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老城

烏茲別克斯坦,這個也像其他中亞國家一樣於1991年獨立的國家,如今擁有國土約44.7萬平方千米,人口大約3000萬(截至2018年12為3308萬人——編者注)。烏茲別克人屬於一個遜尼派伊斯蘭教的突厥民族,但在這個國家裏也生活著其他的少數民族,其中有吉爾吉斯人、哈薩克人、塔吉克人和土庫曼人,另外還有約5%的俄羅斯人。這個國家從東到西約長達1200千米,沿著這個方向奔流著這個國家最大的河流——阿姆河。在這個國家的疆土麵積中,地處鹹海東南的克孜勒庫姆沙漠占了大部分。經濟上舉足輕重,卻也隨著環境惡化越來越問題重重的是棉花的種植,除此之外還有天然氣、石油以及一些鐵礦石的開采。

塔什幹是如今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可如果就曆史、文化的意義和影響而言,最重要的當屬擁有大約35萬人口的綠洲城市撒馬爾罕(也稱石城)。早在公元前800年,撒馬爾罕就建立起來了。考古發現的昔日居住遺址就位於如今撒馬爾罕市的北城。公元前329年,亞曆山大大帝來到這座老城,這座城市被希臘人為命名為石頭城。貴霜人在希臘人之後控製了這裏,隨後是波斯人的薩珊王朝(8),然後是中國統治的一段時期,最後在700年為阿拉伯人所占領。粟特人所生活的這個地區——撒馬爾罕也屬於這裏——最終於673年落入倭馬亞王朝的手中。

隨著這裏成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之一,這座城市也開啟了它的繁榮時期。可惜好景不長,當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於1220年破城並大開殺戒之後,開始不久的繁榮就終結了。然而,到了公元14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隨著帖木兒王朝的崛起,一個以撒馬爾罕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在此誕生了。帖木兒引導著這塊綠洲走上了它的第二次繁榮,確切地說,人們如今在撒馬爾罕所能看見的那些著名建築物,全都是在這個時代修建成的。

所有著名建築物都源自帖木兒的時代,這一點尤其表現在那矗立於中央廣場旁邊的三個建築物,它們是那個時代撒馬爾罕文化和宗教的熱點。這三個建築物就是:三所圍繞著中央廣場的宏偉壯觀的伊斯蘭教神學院,也就是伊斯蘭教的高等院校。始建於1417年到1420年的烏魯伯格伊斯蘭教神學院是一所以帝王和自然科學家烏魯伯格(1394—1449)之名命名的伊斯蘭教神學院;始建於1446年到1460年的泰拉卡雷伊斯蘭教神學院以其內部漂亮的建築裝潢而被稱為“金碧輝煌”;始建於1611年到1636年的什爾達伊斯蘭教神學院以其前門上那絕無僅有的表現手法被稱為“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