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幹納盆地

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的邊境就挨著奧什而過。向西望去,撲麵而來的是長約300千米、寬約100千米的費爾幹納盆地。盆地的北部是以隸屬於天山山脈最西端的塔拉斯-阿拉套為界,而南部則是以阿賴山脈為限。在這個盆地的城市鄉村中生活著大約1000萬居民,其中的絕大部分是烏茲別克人和吉爾吉斯人,當然也有來自中亞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這裏的居民都是穆斯林,其中不乏某些特別嚴格的穆斯林團體。這些極端的穆斯林團體不斷地製造不安定事件,而這些總是被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以強硬的手段平複。這一地區的北部為山脈所屏障,因而特別富饒。水果、蔬菜、桑樹,還有棉花都在這裏種植。當然,這裏也有一部分工業。因為穀地被山脈環繞和封閉,這裏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外交通聯係相當困難,包括位於盆地西部的塔什幹(7),也隻能通過一條山路方可抵達。

人們已經在這個盆地挖掘、出土了一些反映銅器時代人類文化的文物。這些文物中重要的部分是粟特人的:從4世紀到10世紀,粟特人及其勢力都一直存在並影響著這一地區,並以此對初期的絲綢之路也產生著影響。在粟特人統治之後是回族統治,然後是藍突厥,在絲綢之路末期則屬於撒馬爾罕的鐵木真。

浩罕市如今的城市中心也是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然而這些最早形成於公元19世紀。幾乎同樣大的浩罕(大約擁有20萬居民)卻擁有一段更加古老的曆史。史料證明,浩罕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甚至更遙遠的過去。在絲綢之路時期,這裏屬於費爾幹納盆地的主要貿易集散地。一直到了近代,浩罕才變成一個某種程度上獨立的汗國的中心,然而這個中心在1876年隨著俄羅斯的占領而告終。這座城市的旅遊點絕大部分源自公元19世紀。

伊斯蘭教建築是現在這座城市的旅遊重點,它們是伊斯蘭教的學校和王室的墓地。這些伊斯蘭教神學院是穆斯林的高等院校,它們的首要任務是提供宗教教育,並且培養宗教領袖人物。在浩罕市,伊斯蘭教神學院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拉布塔柏克伊斯蘭神學院,這是一所帶有自己的清真寺、教室、被圍牆圈起來的學生和教員宿舍大院的完整的建築群,是一個在整個中亞地區,甚至也包括在北非地區司空見慣的建築群。它的入口由四個主門按四個天體的方向構成,這些大門以高大的、對外放射式的、大量彩色瓷磚裝飾的特點,可以與哥特式教堂的大門相媲美。

對於費爾幹納盆地來說,它有兩大產品特別著名:

一是此處有曆史上第一個非中國產的絲綢製品,這種產品至今一直還在生產。

二是費爾幹納出產一種非常古老的帶有自己獨特顏色和形狀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