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消失的輝煌

在吐魯番盆地的這座綠洲城市,作為人類生活的居住區,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臥躺在它附近的還有兩座在絲綢之路時期曾經價值連城和意義非凡的,而今又令人矚目的古城廢墟: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這兩座城市的源起應追溯到公元初年前後的漢代時期。

這處1600米長、300米寬的城區位於吐魯番西南10千米處,介於兩條河流之間的一塊高約30米的崖上。憑借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此處曾是一個自然的要塞。早在公元2世紀,交河就已經屬於一個由車師人所掌控的獨立國家。自公元4世紀起,交河被當時已經強大起來的高昌國控製。到唐朝末期,這座在大唐王朝控製下的城池,作為中國西部的附屬國再一次獲得了特別的意義。公元9世紀以後,這座要塞城市的價值和意義便消退了。公元13世紀,估計因蒙古大軍的血洗而塌陷,它由此而沉入被遺忘的角落,直到1900年前後作為遺址被重新發現。

交河故城的房基是用土夯成的地基,房屋的牆壁就壘在這夯成的土基上,屋頂由木梁承擔。這些木頭基幹要麽是被大火燒掉了,要麽是被挪用到他處,因為木材在新疆地區屬於極其珍貴的建築材料。沒有屋頂的保護,絕大部分的牆壁都被腐蝕掉了,所以如今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更多的是那些令人感到迷茫的廢墟,僅有一座佛教廟宇建構保持得比較好。在那裏,從牆的低處,還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一些沒有頭的佛像的線條痕跡。還有一個地方,在那裏有一個大的和許多小的窣覩波。

高昌的第二座故城在吐魯番以西30千米處,它所展示的是一個類似於交河故城的曆史。望著這座故城的地基以及黏土瓦片,會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見一見這個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邊緣地區的繁榮時代。不同於交河,這裏的一些建築物在其基本構型方麵得以修複,從而使得這座城池的麵貌稍好一些。獨領**的當屬這裏的佛教寺院和墓地。這座城池有一圈5000米長、11米高的城牆,這些城牆的絕大部分還保存著,或者準確地說,是維修過的。高昌城的繁榮時間大約是在唐代以及隨後直到公元13世紀的那段時期。當時,這座城池是一個自成一體的維吾爾族王國的首都。隨著它被蒙古大軍攻陷,這座城池在公元13世紀被毀。然後,它也像交河一樣,再也沒有被修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