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沃土
在撒馬爾罕的輝煌時期(也就是這裏所說的“沃土”),確切地講,是在帖木兒帝國治下的1370年到1507年,這座城市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集貿之城和地中海到中國之間的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中心,而且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中心。這一點尤其可以追溯到帖木兒·別克(也稱“跛子帖木兒”)的孫子烏魯伯格。1409年,當沙哈魯把帝國的首都向西部的赫拉特(10)遷移時,他封自己的兒子烏魯伯格為撒馬爾罕的統治者。由此,烏魯伯格可以對這座城池獨攬朝綱,盡管他真正執掌整個帖木兒帝國的時間是從1447年到他1449年去世。由於他對《古蘭經》研讀——也包括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所投入的精力遠比他作為帝國統治者所投入的精力要大得多,所以他也被稱為“天文學王子”。他修建了烏魯伯格伊斯蘭教神學院,還下令修建了一座天文台,這就是如今人們所說的烏魯伯格天文台。這座天文台不僅在大麵積的星體觀測中獲得了令人難以想見的精確性,並且借助於此觀測而確定了天文學上多個行星的位置。但其天文學的成就卻導致了伊斯蘭教保守派對他的宗教信仰仇恨。最終他死於謀殺。
對於撒馬爾罕來說,頗有意義的當屬這座城市那些各式各樣的陵墓。絕大部分陵墓的藍色穹頂都是由精致的陶瓷砌成,以此使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特點。在這座陵墓城市中,排首位的當屬古爾-埃米爾,這是帖木兒第一位帝王帖木兒·別克及其家人的陵墓。古爾-埃米爾一詞意即帶有凸起穹頂的“王公之墓”。這種瓜型穹頂顯露出64條完全相同的拱肋,並且把《古蘭經》的經文以馬賽克雕塑鑲刻在下麵,穹頂則以明光鋥亮的藍青色板條所鋪墊,所有這一切都精確地鑲嵌在拱肋之中——堪稱建築、數學和藝術的傑作!
類似的傑作也出現在碧碧哈努姆(也稱為碧碧哈尼),這是帖木兒帝國統治者的夫人們的墓地。按照傳說,這座建築物是為帖木兒·別克最鍾愛的女人碧碧哈努姆修建的。一座帶有穹頂的宏大清真寺奠定了這座建築物的基調;借助於大門和列柱大廳將一個深邃的內院與外部隔離開來。一尊石質小講台矗立在那裏,那是周五祈禱(稱“聚禮”——編者注)時供放《古蘭經》的台子。
毗鄰的墓地和清真寺就是恰伊·欣達墓區,這是一片擴展開來的大墓地。早在帖木兒帝國建立之前,這裏就被撒馬爾罕的貴族用作喪葬之地。在帖木兒帝國時期,這裏增添了一些富於特色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也和當時的其他建築物一樣,都帶有作為標誌性的藍青色穹頂。根據當地傳說,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堂兄弟最終也長眠於恰伊·欣達墓區,因為眾人都願意死後被埋葬在一個距離神靈更近些的地方,而且一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據說這樣就更容易進入天堂。也許,對於了解這種篤信來世的伊斯蘭教而言,恰伊·欣達墓地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