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斯的構想
達靈頓是一個小鎮,位於紐卡斯爾南麵,1825年時人口僅5000餘人,是英國東北部的羊毛中心兼亞麻紡織業區。就整個英國而言,這個小鎮的地位微不足道,為什麽竟能一躍成為世界鐵路交通業的發源地呢?
要想在國會中通過一條法案,例如修築運河等,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金錢,需要優秀的律師,還要和權貴們經常接觸。修建鐵路這種大事,為什麽不是那些大城市,如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或愛丁堡的那些大工業家、大商賈或有名望的國會議員提倡呢?這是因為,達靈頓這地方有一群有組織的教友派信徒,鐵路交通技術的引進,就是這一群教友派人士努力的結果。就因為教友派信徒的力量,達靈頓在不列顛帝國裏的重要性不輸於任何城市。達靈頓市麵積雖小,卻能說服國會,使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創鐵路交通的城市。
教友派人士在達靈頓居住了近百年。皮斯一家是由約克郡遷徙過來的。愛德華·皮斯於1767年在達靈頓出生,他在附近一所寄宿學校畢業後,14歲就接觸家族的羊毛生意。就像他的曆代祖先一樣,他騎馬巡視蘇格蘭北部地區,訪問農民及市場,購買羊毛原料。在他的主持下,羊毛生意迅速擴張,當地煤礦業也被收入自己名下,但他始終保持著小城商人的姿態,住在城內商家雲集的北門街的一棟三層樓房裏。他不像一般人稍微發達後便搬去更好的居所,他滿足於自己的現狀,樂意與城裏商業中心為鄰。在北門街73號的住宅,皮斯家已住了六十多年,家中妻子兒女共八人,喬治第一次去拜訪他,就是在這個地方。
我們不知道喬治為什麽想要會見一個教友派人士。教友派的人士一向被人認為有些古怪,喬治不屬於任何教派,對宗教也沒有興趣。然而,他必然知道一些有關教友派的神話、傳奇和事跡。
英國的教友派是在內戰時在部分清教徒的激烈反對下興盛起來的,創始人為喬治·福克斯,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暴力,不講求形式,不要牧師、僧侶,主張和平主義和宗教自由。他們的聚會一般是在一片沉默中開始的。在聚會進行時,任何一位與會者都可以發言。信徒們稱他們自己為“光的兒女”。此會成立三年後,他們才有“教友派”的名稱,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由於早期一位領袖的號誡“聽到上帝的話而發抖”。從此以後這群教友就自稱他們是“震動者”,但正式公開的名字仍是“教友派”。
教友派教徒的觀念之一是不說任何誓言,因此容易和法官起爭執。這也使教友派人士不易擔任公職,不易進入劍橋和牛津大學,不易進入國會。他們拒付教堂費或稅金,拒服兵役,拒絕承認帝王優於任何人,拒絕承認任何聖者、聖徒,拒絕稱呼任何顯耀爵位或頭銜。他們稱呼每一個人為你或您,認為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同樣平等的。
他們摒棄鮮明而華麗的衣服、富麗堂皇的家具及各種鮮豔的顏色。因此,百年以來,他們始終是穿著黑色或灰色的衣服,他們不讓自己的形象加上色彩,認為那是虛榮。愛德華·皮斯後來居然被說服為後裔留下一些照片,他到最後終於承認拍照不是罪過,因為照相機與美術家不同,它不說謊。
教友派對平等極度熱愛,在19世紀社會陋習的改革方麵頗有建樹。1824年,在斯多克頓至達靈頓鐵路推進運動中,教友派參與抗奴役運動,愛德華·皮斯往來於英法之間,遊說法國國會議員及商人,力求廢除奴隸製度,雖然沒有什麽成果,但是他的正義及勇氣值得人們稱讚。
教友派人士有許多美德,表現在商場上尤其顯著。懶惰、閑居、享樂均被視為罪惡。他們認為隻要不是以正當目的追求金錢,就是光榮的。他們絕不從事武器製造以牟利。
1600年,皮斯祖輩在運輸羊毛背心給一位公爵的部隊時出現了紕漏,直到1744年時,皮斯家人還在為那一次的過失而懺悔。一般教友派人士認為達靈頓區教友派教徒比其他地區教友派教徒思想開放,比較能適應社會活動。就皮斯家族而言,愛德華本人仍屬老派人士,其兒女則近於新進開放派。
1817年,愛德華·皮斯50歲,他的日記中已有譴責自己年輕時浪費與不檢行為的記載,並表示後悔對各項世俗功利的追逐。此後,除從事花圃園藝外,他不再有任何世俗之樂。甚至,在他晚年,他對他所獲得的花卉競賽獎也視為有損清規,於心不安。他的日記中充滿了此類內心掙紮與尋求精神解脫的記載。
在商場上,教友派人士的正直為一般人所信賴。在19世紀,勇往直前如皮斯家族的教友派信徒,在工商業中成了領導模範,甚至已經成了一大組織,他們背後有教友派銀行家的支持。就算是一個狂妄計劃或奇特投資,如果獲得了教友派人士的支持,往往能夠成功。
1817年,愛德華·皮斯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國東北商人。雖然如此,若提起他是教友派人士時,他又往往讓人另眼相看。
他於1817年起致力於反對奴隸製度,並大力提倡修建鐵路。反對奴隸製一事他已經與法國國會議員及內閣部長們接觸過,表明了他的堅持、耐心與毅力。
另一項鐵路交通事業則是為了造福商人及工人。他知道如果從礦場修一條運輸通道到達海口,將會使一般平民及工廠得到廉價的用煤,並使工商業更加發達。達靈頓距礦區隻有12公裏,正好在礦區與海口的中途。當時煤價的高低受運輸的影響很大。
遠在北部的泰恩煤礦,當時幾乎獨占倫敦市場,這是因為礦場鄰近泰恩河畔,運費較低,而本地煤卻因運輸困難而成本奇高。若能降低運輸成本,不但可促使達靈頓與斯多克頓的製造業繁榮,也可以推進煤炭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