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橫貫中亞之路
從中國最西部的城市喀什那裏,絲綢之路的路線分成兩條:一條是朝南部奔向印度北部的絲綢之路岔道;另一條是向西的絲綢之路主道。這條主道從喀什到伊斯坦布爾,路程約5600千米。它連接著中國和歐洲,然而在這條路上卻很少看到中國人的影響。這條路更多地呈現出一幅中亞穆斯林的圖像,至少如今給人的印象是這樣的。毋庸置疑,現在這幅圖像和古代絲綢之路的圖像已經完全不同。如今人們所看見的這些建築物——譬如下一頁照片中的古爾-埃米爾——絕大部分是在絲綢之路時代之後出現的,或者說最早是在15世紀以後建成的。即便如此,那些著名的地方,譬如像烏茲別克斯坦的城市撒馬爾罕、布哈拉和希瓦,依然向人們展示著絲綢之路上那貿易重鎮的一種令人著迷的印象。
這條中亞之路涉及的國家有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在北部線段上分別有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伊朗;沿著裏海北岸的那條輔線也經過俄羅斯。在伊朗境內,這條路又再分為一條穿越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直奔地中海之路,以及一條經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黑海的北線。當中東的政治局勢緊張時,人們就必須選擇這條北線。除此之外,絲綢之路在伊朗還有一條南線,那是一條從阿巴斯港出發橫渡阿拉伯海和紅海,一直抵達埃及的海上之路。在埃及登陸後,換乘駝隊前往地中海。
中亞地區的曆史堪稱錯綜複雜。談到有一條可以從中國暢通無阻地抵達地中海附近的貨物運輸路線,那恐怕也就隻有在蒙古人統治的時期(13世紀到14世紀)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時期,運輸商隊都不得不經常地更換行進路線,因為各種軍事勢力統治集團之間的武力競爭和衝突使一條直接、穩定的旅行路線無法得到保障。這使得絲綢之路在中亞地區不是一條獨一無二的商隊路線,而是一個由多條路徑所構成的網絡,而這些不同的路徑毫無疑問涉及不同的貿易集散地。但是,這段東、西方連線的終點和目的地依然是中國和地中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