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

伯特蘭出獄以後,在經濟上產生了一些問題,當年他寫《數學原理》時是靠從祖母那繼承過來的錢生活,雖不算太富裕,但也過得去,可是近幾年下來,也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戰爭使伯特蘭完全改變了,他不再是一個純學術的人,有時他也寫一些通俗的文章賴以謀生。1916年他出版了《社會重建的原理》。

出獄以後的伯特蘭,在哲學園地裏隻能獨自前進。已經將近50歲的他,和艾麗斯尚未正式辦妥離婚手續,在感情上又依賴著奧托琳。這些,使他煩悶不已。

1918年年底,他又來到卡辛頓農莊,在那裏獲得了寧靜。奧托琳比以前更活躍,更為光豔照人,農莊裏除了一些藝術家、作家以及一些和平主義分子外,更吸引了許多希望在政界嶄露頭角的人物。伯特蘭總是周旋於這些人之間,喜歡討論學術性的問題,使她有些不滿。

1919年1月,伯特蘭又回到倫敦。3月間他和劍橋同事李特伍在路華斯500米外的地方租下了一個農莊,那裏背山麵海,風景極美,是消暑的好去處。伯特蘭喜歡鄉村生活,也欣賞驚濤拍岸、海鷗翱翔,傍晚時看夕陽西下,彩霞滿天的綺麗景色。

在這段時間,伯特蘭對桃拉·布萊克產生了興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早在1916年,伯特蘭的學生桃樂賽·倫姬安排了一次兩天的徒步旅行,一共是四個人。除了桃樂賽和伯特蘭以外,還有桃拉和一位法國青年尼可。就這樣,在旅行中,伯特蘭認識了桃拉。

那一年的夏天,桃拉成了路華斯農莊的常客,漸而成為他的情人。

愉快的夏季過去,伯特蘭又回到他和艾倫合住的公寓。桃拉則前往巴黎研究17、18世紀時法國自由思想的開端。

1919年的聖誕節,伯特蘭和桃拉在海牙會麵。這一次他是特意去看韋根斯坦的。伯特蘭十分器重這位年輕人,認為韋根斯坦熱情、有深度。伯特蘭說他具有一種除了摩爾以外無人可以比擬的純潔。1914年大戰爆發後,熱愛祖國的韋根斯坦成為奧國的軍官,起先他和伯特蘭仍有書信往返,後來戰況愈來愈激烈,也就失去了聯絡,直到1919年2月,才知道他是被俘而不是陣亡。他告訴伯特蘭說,他在戰壕裏寫了一本書,原稿沒有遺失,希望伯特蘭能對他的著作提一點意見。

伯特蘭收到韋根斯坦寄來的稿件(後來以《邏輯哲學論文》為名出版)後,認為必須當麵討論才能充分了解書的內容,而見麵的地點最好是一個中立國家,於是他們選擇了荷蘭的海牙。

伯特蘭在海牙停留了一星期之久,兩人逐行討論。當時桃拉也從巴黎前往海牙,伯特蘭和韋根斯坦研究《邏輯哲學論文》時,她就到圖書館去消磨時間。

早在伯特蘭赴海牙以前,劍橋三一學院的教授們聯名申請,要求當局聘請伯特蘭返校執教,他們強調並不介意伯特蘭在戰時的政治態度,以及校董會的決定是對是錯,他們的動機很單純。由於簽名人數占絕大多數,校董會難以拒絕,所以決定重聘伯特蘭返校執教,自1920年7月1日起,擔任邏輯與數學原理講座,任期五年,並由校方供給膳宿。

李特伍把這個消息通知了伯特蘭,使他陷入沉思。劍橋的情況已非昔比,他和奧托琳之間的事情,如果被人知道,固然對他極端不利,尤其他和桃拉的關係如果公開,工作一定不保,究竟如何自處,令他困擾萬分。於是他寫了封信給奧托琳,告訴她,他要盡快地和桃拉共同生活,生育子女。不過有些外在的因素困擾著他,那就是桃拉的家人,以及劍橋方麵的態度。他在信中稱讚桃拉的機智、仁慈、勇敢、聰明等優點,希望奧托琳能喜歡她。最後他強調,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他和奧托琳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