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盆地

吐魯番盆地是僅次於死海和加利利海的世界第三最低點。這片綠洲的位置在低於海平麵80米處,而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甚至低於海平麵154米。吐魯番在漢語中也被稱為“火州”,因為這裏的夏天溫度有時甚至能高達45攝氏度,而冬天卻冷到零下15攝氏度。

盡管吐魯番盆地幾乎很少下雨,可這塊綠洲卻依然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農業經濟麵貌。其根源就在於這裏有一套完整的,人工開鑿的灌溉體係——坎兒井。這條地下的坎兒井體係把北部天山所融化的雪水引入這片麵積約為1萬平方千米,人口約30萬的綠洲。這是一項總長約2000千米的水利工程傑作,而且兩千年以來一直暢通無阻,有效地工作著。在這些蜿蜒在地下10~20米深處的渠道間,每隔幾百米就有一眼豎井,由此可以對流淌在地下的暗河河道進行監測和檢修。同時,憑借挖掘而在地麵上形成的凸出地麵的小土堆,人們就比較容易辨認出坎兒井地下河的流向。

在這片綠洲給人們所帶來的農作物的貢獻中,葡萄當屬重中之重。葡萄被置放在高高凸起的、網狀黏土建築物上,經過晾曬而製成不同顏色的葡萄幹。即便是在這個穆斯林聚居的綠洲,在小範圍內也生產一種味道不錯的葡萄酒。那強烈的日照,加上融化的冰山雪水為此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除了葡萄,這裏還出產哈密瓜、桃子以及其他的水果,同時也有小麥、大麥和向日葵。這片綠洲的居民主要是維吾爾族,他們屬於突厥族後裔中信奉遜尼派的伊斯蘭教一支,使用的是一種源於阿拉伯和波斯地區的民族語言文字。

除了那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市場,吐魯番盆地仍一如既往地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之地,它們與那些位於綠洲中心的清真寺一起,同屬這座城市古城風貌的構成部分。放眼望去,這些清真寺從外觀上早已被打上了中亞的烙印,而且與信奉伊斯蘭教的中國回族明顯地區分開來。這座漂亮的額敏清真寺雖然並非建自絲綢之路時期,可也是18世紀的建築物。從那屋頂的瓦片花紋中,人們會看到中亞的樣子。那棟入口處的建築物結構,即進入清真寺內的拱形大門,顯示出在伊朗和中亞到處都可以看見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