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裏克千佛洞
假如您在下午稍晚些時分走出吐魯番,向東朝著高昌信步而去,那麽您就會發現,路北火焰山上的黃、紅沙石突然通紅通紅地亮了起來。由於高溫不斷地給空氣升溫,從而使得赤紅的山發出了火焰般的光,這就是此處令人產生火焰熊熊燃燒之感的原因。在一部久負盛名的中國小說中,這座“火焰山”也有許多戲份。這部小說的名字就是《西遊記》,這條西遊的路線就是唐僧玄奘經過絲綢之路赴印度取經時所走的。這位虔誠的取經者在美猴王的幫助下,借助一把充滿魔力的扇子把這座山上的火焰控製在他能通過的程度。
在高昌前,如果您向北轉入側麵的一個山穀,繼續前行一段路之後就會抵達柏孜克裏克的千佛洞。構成千佛洞的83個洞窟出現於5世紀到9世紀。它們也像莫高窟一樣沿著一條河流而建,且位於高出河流大約70米的一片沙石崖上。千佛洞容納的佛像並不算多,此處的特別之處在於彩色壁畫,與莫高窟的壁畫有的一比。然而,不同於莫高窟,這裏的那些色彩豐富的壁畫被嚴重地毀壞了。這種毀壞並非是因為自然的破壞力,而是人為的!確切地說,是近現代那些發現這片石洞的人,特別是德國的研究者阿爾貝特·戈倫威德勒和阿爾貝特·馮·勒柯克在1905年所為。這二位把最好的壁畫,尤其是壁畫中的頭像,從石洞的牆壁上切割下來並帶回柏林。在柏林,由於“二戰”時的轟炸,其中許多被毀壞了。現在隻剩下了極少一部分還保留在柏林的民俗博物館中供人們參觀。作為毀壞者的還有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所率領的英國遠東考察隊以及俄國、日本的所謂考察者。麵對20世紀初葉的這些毀壞行為,當時正處在清王朝末期的軟弱的中國無能為力。
柏孜克裏克千佛洞裏的壁畫主題主要是人們所說的佛陀出生前的故事。常常是一尊大佛的畫像,兩側為菩薩和羅漢,也就是佛陀的弟子作為陪伴。施主們的畫像——有男有女——絕大部分都畫在石洞入口處的牆上,從中可以對4世紀到13世紀生活在這一帶的民族的服飾和生活方式有一個印象深刻的了解。石洞裏的文字有梵文、婆羅米文、維吾爾族文和中文。可以看出,絲綢之路銜接著不同的民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