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

古羅馬人認為,在遙遠的那個名為中國的國度裏,而且也隻有在那裏,真絲生長在歐洲人所不認識的樹叢上。直到公元6世紀,有關絲綢生產和製作的知識才傳到了歐洲。可事實上,絲綢的生產及其加工業在中國卻已經存在很長很長的時間了。

中國有這樣一個古老的神話般的傳說。在如今稱為四川的地區,蠶神不僅製作真絲,而且向人們提供蠶和蠶的食料桑樹葉,還傳授通過煮和攪蠶繭來提取絲以及紡織絲製品的方法。這位神告訴人們,他造了千條金蠶蟲,從這些蠶蟲身上可以提取黃燦燦的真絲。他的目的隻有一個:使人工養蠶業持續至今。在神話中,還有一位叫作“三姑”的女神,她負責蠶的養殖,而且向人們傳授這一方麵的知識。神農教人們種植桑樹。這個神話想要告訴人們的就是:絲是神靈饋贈給人類的。

神話雖有不同的版本,說法各有差異,然而有關絲的傳說卻已經逐漸地接近了曆史事實,並且把它的產生與早期的三皇五帝時代聯係在一起。有一個神話版本是這樣的,傳說中的遠古皇帝伏羲——他作為中華民族的遠祖,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治理著這個國家——第一個發現,通過養蠶可以取得珍貴的衣料。另外的一個神話版本追溯到了遠古五帝中的黃帝,他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治理著這個國家。黃帝的夫人——西嶺氏之女——嫘祖在躲避一條趴在桑樹上的蛇時,不經意間注意到,一條蟲子怎樣用漂亮的細絲線編織出一個繭。她便想,用這樣的絲線也許可以為皇帝織成一件皇袍。隨之,她就開始養蠶。也因此在傳統的春季祭祀中,為桑樹葉進行祭祀。

通過考古,仰韶文化遺跡的出土文物已證實,早在那個時期就有了真絲產品。最早的絲織作坊出現在公元前2800年,它也是在陪葬品中被發現的。在中國文化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就是在漢朝的鼎盛時期,絲綢製造業在中國得以大幅度的發展。真絲和真絲製品業開始出口——經過絲綢之路一直銷往羅馬。在羅馬,真絲及其產品可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

一直到公元6世紀,真絲的生產和製作還屬於中國的“企業生產秘密”之一。最初是中國皇帝的一位公主把它偷偷帶出,再後來是兩位拜占庭傳教士把蠶籽和桑樹苗帶回了西方。真絲織品除了在中國生產,最先是在費爾幹納盆地,也就是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開始生產,隨後是東羅馬帝國亞洲部分的布爾薩(15)。再晚些時候,意大利的西西裏和卡拉布裏亞也開始生產,由此,貿易商不再僅僅靠中國的真絲製品來供給歐洲了。

即便是在今天,養蠶業和絲綢製造業在中國也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工業領域,而它們主要分布在上海以西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