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絲綢之路——動人的傳奇故事
公元前139年,當中國漢朝統治者的王朝站穩腳跟,並為走出自己的疆域、向外進行擴張做好了準備時,漢武帝(劉徹,前141—前87在位)便派遣他那位經驗豐富的外交使臣張騫出使西域。作為一名地理學家,張騫此行的任務是對中國西部諸國進行考察,其中也包括這樣的要務:尋求在抗擊北部遊牧民(特別是匈奴)侵擾方麵願意與中國結盟的國家。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9—前126。隨後是公元前119年開始的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的腳步到了月氏國,那是一個說印歐語的民族國家。這個國家控製著從圍繞著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塔裏木盆地到巴克特裏亞(主要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廣大地區。在結束出使並返回長安後,張騫給皇帝寫了一份詳盡的報告。在報告中,他介紹了自己在出使途中所見識到的不同民族。作為結論,他提到了一種思想,一種應該置於我們此番“絲綢之路的世界”旅行起點的思想,其大意為:
“我的皇帝,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不是處在相互關聯之中。假如我們隻從某一個局部出發去看問題,那我們就無法理解我們想認識的事物。我們的認知首先是來源於對其他人、事的認識。”
自漢武帝的那個時代起,也就是自公元前2世紀起,東方(中國)和西方(經過西亞和中亞直至歐洲)之間的這種聯係已經成為這些大陸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和聯係。首先是貿易(譬如絲綢,也包括許多其他的商品),也包括思想、發明和發現,甚至是宗教的交流。一直到公元15世紀,東、西方之間的這座橋梁都一直通行,但是真正地使用“絲綢之路”這個詞,卻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到1700年時,東、西方交流已經明顯地成為雙贏的事情。所以,麵對今天人們致力於把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重建為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的嚐試,就沒什麽可以驚奇的了。絲綢之路堪稱早期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典型例子,如果沒有這條路,歐洲和亞洲的曆史也許是完全另外的一幅景象。由於其不容小覷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這條絲綢之路已經成為一種傳奇,其影響持續至今,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