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聘事件

說起紐約學院,它本是一個市立的學術機構,在那兒就讀的都是天主教徒及猶太人,而獎學金多半被猶太人獲得,使得天主教徒非常憤怒,但教授們則努力爭取學術自由,所以才會推薦伯特蘭去任教。

不料,這卻引起軒然大波。伯特蘭已經忘記了十年前人們對《婚姻與道德》這本書的攻擊,多年前反對伯特蘭來美任教的曼寧主教這次撰文投報,指責和攻擊伯特蘭。杜威和懷特海曾為伯特蘭提出辯護,認為紐約市教育局有權聘請任何人而無視於別人的反對。遺憾的是,他們為伯特蘭提供的辯護效果不佳。

1940年3月30日,法院正式審理此一案件,法官名叫約翰·馬基漢,是位天主教徒,審判的結果是解除聘約。

本來這是納稅人和紐約市政府之間的事,伯特蘭可以提出答辯的,他請求將他列入被告的一方,但被法官所拒,所以伯特蘭便沒有了答辯的機會。

他已向加州大學辭職,紐約市立學院又不聘請他,這使他落入了經濟上的窘境。現在的問題是,他受聘紐約學院後遭解聘的事,已經鬧得全國皆知,聽說原本打算聘任他的哈佛大學也受到了一定壓力,好在哈佛校長及一些教授還能堅守立場,而懷特海這時候已是哈佛大學的榮譽教授,由他出麵聯合杜威、愛因斯坦等著名學者為他說情,終於使哈佛當局沒有取消邀約。不過,哈佛是短期講學,期滿後能否續聘,殊不知曉。

正當伯特蘭彷徨無計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轉機。有一位富翁巴恩士博士,是發明弱蛋白銀(一種防腐劑)的人,他在費城附近創設了一個“巴恩士基金會”。他對伯特蘭的受人圍攻深表憤慨,他的基金會的款項本是用在現代法國繪畫上的,他自己也擔任了一門美學原理的課程,他認為應該擴展到藝術的哲學方麵,如果由伯特蘭講授這一課程是再恰當不過的,並且這一方麵可以幫助伯特蘭解除經濟上的困境,另一方麵也可提高自己的聲望。他先把這個構想透露給杜威,杜威非常讚成,於是巴恩士博士立刻把基金會的詳情以及聘請他講座的意願寫信告訴了伯特蘭,征詢他的意見。伯特蘭立即回信,表示願意接受。不過,他希望聘約不是每年一次,而是為期五年的西方哲學研究課程,從1941年元月起生效,巴恩士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