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
真絲及其製品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貨物,也是最貴的商品。自公元2世紀中葉絲綢之路被開辟以來,在古羅馬帝國,人們把真絲及其製品看作來自遙遠的中國的奢侈品。在普林尼(16)的《自然史》中,他這樣介紹:“在那裏,中國人從他們的灌木叢中獲得這些真絲原料”。在西方,人們對真絲及其製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因為它們價格昂貴,所以最初人們隻把它用在服飾的裝飾品上,後來就逐漸地擴大到整套的服裝都用真絲製作。不僅女士們的服裝用真絲製作,男人們也樂於以此料來裝點自己。這些時髦服飾,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歲月的延續,給古羅馬帝國的國庫挖了一個大窟窿,因為這些真絲一部分是通過絲綢之路的不同陸路運輸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通過海路,先經過印度港口,然後又經過阿拉伯港口轉運過來的。而所有這些商品通常都需要用貴金屬,如金、銀、銅等高價支付。
因此,在羅馬就出現了禁止穿戴真絲製品的嚐試,而且形式多樣。譬如,把穿真絲服裝看作是墮落的奢侈,並且因為真絲服裝原料的透明性而視之為****、不正經的標誌。一直到公元6世紀,當東羅馬帝國也可以生產真絲時,羅馬人對於真絲的需求以及對羅馬帝國國庫的洗劫才有效地得到了製止。
除了貴金屬,人們也用價值不菲的寶石進行支付,如琥珀。琥珀是經過琥珀之路,從波羅的海運到意大利北部地區的。在這裏,人們用琥珀作為原料來加工製作首飾、飲具以及其他的貴重物品,而所有這些用琥珀製作的物品則經過絲綢之路被運往中國。因為在那個時候,琥珀在中國也像真絲在古羅馬帝國一樣——鮮為人知。
經過絲綢之路從西方流向東方的還有其他在中國尚未出現的產品,像香料、肥皂和(用薰衣草等植物作為原料的)化妝品,也包括地中海地區的食品,如海藻。皮革主要由東歐經過琥珀之路以及由日耳曼地區經過古羅馬之路繼續向中國轉售。還有類似於鷹的飛禽和帶有異國風情的非洲動物(譬如當時中國還沒有的獅子等),也同樣地被運往東方。那時,古羅馬帝國的玻璃器皿出口到中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玻璃生產技術當時在中國還是無人知曉的。
從東方運往西方的貨物,除了純真絲製品,還有那些進一步加工混合而成的原料製品,譬如錦緞和精紡毛紗製品,或者錦緞與金銀絲混合物作為原料的製品。所有這些在西方都屬於極其昂貴的奢侈品。屬於這個商品範疇的還有石料製品和自公元7世紀以來的精細陶、瓷器皿。在中國,自620年以來,人們就以不同的生產層次燒製瓷器(多次燒製,特別薄,也因此幾乎可以透視)。在歐洲,瓷器的生產製作最早是於1708年在德累斯頓開啟的,第一家歐洲瓷器手工作坊出現在德國薩克森州的邁森。
從東方運往西方的商品還有香料,也就是那些中國從南亞進口的調料,然後又繼續向西方銷售。香料一直是歐洲商貿行的一個最重要的貿易目標,即便是絲綢之路在16世紀衰落了以後,它的地位和作用之變化也不外乎是從陸路運輸完全轉移到了海路運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