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

出生在孟買的英國小孩

1865年12月30日,在印度孟買海邊的一幢房子裏,英國的偉大作家和詩人約瑟夫·魯德雅德·吉卜林誕生了。

吉卜林的父母都是牧師的子女。他的母親艾麗斯是一個大家庭的長女,童年時居所不定,因為父親的輪調,不得不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她7歲的時候就已經到過伯明翰、倫敦、曼徹斯特等地。

吉卜林在孟買的出生地

當時的牧師家庭並不算多麽富裕,不過艾麗斯的父親有很多藏書,這使得她從小就喜愛閱讀。艾麗斯的母親一直教導孩子們要互相友愛,安於貧困。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艾麗斯成長為一位苗條貌美、才思敏捷、善於調解糾紛和矛盾的女孩子。

吉卜林的父親約翰·洛克伍德·吉卜林是約克郡人,他熱衷於雕塑,學習過繪畫和雕刻。與艾麗斯相識的時候,他是孟買藝術學校的建築物雕刻教授。

1863年春天,約翰和艾麗斯在一次野餐中相識,之後不久,他們就訂婚了。艾麗斯的妹妹們都對約翰印象很好,於是,兩個人的結婚似乎成了一種必然。他們婚後就去了印度。

吉卜林出生的時候,孟買正開始邁入極度繁榮的時代。那時候英屬印度分成三個部分,長久以來孟買都不是什麽重要的地方,一直被視為窮鄉僻壤,直到19世紀工業文明興起之後,孟買作為一個港口城市,才逐漸發展起來。美國內戰時,英國沒有辦法從美國進口棉花,棉紡織業突顯了孟買在交通上的地位;同時,通往孟買的鐵路的建設,也使它成為印度西部的交通要道;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孟買更成為印度通往蘇伊士運河的門戶。

約翰在孟買工作,致力於印度民族藝術的複興,使印度古老的文化能夠保存下去,不被新的工業文明所湮沒。他忙於雕塑紀念碑,繪製古建築的圖樣,研究印度古代的工藝,以及舉辦古印度人生活方式的展覽,他想要讓舊式的生活方式適存於新時代中,而不是完全被淘汰掉。即便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後來,約翰的這種理想影響到了他的兒子吉卜林,吉卜林的很多作品中對此都有強烈的表現,那是既熱衷於科學技術,又懷念崇敬過去民俗的矛盾心理。

關於幼年的事情,吉卜林記得多少呢?大概70年後,他寫下這樣一段回憶:

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破曉時刻的光和顏色,以及有我肩高的金色和紫色的水果。我在清晨和女傭,以及坐在嬰兒推車中的妹妹一同走到孟買水果市場。回來的時候,我們買的東西高高地堆在推車的前麵。這些就是我對那時候的記憶。

吉卜林幼年時,家裏養了三隻狗,兩隻是鐵利亞犬,一隻是京巴。吉卜林最喜歡小京巴了,約翰給他一根小鞭子,當京巴吃東西的時候,那兩隻鐵利亞犬如果太接近,吉卜林就用鞭子打它們。但是,在吉卜林前往藝術學校的途中,碰到一隻母雞攻擊他的時候,他就不那麽大膽了:“那是一個有翅膀的怪物,和我一樣大。”他哭著逃開了,父親好不容易才把他哄得破涕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