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最糟糕的憤怒方式是生悶氣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研究發現,生氣十分鍾消耗的體力相當於三千米賽跑的消耗。

我們在生氣的時候,生理反應非常強烈。其實,遇見令人憤怒的事情,生氣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這是我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雖說怒傷肝,但適當地宣泄負麵情緒,能夠將心中鬱結排出,不至於在心中憋悶。很多時候我們把負麵情緒傾瀉之後,反而覺得身心都輕鬆許多。

然而,有的人則不願將情緒外露。

有個網友分享,他在職場中是個十足的老好人,同事眼中的有求必應,領導眼裏的保底備選,甚至有時候麵對一些不合理的請求,他也硬著頭皮答應。網友說自己心裏很不願意,可擔心一旦拒絕,自己的職場生活就會很不好過,就算有委屈和難過,他也通通藏在心裏,慢慢消化。

這種“打了牙往肚裏咽”的情況,也就是“生悶氣”。很多人不知道,這種不聲不響的悶氣,對身體健康的損害更大。英國精神病學家格裏爾領導了一個研究小組,對癌症患者的性格進行了研究。他們通過對比乳腺癌患者和普通女性,發現乳腺癌患者的“抑製憤怒”頻率很高,也就是說她們不喜歡表達憤怒,更多的是生悶氣。

為什麽我們愛生悶氣

影評人、普利策獎獲得者羅傑·埃伯特說:你的理解力可能會陷入困惑,但你的情感永遠不會欺騙你。

自我們祖先進化時期,憤怒就已經產生,它和“害怕”一樣,為人類進化提供了一大優勢,讓人能夠在不公正的情況下保持警惕,並激勵人去對抗這種不公正的情況。在殘酷的現實環境裏,人類大腦產生了一種“逃跑或戰鬥反應”係統——交感神經係統。

經常生氣或暴躁的人,交感神經裏的“戰鬥係統”很活躍,這樣的人一點火就著,隨時隨地都能和別人掐一架。而生悶氣,則是因為“逃跑係統”讓他們不願起爭執,於是選擇了自我消化。

這類性格的人,通常比較內向、敏感,整個外部環境給他的壓力也很大,例如《紅樓夢》裏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個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女子,她會因為對方的一個眼神就胡思亂想,甚至鬱鬱寡歡。尤其在和賈寶玉的這段關係裏,林黛玉數次生悶氣,每次生了氣,林黛玉就回到房間,在**默默流淚一天,一句話也不說,將所有的不快都壓在心底。之後,張道士給賈寶玉提親,賈寶玉雖然明確拒絕,但林黛玉心裏還是不舒服,她默默生氣,用言語挖苦賈寶玉,見賈寶玉不明就裏,心裏更是氣悶。長此以往,也就導致了她年紀輕輕肝氣鬱結,早早香消玉殞了。

這個悲劇和林黛玉自身的性格分不開,她本身就不是開朗的性格,遇事總是暗自流淚,憋悶不語。而且她寄人籬下,賈府人際關係複雜,各家各戶暗藏玄機,這樣的生活環境,注定了她在偌大的賈府中沒有一個可以互訴衷腸的朋友。

賈寶玉曾對林黛玉說:“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緣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生悶氣的方式,恰恰也是現在很多人處理情緒的方法。不願在職場中和同事起衝突,不願在親密關係中坦白,這正是一種對精神力的內耗,久而久之,必然會將自己掏空。

來訪者瑪麗最近入職一家外企公司,同部門的老員工總是把額外的工作交給她,有時候瑪麗不得不加班完成。最初,為了同事之間的關係,瑪麗也就答應了,時間久了,她就拒絕了幾次,誰知老員工竟在背後議論起瑪麗來。無奈,還沒在職場中站穩腳的瑪麗選擇了忍耐,隻能默默生悶氣。

對此,心理醫生安德烈婭總結道,選擇被動攻擊的人都有“發脾氣就沒人喜歡你”的結論,而他們迫切渴望被喜歡、被接納,不想身邊的人離他們而去,擔心一點點的憤怒與衝突都會結束這段關係,因此他們特別害怕對身邊的人生氣,也不敢發脾氣。

其實,無論在哪個領域內,都要清楚並嚴格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隨意發脾氣,但也不能讓別人越過你的底線。

學會表達是解決生悶氣問題的第一步

心理學上將愛生悶氣的性格稱為“C型性格”,這類型的人患癌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很多。

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中指出,一定要學會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讓別人猜。

表達,就是第一步。很多人不願意把氣發出來,是因為要維持人際關係,認為一旦發了火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自己生個悶氣就算了。但實際上,若是日積月累地生悶氣,遲早有一天會爆發,那破壞力可是相當驚人的。

朋友小張是一所培訓機構的老師,她平時總是笑嗬嗬的,和同事相處都很融洽,偶爾麵對主任的挑刺和嘟囔,小張也都是一笑而過。看似不放在心裏,實際上則是自己默默消化。

後來,在一次開會時,主任剛說了一句小張和家長溝通的問題,小張就像被點燃的炸藥包,拍案而起,怒火傾瀉而出,不僅嚇壞了主任,還把機構裏的其他人都嚇了一跳。最後,主任私下和小張道了歉。實際上他根本不知道小張有這麽多不滿,他希望小張下次可以直接告訴他。

事後,小張也意識到了問題,很多自己不能忘懷的小事,主任根本沒有印象。所以,表達憤怒和不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事事都退一步,那自己的情緒該怎麽辦,退到無可退之時,豈不是要來一場大爆發?

當情緒衝上頭頂時,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而我們要做的,是要知道為什麽生氣,正確的憤怒表達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首先,要說出憤怒,而不是吼出憤怒。

隻有好好說話,別人才願意和你溝通。若是你一開口就聲嘶力竭的,那隻會把矛盾進一步激化,一個人的憤怒會變成兩個人的爭吵。

其次,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評價他人。

生氣是因為對方的行為或者言語讓你不舒服了,你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現在很難過、委屈等,但不要因為一件事情就去負麵評判一個人。因為那樣你的言語會變得極具攻擊性,結果就是問題解決不了,還影響了人際關係。

最後,要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或建議。

表達完憤怒之後,重點是要想著怎麽能夠避免再次發生這類事情,要找到這個憤怒的源頭,是因為對方爽約,還是因為對方出言不遜,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

生悶氣後最重要的是學會疏導

想要徹底改變生悶氣的性格,就要改變心態。

不要總是與他人攀比,人的落差感大多都是攀比之後產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有得意時的“須盡歡”,自然就有失意時的“空對月”。你在低處與高處的他人做對比,隻會讓悶氣越積越多,甚至還會產生焦慮、恐慌等負麵情緒。

馬歇爾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對他人抱有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們要減少將期待押注在他人身上的行為,你的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無關,也不會因為誰的離去而坍塌。與其生悶氣,不如爭口氣,好好愛自己,不要讓負麵情緒影響了你的健康。

明朝著作《菜根譚》裏有句話說得好,也很適合作為本課的總結:“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