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西安
西安城區及其周圍的這片土地同屬於中國文化的搖籃。以其大約400萬(連同郊區大約800萬)居民的規模,今天的西安市也就是一個中型城市,可坐落在附近的秦兵馬俑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許多旅遊者的向往之地。當然,這座城市本身也有一係列的旅遊熱點。
西安地處渭河之濱,早在新石器時期,渭河流域的灘地就已經被用來耕種稻穀,從而使得這一地區在國家發展和演變進程中成為中國政治的中心地帶。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以這裏為都,管理著它治下的國家政權;當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秦始皇把自己的陵墓位置選定在今日西安東北方向大約40千米處,並在周圍的地下建造那些作為守護其遺體的“陶俑”方陣時,這一地區的寓意一下子提升了許多。迄今為止,已經有大約8000個陶俑被挖掘出來,它們是彩繪的戰士、戰馬、戰車,也有藝術家、音樂家、舞蹈家,因為皇帝在陰間也要享受類似的待遇,而且不可有所缺陷。最初是1974年,一位農民在翻地時偶然發現了這個陶俑所在地;如今,這些陶俑被珍藏在規模宏大的大廳裏,供人們參觀。
隨著短命的秦朝的結束,也就是在由第一位皇帝所創立的朝代曇花一現之後,西漢王朝(前206—公元25)誕生了。這個新王朝把自己的首都選定在長安,距離現在的西安僅數千米之遙。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因此這裏也就注定成為最初的,並在漢代經曆了第一次繁榮的絲綢之路的起點。遺憾的是,東漢時期皇都被遷到洛陽。到隋朝(581—618)時,長安重新以“大興”之名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直到隨後的唐朝(618—907)時期,情況依然如此,確切地說,中國以及這個皇都再次帶來了又一個繁榮時期。與當年吳哥(1)這座高棉王朝首都並列的是西安這座具有百萬人口的城市。西安當時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與這座規模宏大的都市相比,諸如羅馬、君士坦丁堡這樣的城市就顯得很小且微不足道了。公元14世紀,明朝(1368—1644)在這裏修建了方城圍牆,並稱這個逐漸在政治上變得不怎麽重要的城市為西安,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秦始皇陵墓和秦兵馬俑,古都西安那令人向往的去處首先就是宏偉壯觀的城牆,盡管它並非源於絲綢之路時期。西安城牆長14千米,高12米,城牆頂上的寬度也是12米,兩輛戰車可以在城牆上並駕齊驅。四座高大的城門把四麵城牆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可以封閉西安老城。在南門內不遠處的老城正中央,矗立著36米高的鍾樓,鍾樓附近還有一座鼓樓。這兩座建築都源於明代。
對於中國的佛教來說,古城西安的大、小兩座雁塔寓意非凡。公元7世紀(唐代)時,那些由大唐聖僧玄奘從印度北部(塔克西拉和那爛陀佛教學院)取回來的佛教經典,就是在大雁塔中翻譯的。小雁塔始建於公元8世紀,原本有15層,可是在一場地震中,最上端的兩層被毀壞了。
除了佛教建築,西安還有一處寓意非常的大型清真寺的伊斯蘭教民居住區(回民區)。這個以中國風格修建的回民區可以追溯到唐代,當那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商人們沿著絲綢之路來到這裏時,他們在此找到了為他們設定的落腳點。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清真寺當然並非源於明代。對於道教信徒來說,這裏的城隍廟意義非同一般。引人注目的還有陝西省博物館;西安市場(挨著清真寺)對於城市觀光者來說也不失為一個調劑口味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