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即興表達,讓你開口就掌握住聽眾的耳朵
第一節 開口,其實你隻有10秒
在第五課中,我們介紹了不同表達形式的技巧。從這一節開始,我們進入第六課,談談即興表達。所謂“即興表達”,是指那些沒有經過正式計劃或準備,在現有資源較少的情況下的一種表達。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一個問題,員工在會議上回應領導對一些工作的疑問。一次即興表達,很可能決定一件事、一個人的成敗。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如何做好即興表達。這一節,我們先來解決“開口”的問題。
一、“開口”的核心思維:快開口,慢說話
在社交中,有個概念叫“第一印象”;寫文章的時候,也有“龍頭”的說法。它們都強調在與人相處或寫文章的時候,一開始的狀態非常重要,隻要我們能開個好頭,後麵的行動往往也非常順利。
在溝通領域,其實也有類似的說法,叫作“電梯法則”。什麽意思呢?這其實源於世界頂級谘詢公司麥肯錫的一個慘痛教訓。
他們曾經給一位重要的大客戶做谘詢。谘詢結束的時候,項目經理在電梯間裏遇見了對方董事長,董事長說道:“你們的觀點很精彩,但是我下午要趕飛機,沒有時間聽你們細說,能不能簡單跟我說一下結果呢?”
結果就是負責人沒有準備,短短一陣坐電梯的時間,根本沒有把事情說清楚,麥肯錫因此失去了這位重要客戶。後來麥肯錫總結經驗,便提出一個“電梯法則”,必須在10秒內抓住對方的注意力,30秒內把谘詢的結果說清楚。
當然這個法則對一般人來說有些苛刻,但它確實說明一個道理:在即興表達中,如果我們不敢開口,或者一開口就說了不合時宜的話,就意味著這次溝通失敗了。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在這裏我們介紹一個核心思維,叫作“快開口,慢說話”。
? “快開口”
所謂“快開口”,就是接話要快。例如在一個會議上,領導突然說:“小王,請你介紹一下我們這次最新的產品方案。”這個時候,一個會上大大小小的領導同事都等著小王,他不可能就這麽冷場吧,這可是職場溝通的大忌。所以小王隻能馬上開口,才能把領導說的話給“接”住。
你可能會覺得,在這種場合,人都緊張得要死,怎麽接啊?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一個誤區,情緒不到位,感到緊張。實際上,緊張隻是一個結果,原因是我們沒有準備,覺得自己肚子裏“沒貨”,不知道怎麽“快開口”。
這裏提供一個常用的解決辦法,叫作“情景帶入”,把聽眾帶入當前的情景。
比如剛才那個例子中,小王可以這樣表達:“剛才聽了大家的意見,我在這個方麵了解不多,真是受益匪淺。其實我們這次的方案呢,在很多地方,也和大家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看,小王這一句話中,其實並沒有回答領導的問題,隻是把個人經曆帶入方案的話題,把後麵的觀點給“引”出來,顯得有禮貌,讓人不會覺得突兀。這個時候,他就有時間去思考接下來要說什麽,這就達到了一個“快開口”的效果。
? “慢說話”
當“快開口”完成後,就可以用到下一個技巧——“慢說話”。這個“慢”不是說語速、語調上要慢,而是說,我們要在腦子裏想清楚再表達,讓表達條理清晰,邏輯完整。
問題是,即興表達的思考時間就這麽一點兒,如何在短時間內,給自己創造完整清晰的邏輯呢?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順序組織觀點。第一種是時間順序,按照事件的時間發展來表達。
例如小王可以這樣回答:“在方案製訂前,我們充分搜集了資料數據,保證一切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在方案製訂時,我們請到了國際知名專家做顧問;在方案完成後,我們進行了多輪次的測試、實驗,最終說明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這就是時間順序法,其特點是簡單有效,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組織起有內容的語言,而且條理清晰。
不過有的時候,一些事物不是單純按時間先後發展的,而是很多步驟、不同部分交叉並行的。那就要用到另一個方法,結構順序法,即按照事物的基本屬性來拆分。
至於如何拆分,則要用到我們前麵說到的結構化思維,比如小王要製作一個產品推廣的方案,就可以按照它的功能、價格、設計等進行拆分,他可以這樣表達:
“第一,從功能上看,我們的產品完全符合日常的使用需求,還有一些創新功能。第二,從價格上看,我們的產品價格比同類型產品要高30%左右,這是基於產品定位做的差異化定價。第三,從設計上看,我們聘請了××公司的設計師,整個產品格調將有極大提升。”
這三點說完,小王清晰地表達了產品的營銷點,如果再加上我們前麵提到的“情景引入”,可以說是一次不錯的即興表達。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即興表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互動的。尤其是在一些溝通比較深入的場合,對我們的即興表達能力要求也會更高。
二、三個建議,讓你無懼即興表達
? 明確主題
雖說即興表達多半發生在沒有準備或準備很少的情況下,但隻要掌握方法,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未雨綢繆的。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明確主題。如果我們仔細回想,會發現生活中需要即興表達的場景,其實也就那麽幾個。開會有會議主題,上課有課程內容,就算跟別人聊天、閑談,也可以引導話題。
在參與這些活動之前,我們可以根據相應的主題,在腦海中快速回想和主題有關的信息,或者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查閱有關資料;然後按照剛才提到的核心思維組織語言。如果我們提前做了相關準備,就能在需要發言時化被動為主動,發表觀點,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
? 自問自答
很多人在即興表達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無法長久地讓聽眾集中注意力。有時候,我們說了一兩句,就發現有人開始走神、玩手機。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大部分人在表達時,都隻會用陳述句。比如下麵這段話:“各位同事,接下來,我為大家講解本次活動的安排:一共有三個步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怎麽樣,是不是光看著這段話,就有點兒提不起勁兒,昏昏欲睡?因為陳述句沒有太多情感起伏,我們在說的時候,很容易讓聽眾昏昏欲睡,所以我們要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去調動聽眾的好奇心和參與感。比如著名的演說家羅永浩,曾經創立了一個名為“錘子科技”的手機公司,許多人調侃他:一個英語老師偏偏要來賣手機。羅永浩聽多了,幹脆借著這個“梗”,在錘子手機發布會上問道:“你們知道我是怎樣在眾人懷疑的壓力下生活的嗎?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這話一下就調動起了聽眾的情緒,把氣氛烘托上來了。
當我們自己在即興表達中加上“問答”時,我們的情緒就強多了,聽眾也更有代入感。
? 講大局觀
所謂“大局觀”,就是即興表達的“勢”,是對環境的感知,對氛圍的塑造。因為很多時候,你會感覺到,不一定要某件事發生了,我們才需要即興表達,而是因為某個場合,我們所在的某個位置、某種氛圍,我們不得不即興表達。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審時度勢地通過自己的適時發言控製好現場話題的走向。
舉個例子,在電視節目《天天向上》中,有一期節目邀請了一位嘉賓表演太極,主持人汪涵說到太極的推手,開玩笑說原來一些練太極的老人家會問年輕小夥子家住在哪兒,然後用“推手”把他們“推回家”。汪涵邊說邊比劃,這時候另一名主持人歐弟躍躍欲試,接話說自己家在台灣,汪涵一聽,馬上就反應極快地說:“台灣不推,拉回來。”他的回答贏得了滿場的喝彩。
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情商的一種,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高超的表達技巧。因為我們的表達,就是要讓聽的人感覺舒服,而不是光顧著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溝通中,就有必要去照顧對方的感受。這種大局觀可以幫助我們在一些場合照顧到大部分人的感受。
好了,說到這裏,我們這一節的內容就差不多了。我們說到了即興表達的核心思維:快開口,慢說話。我們還說到了如何提高自己即興表達的能力:明確主題、自問自答、講大局觀。
下一節,我們將介紹,如何讓普通人輕鬆聽懂專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