 年,毛姆首次來到印度。他描寫印度的方式和從 前描述在馬來西亞和南太平洋上英國人的方式不同,毛姆把 這種新穎留給了《刀鋒》。
毛姆對英國人在印度的種族歧視和地方偏見感到憤怒。 有一次他和一位英國低級官吏的太太一起喝茶,那位太太對 他說:“你知道,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不會和印度當地人 接觸的,盡量會與他們保持距離。”毛姆馬上對麵前的這位 女士心生鄙夷,他覺得這樣的女人,在英國最多是個給人修 指甲的。
在印度,最令他著迷的不是英國統治下的風土人情,而是印度本土那些精神上特立獨行的聖哲與禁欲的苦行者。印度的賢人們能夠超脫欲念,這引起了毛姆的深思。毛姆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念而求諸別人,這並不是他否定自己,而 是他深知作為一介凡人永遠無法達到與世疏離的境界。對於 靈魂的輪回轉世的說法,毛姆也心向往之。
1938 年,毛姆的《總結》出版,這部書將毛姆對靈魂 和生命的一般思想呈現在大眾的麵前。《總結》大部分是自 傳性的,深思而平靜,他思索成功與失敗,以富含意義的事 情來敘述它們,並提出一些明智的忠告。他堅信,好的散文 就像一個有教養的人所說的話,他並不誇耀,可是我們感覺 得出,他對自己曾經的努力求進且達到事業的巔峰有某種程 度的滿足。他知道自己並未讓批評家滿意,可是金錢卻補償 了他。
《總結》中透出一種崇高的謙遜,不矯揉造作,浮動著 毛姆的聰明智慧。在書的末尾,毛姆論述了人生意義的問題, 他說:“快樂不是最終的答複,由於我生性使然,我從人生 的痛苦中感受到的比從快樂中感受到的要多。”除了大眾的 欣賞,《總結》還獲得了最嚴厲的批評家的讚賞。
《總結》墨跡未幹,毛姆已經開始撰寫《聖誕節》,寫的 是全世界的政治情形,這可以算是新的嚐試。從文學觀點來 看,《聖誕節》也許不該出版,然而它雖然沒有起到實際的警示目的,但卻是合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