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走向印度北部之路
將在這一章予以介紹的是從中國到印度北部的絲綢之路(也許說成從印度北部到中國之路更合理些)。這也許是一段不太出名的路,因為“絲綢之路”一詞在絕大多數時是指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聯係。這條通往印度北部的道路盡管經濟價值不高,但它對於中國的宗教影響卻非常重要。確切地說,佛教正是經過這條路從塔克西拉的佛教大學城(該城是繼“佛陀之鄉”那爛陀之後的第二大佛教學院城)東傳到中國的。也正是在這條路上,佛陀的肖像逐漸地發生了變化。在塔克西拉,佛陀的肖像是以希臘手法(有可能是受亞曆山大大帝於公元前4世紀占領了這一地區所產生的影響)雕刻而成,並且帶有歐洲的麵容和坐勢。可是,在走過這條絲綢之路的過程中,佛陀的肖像卻在逐漸漢化,最後形成了人們今天在中國廟宇中看到的樣子。
對於絲綢之路的這一段來說,其起點是中國的西部城市喀什。從那裏出發,這條路線向西南方向延伸,穿越帕米爾,然後逐步往上,翻越昆侖山。這條路上的最高點是海拔4733米(還有一種說法是4693米)的紅其拉甫山口,這裏也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邊境。從這個最高點開始,這條驚險而刺激的高山路徑轉而朝下走,左右兩側是高高的懸崖峭壁,穀底是紅其拉甫河、罕薩河,後段是吉爾吉特河和印度河。作為旅行者,您會經過以卡裏馬巴德為首府的罕薩穀地,這裏生活的是布魯紹人(也有譯為勃律人),他們屬於一個淵源還在探索中的民族。狹窄的,有時甚至是艱難地從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小徑圍繞著高大的山峰,如海拔7788米的拉卡波希峰和8125米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印度穀地逐漸敞開了胸懷,很快就到達了塔克西拉和現在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這條路從那裏穿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區,進入由穆拉河和恒河在印度北部形成的兩河平原。繼續東行,從瓦拉納西開始進入佛陀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進入那集中著釋迦牟尼光彩的兩座都城——王舍城(1)和舍衛城(2)——的大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