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蓬阿塔景色
在伊塞克湖北岸五彩繽紛的山地間有一片高地,上麵布滿了被冰川切割而成的大石塊。這塊高地的名字叫喬爾蓬阿塔。在草原馬背民族斯基泰人(2)控製著從阿爾泰山脈到南俄羅斯、黑海北部那廣袤草原的那個時期(前800—前400),他們給這一帶留下了2000餘件石刻作品。其中的絕大部分是那些對斯基泰人意義深遠的動物的形象,譬如馬和駱駝,當然也有那些在狩獵中獵獲的動物,譬如北山羊(又名懸羊、野山羊)。有些石刻被堆放成圓圈的形狀,由此推想,古人也許是為取得更好的狩獵收獲而在此進行過某種薩滿教式和泛神論式的祭祀活動。這裏也有一些墳丘,但有別於2001年在西伯利亞南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阿爾善(Arschan)村——那轟動一時的大量史前文物重大發現的是,這裏的墳丘中幾乎沒有發現任何具有實質性證明的東西。如同在阿爾泰山脈那樣,考古學家們在黑海地區也找到了斯基泰人的遺跡。可以說,喬爾蓬阿塔高地上的這些石頭是這個馬背民族向前一步的重要證據。
在更晚些時候,確切地說是在6世紀到9世紀的中國唐朝時期,這一帶被一個古代的、同樣也是出自阿爾泰山脈的匈奴民族控製,就是藍突厥。關於這個民族的名字有不同的解釋和引申。譬如在老突厥語裏有藍、天之說,因此也有天突厥之稱;然而也有強大、有力之說。應該承認,這個藍突厥民族是一個由多個單獨的、彼此相對獨立的部落組合起來的民族團體。其中還有一個在氏族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突厥武士階層,他們在一名可汗的率領下,從事著突厥式的掠奪掃**活動,譬如對中國北部地區進行掠奪性襲擊。也正因如此,他們早在公元6世紀時就被稱為“突厥”,並且被視為對中國王朝北部威脅最大的侵略勢力。一個由土門可汗(3)建立的藍突厥帝國的確立年代是552年。這個突厥帝國在激烈的紛亂衝突之中於745年被滅。然而作為一個民族,藍突厥在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一直繼續地生活著。
藍突厥有自己的書寫文字,就是突厥文,最早的突厥文證例就是在伊塞克湖這一帶發現的。1893年,丹麥語言學家湯姆森首次確認了這種文字的歸屬。有關早期突厥族文化的另外一個證明是位於托克馬克市——一座介於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到伊塞克湖途中的城市——附近的石頭建築。在那裏,矗立著一座始建於公元10世紀的、原高40米的額敏塔,這座塔的名字就是布拉納塔。此外還有石刻,它們既是墓碑,也以頭或者整個身形作為對那些被埋在那裏的、曾經顯赫一時的人士的寓意和象征,而今所有這些所點綴的也就是一大片草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