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怎樣發揮身體語言的魔力?
在上一節,我們講了書麵表達的特征和技巧,這節我們聊聊“身體語言”。身體會“說話”嗎?答案是肯定的。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的身體在“表達”什麽。有的人是弓著背,低著頭,靠在椅子上看;也有人蹺著二郎腿,一直抖個不停……這當中每個動作都有溝通意義。
如果我們能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足夠敏感、認真,巧妙地識別這些“信號”,就能準確獲知對方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如果能因地製宜,控製身體主動發出一些“語言信號”,則可以在無形之中給對方帶來影響,產生意想不到的溝通效果。
一、如何理解身體語言?
? 微表情如何“泄露”情緒?
微表情是指人在瞬間閃現的麵部表情。人的臉部有40多塊肌肉,是人體肌肉構造最“精密”的部分之一,其中的大部分肌肉,如果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是無法被控製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表情,去分析對方當前的情緒。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充分說明了辨識微表情的重要性。
具體來說,我們需要熟悉幾種典型、常用的表情。美國的微表情大師保羅·埃克曼講過,人類有六種通用的表情和情緒,分別是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
比如人愉悅的時候會笑,反映在臉上則是嘴巴微張,眼睛微閉,兩邊臉的蘋果肌上揚。但是有時候人笑起來卻是抿緊嘴唇,眼瞼張開,這是對麵部表情抑製的表現,說明這個笑容不一定是真開心,而是“偽造”出來的。
像我們看視頻,很多名人明星在接受訪談時,雖然他禮貌性地回應采訪者,但如果我們看見,他在笑的時候,或者不說話的時候都抿著嘴,這可能說明,他不是很想聊當前的話題。如果是聰明的采訪者,這時候就會巧妙地轉移話題,重新調動被采訪人的積極性。
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觀察一些“小動作”,如手勢、眼神、擺頭等,結合語言去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比如我們看到某個同事穿了新衣服,走過去誇獎:“你今天好美啊!”對方笑著回答:“哪有!還好吧!”然後用手去摸了摸頭發或鼻子。這可能說明對方其實很開心,她要用自我觸摸的動作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 從眼睛看透心理活動
老話說:“眼睛是不會騙人的。”眼睛與內心是一種映射關係。一方麵眼睛要接受來自外部的視覺信息;另一方麵,眼睛也會對來自神經係統的反饋做出反應。
一般來說,人如果受到負麵刺激,比如看到不喜歡的、難為情的畫麵時,神經係統就會讓視線“停止”,即不由自主閉上眼睛或轉移視線,讓眼睛不那麽興奮。所以我們看,有些人如果哭起來了,那眼睛一般是半開半閉,或者幾乎是閉上的,這就是很悲傷的表現。但有些人哭泣時,眼睛和平時一樣睜著,甚至睜大眼睛哭喊,那我們就需要仔細辨別一下,此人是否真的在傷心了。
當和別人溝通時,如果對方盯著某個地方不動,一般是在思考或者回憶;如果一個人低著頭,眼睛看向地麵,則說明他可能有一些恐懼,在我們麵前不夠自信。還有的時候,人在溝通時眼神飄忽,東張西望,這說明他也許正因為內心猶豫不定而感到不安;如果一個人能直視對方,說明內心情緒大概很平穩,感到非常自信。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人內心情緒“外化”的表現。在遠古時代,人類在大自然中茹毛飲血,如果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就會感到不知所措,四處張望,觀察周身的環境,給自己尋找食物,尋找隱蔽的地方、逃跑的退路等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存活率。到了現代,人類不再麵對來自大自然的危險,但有一些來自遠古的本能卻保留了下來,眼神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通過眼神方麵的反應,我們可以看透對方的心理活動,做出相應行動。
? 從身體姿態理解關係
身體姿態是一個人全身各部位的位置關係,是一個人身心狀態的反映。通過一個人的體態,我們既可以了解其健康情況,還可以分析他對人對事的態度。
比如我們說一個健康的人,肢體上沒什麽毛病,那麽他站立、走動的時候會給我們挺拔、自然的感覺;如果他經常運動,還會有矯健、有力的觀感。但如果人有一些疾病,比如內髒方麵的,走起路來可能會顯得佝僂;如果是腿上有傷,那可能會一瘸一拐。
又比如,我們經常和別人麵對麵聊天。當一個人坐著,身體貼著椅子向後仰,頭也靠著,這屬於一種放鬆姿態,說明他心情比較愉悅,和我們相處比較開心;如果他身體前傾,這屬於進攻的姿態,說明他比較興奮,對溝通的話題表現出很大興趣;如果他雙手抱胸,就像一張盾牌橫在胸前,這是一種防禦姿態,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去提什麽條件或要求,因為多半會被拒絕;如果對方把兩隻手合在一起,手心向下,好像扣住了什麽東西,這說明對方覺得對我們溝通的話題有掌控感,他們能夠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身體語言所泄露的情緒、想法和態度是主觀的,是行為者當下的心理狀態,並不一定符合客觀事實。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身體語言,影響對方,從而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二、如何用身體語言傳遞能量?
? 防止微表情“泄密”
剛才說到,微表情會泄露一個人的情緒。那麽,我們該做的就是減少那些暴露情緒的微表情。比如,減少“假表情”的使用,盡量不去“偽造”表情。很多人有類似的社交習慣,就是習慣性地“回應”別人的情緒。比如朋友講了一個笑話,其實並不好笑,但出於禮貌,我們還是笑了一下;或者別人推薦了一部電影,我們並不感興趣,但還是表示有時間一定去看。這是照顧別人感受的一種表現。
但從另一方麵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製這些微表情,就容易顯得不自然。尤其在有一定社會閱曆的人麵前,那些不自然的、多餘的表情,反而會招來討厭。所以我們在溝通中,在情境允許的情況下,多去“做自己”,真誠一些,這比一些表麵的“應付”更有用。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調節情緒。微表情源於情緒波動,我們可以從源頭上進行調整。比如在感到緊張時,可以試著深呼吸,通過呼吸的節奏去平複心情,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我能行”“我不會被嚇倒”等等。
? 保持良好姿態
一般來說,在溝通中的良好姿態有兩個要素,一是自信,二是開放。要變得自信,就應該給對方積極向上、充滿能量的感覺。在和人溝通時,我們應該盡量昂首挺胸,頭部保持自然平視。就像我們看一些體育賽事,運動員身披國旗,走上台時那種自信、驕傲的感覺。要變得開放,就要給對方包容、接納的感覺。我們需要展現出友好的姿態,和對方見麵打招呼時,適當地彎腰;和身高不如自己的朋友溝通時,盡量坐下來,不要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等等。
? 適當的肢體語言
每個人在溝通中都會受到話題、氛圍等一係列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果我們想要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就要學會通過肢體語言去調整氛圍。例如我們看到網絡上一些報道的照片,哪個地方發生自然災害,領導去慰問受災群眾經常會和群眾並排走得很近,有時候一邊交談,還會用手去撫摸對方的後背,這就是表現“親切、安慰”的肢體語言。當我們自己碰到這種情況,需要安慰別人的時候,也可以試著跟人湊近些,用語言結合肢體動作。
有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遇到其他人的質疑,內心動搖,這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自我調整,比如挺直腰杆,深呼吸,給自己也給對方更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知道:對麵這個人是自信的,他是對的。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環境和文化因素,尤其是一些正式場合,過於明顯的肢體動作會被看作沒有禮貌。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就遭遇過這種窘境。她在參加G20峰會時,和英國女王聊得很投緣,把手搭在了女王的肩和背上,這看起來是一個很自然親近的肢體動作,沒什麽問題。可照片傳回英國,輿論卻一片嘩然。為什麽呢?因為在英國傳統中,英女王屬於皇室成員,在正式場合,不經允許不能隨意觸碰,更不要說像米歇爾那樣“勾肩搭背”了。這件事在外交場上造成了不小的風波,很多人甚至為此開始質疑奧巴馬夫妻。
但根據米歇爾的回憶,當時是因為她們都開了一天會,兩人聊天的時候,都說自己長時間穿高跟鞋,導致身體很疲憊,因此米歇爾才關心地“扶”了英女王,沒想到引發了這麽大的輿論。
從中我們也能看出來,我們的肢體語言,其實比想象中強大得多。一個不小心可能造成“事故”,但如果用好了,也是社交中的“利器”。
好了,說到這裏,我們這一節的內容也差不多了。下麵總結一下,本節我們說到如何通過微表情、身體姿態理解自我,影響他人,各位讀者可以多多回顧溫習,熟能生巧。
以上是我們第五課的內容,從下一節開始,我們進入第六課,談談如何做好即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