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嘴笨”是天生的嗎?
溝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大部分人,即使每天都在和人溝通,也還會有一種自己“嘴笨”、不會說話的感覺。那麽,溝通能力真的是天生的嗎?通過後天的學習會有所精進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到底什麽是溝通能力。
一、什麽是溝通能力?
溝通大師卡耐基認為,溝通能力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溝通能力就是管理能力。演講家陳安之則表示,溝通力就是說服力。他們有的強調人際關係,有的看重現實意義,有的重視溝通的目標,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但從這些不同的定義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兩點共性:一是溝通效果。良好的溝通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的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出來的話卻令人生厭;有的人看起來木訥,卻總能在關鍵時刻把話說到點子上。評判一個人是否進行的是有效溝通,要看他能否精準地表達出自己想說的內容,並讓對方成功理解和接受相關信息。
二是溝通情境。在不同的場景下,我們麵對不同的人,需要用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溝通方式。例如我的一個朋友在工作上受挫,我安慰他:“不要灰心,回去好好睡一覺,調整心情,然後總結經驗,重整旗鼓再來一次,我相信你可以。”朋友會覺得我很貼心,對我的關心表示感謝。但如果是我的領導或者老板,他的工作不順利,我去安慰他:“不要灰心,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對方或許會很禮貌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我現在更想要的是一個解決方案。”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朋友和老板對我們的期待完全不同,朋友希望我們調解他的負麵情緒,陪他一起難過;老板更希望員工能創造經濟價值,而不需要多餘的情緒價值。
那麽真正的溝通高手,應該擁有哪些能力呢?
二、溝通高手vs普通人,差距在哪?
廣泛的同理心。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共情。有同理心的人在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同理心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具備的能力。四五歲的孩子,看到媽媽眉頭緊鎖,就會很關切地問:“媽媽,你為什麽不開心呢?”人天生就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感受世界,這樣的溝通方式無疑讓人很舒服。但心理學家發現,絕大部分人,隻對和自己熟悉親近的人有同理心,人們更關注身邊人的內在感受。
而溝通高手往往不存在這種人際障礙。即使是素未謀麵的陌生人,他們也能將同理心發揮到極致。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他想招聘一名秘書,於是在報紙上刊登招聘廣告,並留下自己的郵箱。前來應聘的人,基本都是在介紹自己的名字、專業、學曆、工作經驗等等。拿破侖·希爾感到無比煩瑣,根本無法做決定。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女士的求職信吸引了他,那封求職信上寫著一個電話號碼,讓希爾驚喜不已,當場定下了這位女士。為什麽呢?因為在電話號碼旁邊寫了一句話:敬啟者,您所刊登的廣告一定會引來成百上千封求職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別繁忙,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認真閱讀。因此,您隻需撥打這個電話,我很樂意過來幫助您整理信件,節省您寶貴的時間。可以看到,真正厲害的溝通者,在還沒有見麵之前,就在思考對方的需求,他的溝通自然能直擊要害。
多樣的行為反應。溝通高手大腦會有一個“武器庫”,去麵對不同的人和情境。舉例來說,我們有個朋友,他開了一個帶有性別歧視或者性暗示的玩笑,讓你覺得心裏不舒服,這時候你會怎麽做呢?我們在這兒提供幾個選項。
選項A:保持沉默,避免引發更多衝突。
選項B:找另外一個朋友,讓他提醒對方。
選項C:同樣開一個玩笑,暗示對方不要再開類似的玩笑了。
選項D:直接指出對方的問題,讓他停止玩笑。
怎麽樣,選好了嗎?那我們公布答案:這上麵任何一個選項都可以。因為最合適的選項,需要我們根據對方的情況做出選擇。如果這個朋友生性輕浮,又愛麵子,性格易衝動,那我們不妨先忍一忍,等到時機合適,私底下再提醒他。如果這個朋友有一些風度,那我們就可以把玩笑開回去,讓他在尷尬中意識到自己失禮。
但不論你選擇哪一個選項,關鍵的一點在於你能想到它。這就是溝通高手的特點,他們有足夠的武器去應對不同的交際場合;但普通人隻有一兩種武器。很多時候,人們隻能長久地保持沉默,或者總以生硬的方式去反擊別人,這樣時間久了,溝通上的短板自然暴露出來,就會被打上“不善溝通”的標簽。
充分的表達技巧。表達是溝通的最後一步,不管我們想到多麽合適的溝通方式,多麽精妙的說辭,到最後都需要表達出來。許多人學習溝通,看了很多書,買了很多課,卻都困在了“想得到但做不到”的窘境中。舉個例子,在曆史上,漢朝的開創者劉邦是個很全麵的表達者。在楚漢之爭中,有一次楚圍漢不下,項羽就把劉邦的父親綁了喊話:“再不出城投降,就把你的父親扔到鍋裏煮了!”誰知劉邦嘿嘿一笑說道:“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項羽一看,劉邦這廝竟如此無賴,自己拿他沒辦法,隻好就此作罷。
其實在普通人看來,劉邦帶著那麽大的部隊,怎麽能輕易投降?肯定要大罵項羽,怒斥他卑鄙的做法。但劉邦不一樣,他不去批判項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無賴,讓項羽無話可說。如果換作普通人,這怎麽能拉得下臉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但劉邦就有這個“厚臉皮”,收放自如,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應對項羽的威脅,達到了目的。
說到這裏,你也許會疑惑:這麽多溝通的高手,說起話來天馬行空一般,我能練成這樣嗎?
當然可以。隻要經過係統的學習和恰當的訓練,每個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溝通能力從60分提高到80分,從一個“及格線”上下的溝通者,成為一個“靠譜”的溝通者。如果你想達到“優秀”,那就需要更多的學習、曆練和自我的省察思考。那下麵我們具體說說,如何提高溝通能力。
三、如何提高溝通能力?
首先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按照以下幾個步驟,看看你的溝通能力大概在哪個層次。
第一步:選擇一個和你關係密切的人。可以是你的親人,也可以是好朋友、合作夥伴等等。
第二步:回憶你們平時溝通的情境,試著尋找盡可能多的場景,例如:給對方建議、交流感情、爆發衝突等等。
第三步:回答下列五個問題,隻需要用“是”或“否”即可。
1.在不同的溝通情境中,我能明確感知對方的情緒。
2.我能理解對方溝通的目的,盡管他有時不會明說。
3.我總是根據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4.我有很多溝通技巧,同樣的一句話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表達。
5.我的溝通方式總能讓身邊的人滿意。
如果這套題目,你回答的“是”在三個以下,說明你的溝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你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是”,說明你的溝通能力已經及格,通過學習,可以實現從“及格”到“靠譜”的轉變。
那麽,要怎樣做才能真正提高溝通能力呢?我們說說學習的幾個重點。
1.正確的思維理念。這是我們溝通的基礎,也是我們在溝通過程中,融入自我意識的行為準則。
(1)目標思維。溝通不是漫無目的的閑聊,而是有意識和對方相互理解,從而達成一致的過程。例如要讓老板加薪,就得給自己找好理由,考慮老板拒絕的借口;要去了解一個人,就應該多關心他的情緒和生活。不同的溝通目標,決定了溝通的基本思路。
(2)即時思維。就和我們看新聞一樣,新聞過了一天,時效性就大打折扣。同樣,溝通也是立足當前,麵向未來的。有的人一開口,就容易長篇大論地回憶過去、翻舊賬,這是一種低效的溝通方式。我們最好能保證,溝通的事項在一定時間內準時完成。
(3)誠信思維。講真話,對講過的話要信守承諾。當然講真話不代表毫無保留,而是要有所斟酌、選擇,把真實的、能做到的話說出來,不要傳虛無縹緲的風言風語,也不要答應沒有把握的事。
(4)利他思維。對別人有益的觀點,對方才會同意。在很多時候,我們要想著先付出、先利他,和對方產生共同價值,才能形成互利共贏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開口就要索取什麽,總想著占一點兒小便宜,那將很難打開人際溝通的格局。
2.全麵的溝通方法。溝通涉及不同場景、不同人群、不同步驟,我們需要充分掌握這些溝通方法和技巧。例如和領導、長輩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回以肯定的態度,以補充和建議為主要形式。但如果和自己的孩子溝通,我們可以用平等的態度,以教導甚至批評為主,其中所需要的思維、表達技巧、尺度得由我們自己把握。這就需要我們一步步認真學習了解。至於哪些方法能夠強化溝通能力,我們後麵會細說。
3.長時間的刻意練習。溝通能力不是天生的,但也無法一蹴而就。其實它所涉及的同理心、行為反應和表達能力,每個人都是具備的,關鍵在於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能有意識地去練習提高。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人與人的關係是動態的,那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會不斷變化。當我們有意識地去練習,自然會在溝通的過程中慢慢感知別人的情緒,了解對方的需求,最終達成一致目標。
總的來說,溝通能力不是天生的,但它涉及的同理心、行為反應和表達能力卻是大部分人都具備的。如果我們能樹立正確的思維理念,掌握全麵的方法,堅持刻意練習,就能練成溝通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