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什麽樣的聲音讓人信服?
上一節我們講了如何在溝通中練就幽默感,積累段子;這一節我們聊聊溝通中的聲音。聲音是語言的載體,尤其在當前的自媒體、短視頻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聲渠道。但我們發現,有的人一開口,便有攝人心魄、讓人信服的力量,有的專家教授即使水平很高,演講卻讓人感到寡淡無味,這就是不同聲音產生的效果。就像電影《國王的演講》,前任英國國王退位,喬治六世臨危受命,大敵當前,卻因為患有口吃,無法通過演講領導士兵和人民。後來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他才慢慢打破心理和生理障礙,在二戰前發表出鼓舞人心的演講。
那對我們來說,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聲音,讓我們在溝通表達中先“聲”奪人,影響人心呢?
一、“好聲音”從何而來?
有研究表明,在人的溝通感知中,聲音感知的比例是38%。也就是說,一個人聲音的表現,在溝通中占到近一半的效果。
也許你會覺得:“我自己說話聲音感覺還挺好的,聽起來也沒什麽不妥啊。”其實這是一種聽覺偏差。
我們自己說話的時候,聲音的傳播是“雙通道”的。一個通道是空氣傳導通道,聲波經空氣傳播,再由耳朵接收到聽覺係統,其他人聽到的也是這個通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聲音在空氣中會隨著傳播距離衰減、失真,同時空氣中還有各種噪聲,受到大量的環境幹擾。
另一個通道則是骨傳導通道,聲波從聲帶產生,在身體內部,不經空氣直接傳到聽覺係統,這部分聲音的效果能過濾噪聲,讓我們的聲音聽起來更加純淨。
所以當我們堵住耳朵說話的時候,也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聲音,而且會有“立體環繞聲”的效果,這就是骨傳導的原因。
問題在於,骨傳導僅限於我們自己。對其他人來說,麵對麵溝通的時候,聽到的就是經過許多“折損”的聲音。這導致很多時候,我們的聲音在自己聽起來成熟、厚實,在別人聽來可能感到尖細、沙啞。這也是需要我們後天練就好聲音的原因。
很多人會覺得,好聲音是天生的。的確,天賦很重要,像男歌手周深,音域天生比一般人高亢、寬廣,經過訓練唱高音比一些女歌手還厲害,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聲音條件普通的人,隻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式,通過有效的方法,一樣可以實現特別的“好聲音”。
因為人的發聲係統,本質上也是一個“樂器”,這點可以從我們的發聲原理判斷。人的發聲係統其實相當精密,它包括肺、氣管、聲帶、唇、舌等器官;而且這些器官主體都是肌肉,具有相當的彈性和控製性,能夠通過鍛煉不斷強化。我們說的“練聲”,就是要加強對氣息和口腔的控製力,發揮胸腔的共鳴作用,讓發出的聲音更加通暢、圓潤、清晰。
那麽,我們具體該怎麽做呢?
二、練就屬於自己的好聲音
? 聲音自測
對於聲音,我們要形成這種想象,當自己在說話時,其實是在彈奏一個獨特的“樂器”,它的內容來自大腦,它的聲音來自發聲係統。如果這個樂器的聲音好聽,那麽它給自己帶來的感受應該是自然舒適的,在別人聽來也是悅耳、易於接受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對聲音進行初步的評估,看看我們當前的聲音是否處在“好聽區間”。
(1)你的聲音聽起來尖細、刺耳嗎?
(2)一開始公開講話,喜歡咳嗽或清嗓子嗎?
(3)晨起刷牙時,會感到惡心想吐嗎?
(4)你的鼻音重嗎?
(5)工作後回家,會感覺自己的聲音變沙啞嗎?
(6)會議發言、跟朋友聊天,你感到自己的聲音會被忽略嗎?
(7)和陌生人通電話時,對方會弄錯你的實際年齡嗎?
(8)電話裏的陌生人弄錯過你的性別嗎?
(9)和陌生人聯係時,會更願意發文字而不是通電話嗎?
(10)和人爭論或大聲說話時,會感到麵紅耳赤、青筋暴起嗎?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隻有0—1個,說明你的嗓音處在自然好聽的區間;如果在2—3個,說明聲音對你的“社交形象”產生了輕度影響;如果在4—7個,則產生了中度影響;如果在8個及以上,則產生了重度影響。一個人在這當中的問題越多,則說明他偏離自然嗓音的情況越嚴重。如果屬於輕度、中度,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慢慢調整過來。比如有的女性朋友,喜歡用“夾子音”“蘿莉音”,也就是我們說的“嗲聲嗲氣”,可能會造成喉嚨的緊張感,對聲帶造成損傷,需要調整發聲來恢複。但如果到了重度,則大概率有聲帶方麵的疾病,需要到醫院尋求臨床指導。
當然這裏麵更多的還是常規問題,比如有的人說話時氣息不夠集中,不夠長,講電話、發微信語音時不那麽好聽;有的人由於方言習慣,喜歡提著嗓子,用尖音說話,腔調很不自然;或者有的人不注意飲食,經常抽煙喝酒,導致聲音沙啞;等等。
? 避免盲目模仿
每個人的發聲係統是不一樣的,聲音也有其稟賦。但是由於後天的語言環境,各種生理、心理因素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去調整自己的嗓音,這種情況很普遍。
但有的時候,這種調整其實是超過我們發聲係統承受力的。就像我們剛才說的,有的女孩聽到一些動漫中的角色的聲音,或是網絡上的女主播的“蘿莉音”,感覺很可愛,很吸引人,會不自覺去模仿,提著嗓子說話。可是這樣做很可能會給聲帶增加負擔,時間一長對嗓子傷害非常大。還有一些男性,喜歡壓低嗓音說話,覺得這樣很成熟、沉穩,但是這同樣可能傷害自己的聲帶。我們常說“聲如其人”,如果一個人強行改變自然聲音,很多時候隻是自以為好聽,在別人聽來可能感覺並不匹配。
像我們喜歡的一些電視劇和動漫的人物聲音,其實是經驗豐富的配音演員,多年訓練才有的聲音效果。而且那些聲音對專業的配音演員來說,都需要強大的技術功底支撐,如果普通人盲目地去模仿,隻會顯得別扭,最後得不償失。所以對我們來說,隻有找到自然的“舒適區”,在那個區間內發聲、說話,才能讓自己感到揮灑自如,讓聽的人感到自信、輕鬆,願意接受。這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好聲音”。那麽,應該如何尋找這個舒適區呢?
? “氣泡音”訓練法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氣泡音訓練法。所謂氣泡音,就是氣息流過咽喉,產生共鳴的顆粒性低音。它是聲帶振動的最初狀態,是一種高度聲氣協調狀態下發出來的聲音,其中所發出的聲音是一個人最低的聲音區。通過“氣泡音”,我們很容易能感受到聲音是如何“靠”在聲帶上的,也可以體會聲帶振動時的張力和對氣流的阻力,找到自己發聲的舒適區。
具體來說,我們需要先放鬆身體,比如早上起床的時候,平躺在**,放鬆胸腔,讓氣息下沉,找一個“打哈欠”的感覺;但是要控製氣息,讓氣息慢慢從胸肺,到喉嚨,再到口腔,持續發出一個“啊”的聲音。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氣息從喉頭冒出,聲帶緩慢振動的感覺;如果能保持氣息穩定,你會有明顯的氣息顆粒感,這個時候發出“啊”的聲音,會有點兒像青蛙的鳴叫;如果把氣息放大,又會有點兒像摩托車發動機啟動的聲音。而這個氣泡音發聲的感覺,其實就是我們本身的音色。如果我們在發聲前,能夠有意識地去找氣泡音,就能夠把我們的聲音“固定”在自然舒適區,這可以說是好聲音的起點。
當然,對有的人來說,可能一時間發不出氣泡音。因為日常不科學的發聲習慣,喉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發聲係統一下子矯正不過來,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要訓練氣泡音,比較好的方法是在早上練,在早上起床時,嗓子經過一夜的休息,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我們練上5分鍾、10分鍾。也許一開始發不出來,那就多堅持幾天,先把氣息練好,再爭取發聲,然後試著擴展不同聲調;在穩定發出氣泡音的基礎上,調整我們日常的說話習慣。
當一個人真正找到氣泡音的感覺,是很容易堅持並進入狀態的。因為這才是他聲音“本源”的狀態,他的喉嚨會有掙脫束縛、回歸自然的感覺。因此氣泡音訓練法,也被很多專業的語言工作者采用,它是我們具備優美聲音的起點。
說到這裏,我們這一節的內容也差不多講完了。我們說到,聲音在溝通表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個人都有一個精妙的“發聲係統”,能夠讓我們擁有好聲音。要具備這種優美的聲音,需要我們進行聲音自測,避免盲目地模仿聲音。應用氣泡音訓練法,找到自己本源、自然的聲音,這是訓練好聲音的起點。
下一節,我們聊聊什麽樣的語音語調,讓人聽起來更具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