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英國之行

1868,艾麗斯帶著兩歲大的吉卜林回到英國。在倫敦,吉卜林的妹妹翠絲出生了,吉卜林則被送到他的外祖父母家裏小住。

吉卜林對於他祖國的第一印象有點不好,他後來描寫道:

一塊陰暗的土地,房間暗且冷,一位身著白色衣服的婦人在生火。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壁爐的鐵欄,因此怕得大聲哭起來。

吉卜林對英國氣候的敵視,一直延續到成年以後。

外祖父母一家似乎不太歡迎吉卜林的到來,當時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包括吉卜林的外祖父母,以及他的兩個還沒有嫁人的姨媽。他們的房子很小,臥房不夠,吉卜林不得不跟他的艾迪絲姨媽睡同一張床。吉卜林睡覺會亂踢,而且他習慣有印度仆人聽他的支使召喚,夜裏會不時要水喝。在英國,小孩睡覺時是不可以隨便說話的,因此他被人看作被寵壞的、討人厭的小家夥。

他的露意莎姨媽下了很大工夫才能繼續容忍他,保持那種出於家族關係的慈愛。等到吉卜林離開之後,露意莎對艾迪絲抱怨道:“艾麗斯的孩子太吵鬧了,把家裏搞得一團亂。吉卜林動不動就亂叫,爸爸對此很不舒服。他終於走了,真是謝天謝地。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能製造多少混亂,我算是見識到了。”

吉卜林盡管常發脾氣,但就像大多數給寵壞了的孩子一樣,很能自得其樂。他在街上就曾經表演了一番。據說吉卜林踏著大步往前走,一邊走一邊高聲叫道:“讓開!讓開!會發脾氣的吉卜林來了!”吉卜林當時最崇拜的人是他外祖父的馬夫,他常常用粗啞的聲音模仿馬夫說話。當吉卜林和他隻有一歲大的表弟在一起時,他原本的好脾氣顯露出來了,他非常溫和。其實,吉卜林隻有在大人的世界裏才表現出專製作風罷了。

回到孟買後,吉卜林與他的仆人成了親密的朋友,印度語成為他的第一語言。約翰和艾麗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還是很舒適的。通常上午孩子們不會來打擾他們,下午仆人把孩子們收拾得幹幹淨淨地來見他們。這時候他們會說:“現在跟爸爸媽媽說英語。”接著艾麗斯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給孩子們聽。到了晚上,孩子們又交給仆人照顧,約翰和艾麗斯則外出應酬。

因為沒有太多約束,吉卜林和翠絲常常在家附近亂跑。他們玩黏土,或纏著女傭給他們講印度民間傳奇故事,有時也讓仆人唱印度兒歌給他們聽,這些兒歌深深地刻在了吉卜林的腦海中。

晚上父母都出去時,吉卜林和翠絲就跟女傭到海邊棕櫚林中散步,常有風把棕櫚果吹落下來,三個人一塊兒逃到空地上,嗬嗬地笑。“我一直感覺熱帶黃昏時的黑暗會令人產生一種脅迫感,”吉卜林後來回憶說,“但我也喜歡夜風吹過棕櫚和香蕉葉子的聲音和樹蛙的歌唱。”

那是一段簡單而美妙的童年生活。1871年,吉卜林六歲時,全家回英國度假,吉卜林和翠絲沒有想到他們即將要與這種生活永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