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踏上戰勝焦慮的旅程

作家張德芬說:“如果我們習慣於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這個就是前麵說到的“負麵情緒是身體疾病的源頭”。而焦慮就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的負麵情緒。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裏,各種大事小情都會成為我們焦慮的源頭。

長時間持續的焦慮,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內耗感、無力感,似乎每天一睜眼麵對的就是深不見底的黑暗。

焦慮問題的科學解釋

焦慮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影響,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導致激素水平紊亂。

在大腦中,有一個叫作杏仁核的部位,它就是我們身體對焦慮和恐懼等負麵情緒的報警係統。當我們本能地感受到危險時,杏仁核內的警報就會響起,與此同時,腎上腺也被激活。這就是為什麽當我們感覺到不快和不舒服的時候,呼吸會加快。

當杏仁核被激活後,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皮質醇來應對各種情緒。皮質醇就是天然的“興奮劑”,短時間內,皮質醇能夠增加多巴胺的功效,讓大腦保持活躍狀態。

不過,物極必反,若是皮質醇在線時間過長,導致大腦過度活躍,必然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負麵影響,最明顯的身體反應就是肥胖。因為長時間的焦慮讓皮質醇不間斷地工作,為了和焦慮對抗,皮質醇需要儲存能量,它將蛋白質轉化為糖原供自己使用,還會讓身體也儲存脂肪,以對抗焦慮。這就是為什麽越焦慮越胖。所以,有時候減肥減不下去不一定是方法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情緒的問題。

你總是想太多了

焦慮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很多人會問,究竟為什麽會有焦慮這種情緒出現呢?

答案就一個——想太多。

我們感到焦慮,往往是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例如,我們會想,自己現在工資這麽低,什麽時候買得起房和車?我下個月才發工資,這個月的貸款怎麽辦?馬上畢業了,我是考研還是上班?

焦慮,也就是擔心未來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大腦會收到一個厄運會降臨的暗示,於是內心開始恐慌,整個人被無助感籠罩。

不斷思來想去,隻會讓自己更加焦慮,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因為焦慮而無法行動。

不僅如此,當焦慮感襲來的時候,大腦會不自覺地關注一些不好的想法,還會在腦海中模擬這些糟糕的場景,隨即,你會覺得眼前的事物無關緊要,反正無論你怎麽努力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如此一來,焦慮帶來的不僅是精神上的折磨,還會實實在在讓人失去現實裏的機會。想太多,必然會讓人成為行動上的矮子,而不行動就無法擺脫困境,永遠在焦慮裏迷失自我。

焦慮的本質是逃避

實際上,“想太多”恰恰也是逃避失敗的一種表現。在困難麵前,人的本能是逃避,而焦慮,則讓我們對沒有發生的事情都退避三舍。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畏難情況,是因為失控感:

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焦慮,是想要逃避考試失敗這個結果;

對新提交上去的方案焦慮,是想要逃避方案被砍掉這個結果……

試想一下,當失控感產生的時候,你是否不自覺地想到糟糕的現狀和不確定的未來,突然有一種自暴自棄的感覺,又矛盾地想著,“擺爛”過今天,明天再努力吧。於是,你想要逃避,開始玩遊戲、看劇緩解焦慮的心情,可緩解之後,狀況不僅沒有改變,還因為你的拖延,使事情變得更加嚴重,於是,新一輪的焦慮和逃避再次開始。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象中的自己,他是優秀的、成功的。想象中的自己越清晰、越真實,現實裏的自己就越不堪、越失敗。對比之下,想要逃避現實的心情更加迫切,焦慮也越發頻繁,自我否定的情緒日漸上升。

所以說,焦慮的本質其實就是逃避。

拒絕焦慮,用行動粉碎失控感

想要緩解焦慮情緒,就要增強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的掌控感。簡而言之,就是要用行動一點點粉碎失控感。

第一步:改變心理模式。

當輕度焦慮感襲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放鬆心情,等待五六分鍾,讓焦慮感過去,再繼續正在做的事情。

但若是存在嚴重的焦慮感,影響到了身體狀態,那就要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讓自己從焦慮的情緒中抽離出去,比如打開窗戶吹吹冷風,或者吃一大口檸檬,濃重的味覺體驗會讓焦慮被打斷,之後再去做一些放鬆的事情,等到焦慮感減少,可以再繼續之前的事情。

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放鬆方法就是呼吸,閉上雙眼,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慢慢地,精神就會平靜下來。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要告訴自己:沒有那麽糟糕。

焦慮是因為對未來結果的恐懼,每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都要給自己一個正向反饋,在心裏默念:一切都會好起來,會有解決的方法,沒有那麽糟糕。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用抗拒焦慮感,如第一課所說,與負麵情緒共存,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思維模式,當焦慮襲來時,做到快速應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裏寫道:焦慮與人類同時誕生。而且由於我們永遠無法掌握它,我們將不得不學會與它一起生活,就像我們認識了暴風雨一樣。

第二步:付諸行動。

如果你感到無從下手,那就坐下來,把你現在必須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都寫在一張紙上,然後一條條去執行。同時,把導致你焦慮的事情,在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所有最差的結果都列一個清單。寫完之後,你會發現,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焦慮感就會減少。

除了清單法,還有區域法。拿一張紙,分成三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我可以控製的;第二個區域是,我可以影響的;第三個區域是,我不能控製的。然後將你虛無縹緲的焦慮,變成實實在在的文字,填在相應的區域內。當焦慮不再像幽靈一樣存在於無形之中,那些看似不可控的事情也就沒那麽可怕了。

其實,人生的主動權永遠都在我們自己手中,不管現在你正在經曆怎樣的低穀,都要相信自己,總有辦法走出來。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糟糕的事情發生,隻有戰勝內心的情緒,才會有喧鬧、歡顏和甘甜,生活,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