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俄羅斯軍事部署
2012年3月,時為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武裝力量持續數年的改革基本結束,改革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俄羅斯軍隊將以一個嶄新的麵貌出現。今後,俄軍逐漸將其重點放在武器裝備的大規模更新換代上,以進一步提高戰鬥力。5月7日,俄羅斯新總統普京就職的當日簽署總統令,要求2020年前俄武裝力量及其他軍事機構所裝備的現代化武器份額上升到 70%。這表明,俄羅斯軍力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出現一個大幅躍升的趨勢。俄羅斯作為我國北方的一個鄰國,其軍力如此發展,我們也是不能不關注的。
第一節 俄羅斯軍事進入高速發展期2012 年,對於絕大多數俄羅斯人特別是俄羅斯軍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5 月7 日,普京再一次宣誓就任總統,任期6 年。這位俄羅斯政壇鐵腕人物再次成為總統,意味著俄羅斯將加快重振雄風的步伐,俄羅斯軍事實力的提高將進入快車道!
實際上,普京是臨危受命帶領俄羅斯走上重振雄風之路的。1999 年12 月31 日,時為俄羅斯第一任總統的葉利欽突然宣布任命時為政府副總理的普京為俄羅斯代總統。這為普京正式成為俄羅斯總統創造了條件。果然,他不負葉利欽的重托,在2000 年大選中獲勝,並於同年5 月7 日宣誓成為總統。2004 年5 月7 日,普京再次宣誓連任總統。在普京任總統的這8 年裏,他對提高俄羅斯軍力給予了極大的重視。2008 年,俄羅斯軍隊前出到美國的後院加勒比海地區與委內瑞拉軍隊進行實彈聯合軍演,一洗1962 年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時受到的羞辱。這不能不說是俄羅斯軍力在普京的重視下有了提高,這是20 世紀90 年代的俄羅斯軍力所無法相比的。在梅德韋傑夫任總統的4 年時間裏,雖然普京任總理,梅氏仍然推動普京的強軍思想,使俄羅斯軍隊的實力進一步增強。這回普京重返總統大位,俄羅斯軍力的發展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一、推動俄羅斯軍事改革進程繼續進行下去,實現強軍目標俄羅斯是1991 年12 月25 日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一個國家,是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獨立時接管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遺產,接管的軍隊數量達282 萬之巨。1992 年3 月12 日,俄羅斯國防部成立,標誌著俄羅斯軍隊的正式組建,建立了由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和戰略火箭軍五大軍種構成的軍隊。
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俄羅斯軍隊組建後即進入了不斷調整的階段。1993 年11 月,俄羅斯當時的總統葉利欽批準了《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基本原則》,提出“合理夠用”的原則,並首次賦予軍隊參與國內政治生活的職能。由於推行親西方的政策,俄軍實力不斷下降。1994 年,俄羅斯聯邦軍隊對南部地區的車臣共和國內的恐怖分子進行軍事打擊。結果,戰爭暴露了俄軍的許多弱點,這些弱點表明俄軍在很多方麵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了。經過認真籌劃,俄羅斯於1997 年12 月公布了《國家安全構想》。同年,俄羅斯又將軍事航天部隊和防空軍的導彈太空防禦部隊正式並入戰略火箭軍。1998 年,俄羅斯全麵進行軍事改革。空軍與防空軍合並組成新的空軍。俄軍從五大軍種改成四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和戰略火箭軍。至1999 年1 月,俄軍總體規模已縮至120 萬人。總體看,葉利欽還是對俄軍改革做出了一定嚐試的,但不夠理想,並沒有提高俄軍的實力。這可從北約空襲南聯盟時俄軍無所作為得到印證。
2000 年1 月,代總統普京簽署了新的《國家安全構想》。2001 年1 月,總統普京簽署了新的《俄羅斯軍事學說》,為俄羅斯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俄羅斯軍事改革開始加大力度。2001 年6 月,戰略火箭軍降格為戰略火箭兵,原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與導彈太空防禦部隊組建成一個新的兵種,即太空兵。至此,俄軍形成了三個軍種、三個獨立兵種的軍兵種結構。這種結構將是未來一個時期裏俄軍軍兵種的基本結構。
軍兵種結構調整的同時,俄羅斯還調整了軍隊的指揮體係。俄軍將8個軍區先是減至6 個軍區,後又減至4 個軍區。目前,俄羅斯還在進一步調整指揮結構。經過改革,俄羅斯軍隊軍事指揮體係已成為“軍區—軍—師—團”這樣一個流程。2012 年底,俄軍指揮體係完成後,指揮流程將是“軍區—作戰司令部—旅”。
俄羅斯軍事改革時還特別重視軍隊規模問題。俄軍提出,其改革的目標:一是軍隊規模與體製要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俄認為,對當今存在的局部武裝衝突而言,師的編製太大了。二是優化指揮控製係統,消除那些臃腫部分。到2012 年底,俄羅斯軍隊的人員規模計劃縮減到100 萬,同時建立一支專業性的非戰鬥部隊,該部隊的指揮與控製將具有極高的效率。
其改革將實現的具體目標數字為:總體人員減少16.6%,從120 萬減少到100 萬,其中軍官減少57.7%,從現在的355000 人減至150000 人。在削減軍官部分的各成分中,尉官減少56%,90000 人減少至40000 人;少校減少75%,從99550 人減至25000 人;上校減少64.5%,從25665 人減至9114 人;將軍減少20.8%,人數從1107 人減至877 人。各軍兵種縮減的規模是:地麵部隊減少90%,從1890 個單位減至172 個單位;空軍減少48%,從340 個單位減至180 個單位;海軍減少49%,從240 個單位減至123 個單位;戰略導彈兵減少33%,從12 個單位減至8 個單位;太空兵減少15%,從12 個單位減至8 個單位;空降兵減少17%,從6 個單位減至5 個單位。就建製單位而言,師的規模是8000 ~ 14000 人,構成是旅、團、營、連,最高指揮官是少將;旅的規模是4500 ~ 6500 人,構成是營、連,最高指揮官是上校。
以上數字的大部分還是計劃中將要實現的。普京成為新一任總統後,要迎接的軍事改革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這一目標能否完成是普京需要麵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從普京對俄軍事改革的重視來看,普京成為新一任總統後會堅決推進俄軍改革,俄軍改革具體目標實現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並不是某種幻想。
二、加大對軍隊的投入,加快軍隊戰鬥力的提高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就非常重視軍力,追求軍事強國已成了俄羅斯的傳統目標。冷戰時期,蘇聯實現了世界軍力第二的目標,與美國進行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軍事博弈。
俄羅斯從蘇聯獨立出來後,軍力遠不及蘇聯。這使俄羅斯民族在國際舞台上沒有了尊嚴:北約空襲南聯盟時無力應對;北約東擴時無力回擊,隻能說說空洞的威懾口號而已;多國部隊打擊利比亞時也隻能承認現實;敘利亞問題上又不得不搖擺不定……這一切都刺激著俄羅斯民族的神經。
所以,自普京成為俄羅斯代總統時就開始下大氣力提升軍力。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從2000 年至2006 年,俄軍費就增加了數倍,從2007 年後多次給軍隊增加額外的撥款。2010 年12 月,普京宣布未來10年內政府將投入6800 多億美元采購軍備,提高俄軍的戰鬥力。2011 年12月,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又宣布,2012 年俄羅斯將投入約300 億美元為俄羅斯軍隊提供武器和軍事裝備,這個數字比2011 年增長了17%。伊萬諾夫還說,在2014 年前,俄羅斯將投入約1200 億美元用於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約60%是用於購買先進武器的。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俄羅斯準備花大氣力來提高軍力。就在2012 年3 月俄羅斯大選前,普京還承諾,在未來10 年內俄將投入7500 億美元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400 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導彈、8 艘彈道導彈核潛艇、20 多艘多用途潛艇、50 艘水平戰艦、100 多架航天器、600 架作戰飛機、1000 多架直升機、28 套S-400 導彈攔截係統、2300 多輛主戰坦克和2000 多門新型火炮等。一個個關於給軍隊撥款的數字和一個個購買武器裝備的數字,無不折射出俄羅斯軍力在未來一個時期將出現躍升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普京就任新一任總統後,將會推動對軍隊的財力投入。這是毋庸置疑的。
三、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軍事關係
如同其他國家一樣,俄羅斯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的活動也要觀察著美國的舉動。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正在進行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全球軍事部署的調整、亞太地區軍事新布局的構建等,這些都將影響俄羅斯對外軍事關係的發展變化。
就國際環境而言,俄羅斯麵臨著巨大的安全壓力。北約在歐洲地區的東擴基本將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擠得沒有“真空”。因為美國戰略重心的東移,俄羅斯亞洲地區的安全又受到美國的威脅。對於這一點,不管普京任總理還是任總統,都是不能視而不見的。為了擺脫安全上的不利局麵,普京就任總統後將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軍事關係的手法來改善其安全環境。
首先,進一步加強同南亞地區印度的軍事關係。自20 世紀70 年代初以來,蘇聯與印度就建立了密切的軍事關係。俄羅斯成為獨立國家後仍然重視與印度的軍事關係。俄羅斯與印度的軍事“友好”關係表現在幾個方麵:1. 俄羅斯給印度提供武器裝備。目前,印度各軍種武器的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提供的。2012 年底,俄羅斯將向印度交付其購買的“戈爾什尼克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同時,俄羅斯還不斷與印度簽署有關出售給印度先進武器裝備的合同,印度是俄羅斯武器出口的最大買家。
2. 俄羅斯向印度提供生產武器裝備的技術。2011 年,印度總理訪問俄羅斯之際,兩國之間簽署了協議,俄羅斯答應向印度轉讓一係列有關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技術。這對其他國家來說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3. 俄羅斯與印度共同研製武器裝備。俄羅斯與印度之間不僅限於軍火交易,還共同研發新型武器裝備。如“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就是兩國共同研發武器最成功的一個例子。俄印兩國自2001 年開始啟動耗資數百萬元共同研發“布拉莫斯”巡航導彈這個項目。這種導彈可從潛艇、艦船、飛機和陸地發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導彈之一。目前,俄印兩國都已經裝備了這種導彈。俄印兩國之間的軍事關係已從買賣關係發展到了共同研發新軍事技術的合作關係。隨著普京就任新總統,俄印兩國的這種關係必將加強,因為共同研發武器裝備是普京在總統任上時開創的俄印兩國合作的新領域。
4. 俄羅斯出口的武器裝備授權讓印度提供維修所需的零部件。越南也是俄羅斯武器出口對象國。幾年來,越南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裝備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印度與越南關係的不斷加強,印度已經得到俄羅斯的支持,為越南提供俄製武器裝備維修需要的零部件。此外,印度正爭取獲得為獨聯體某些國家的俄製武器維修需要提供零部件的權利。普京成為新總統後,俄印在這方麵的合作也可能出現新的突破。
其次,大力提高與越南的軍事關係。冷戰時期,蘇聯與越南建立了密切的軍事關係。蘇聯在越南金蘭灣的軍事基地保持著軍事存在,直至1990 年蘇聯軍隊從該基地撤出。俄羅斯成為獨立國家後,俄越之間的關係與蘇越關係相比是大大地下降了。2002 年,俄羅斯從越南撤出了僅有的一點兒軍事存在。2009 年俄越開始探討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給越南提供了先進的蘇-30 戰鬥機,俄越軍事關係開始重新加強。
隨著美國戰略重心從歐洲向亞太方向調整,俄羅斯將會更加重視越南的戰略價值。普京正式成為總統後,極可能會加強與越南的軍事關係。越南的金蘭灣軍事基地如何使用將會是俄羅斯與越南在軍事領域合作的一個雙方都關心的問題。因為越南在金蘭灣軍事基地這個問題上,設想通過租的形式對外開放合作。如果美國長期租用金蘭灣軍事基地,這對俄羅斯的安全利益是十分不利的。
最後,調整與中國的戰略關係,充分利用中國來改善其安全環境。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向亞太方向轉移,俄羅斯和中國都將麵臨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這將推動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軍事戰略關係。可以設想,隨著普京就任總統,俄中軍事關係可能會加強。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俄軍力的提高,普京將會推行一種對美強硬的政策。由於美國在亞太方向對俄羅斯軍事壓力的增大,俄羅斯將受到美國從歐洲和亞太兩個方麵對其施加的壓力。這是俄羅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對此,俄羅斯必將采取反製措施,其采取的手段就是聯合中國抗衡美國。所以,普京上台後,俄中軍事關係極可能會得到加強。
第二節 俄羅斯核力量具有強大的威懾力當今世界,俄羅斯仍然是能夠在核力量上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其核力量的發展走向值得關注。
一、俄現行的核政策
核威懾政策,主要是指俄羅斯國家及其決策者宣布的有關核威懾的政策、原則及策略等。
2010 年2 月5 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總統令,正式批準了新版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軍事學說》和《2020 年俄羅斯國家核政策綱要》等政策性文件。從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俄核政策的主要內容是:1.堅持進攻性核原則(首先使用原則)。在敵人使用常規武器威脅到俄羅斯及其盟友“主權和國家存在時”,首先使用核武器進行打擊。
2.堅持核反擊原則。對任何利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俄羅斯及其盟國進行攻擊的敵人,使用核武器進行回擊。
3.堅持核安全原則。“避免核衝突”仍是俄羅斯的重要安全原則。
4.堅持核遏製政策。核遏製潛力保持在足夠的水平;核遏製能力要保持在規定的水平。
5.穩定原則。利用核手段保持戰略穩定。
6.核保護原則。俄羅斯為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提供核保護。
7.遵守限製和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8.與參與反對核武器擴散的國家及國際組織保持平等關係。
二、俄羅斯現行核戰略
俄羅斯核戰略是其維護大國地位的支柱。經過幾年來的調整,基本趨於定型。其主要內容是:
(一)核形勢判斷
俄羅斯認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導彈及導彈工藝的擴散,使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數量增多;個別國家違反國際協議,同時不遵守早期簽署的限製和削減武器的國際條約;國際恐怖主義也在迅速蔓延,這些因素使俄麵臨嚴重的核威脅。俄羅斯還認為,核武器是防止核軍事衝突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止使用常規兵器的軍事衝突的重要因素。同時,俄羅斯還認為,如果使用常規兵器的軍事衝突使國家生存受到威脅時,擁有核武器可能會使這種衝突轉變為核軍事衝突。俄羅斯認為,隨著核武器的擴散,世界安全形勢仍然受到嚴重威脅。
(二)核威脅判斷
俄羅斯認為,目前仍然麵臨核戰爭的威脅,雖然世界上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在降低,但有些地區還可能爆發衝突,從而導致常規武器戰爭乃至核武器戰爭的發生。同時,俄羅斯還認為,有的大國仍然沒有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俄仍然有受到核打擊的威脅。
(三)核戰略目標
俄羅斯認為,隨著俄安全受到的威脅多樣化,俄核力量威懾的目標也應該多元化。所以,俄認為,其核力量威懾的主要目標是美國及北約,同時還要針對恐怖主義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實施核威懾。俄羅斯仍然堅持核打擊的目標,既包括有核國家,也包括無核國家。
(四)核戰略指導
使俄羅斯的核力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在俄羅斯及其盟國遭受核戰爭和大規模常規戰爭時得到保障,能夠遏製這種戰爭,在必要時可對實施侵略的國家進行核打擊,使其遭受無法承受的毀傷。
(五)核力量建設方針
保持“三位一體”的核力量,並使之協調發展。“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組成按其性能分為:戰略火箭兵機動發射和固定發射的導彈係統,海上戰略核力量的戰略導彈潛艇以及空軍戰略核力量的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各組成部分要保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良好的工作狀態。
(六)指揮體製
核武器的使用最高決策權歸總統所有。
三、俄戰略核力量建設與發展規劃俄羅斯戰略核力量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使戰略核武器不斷現代化,加強裝備的維護,確保核力量處於戰鬥狀態。俄羅斯戰略核力量包括戰略進攻力量和戰略防禦力量。戰略進攻力量包括戰略核力量和非戰略核力量。戰略核力量包括陸基戰略核力量、海基戰略核力量和空基戰略核力量;非戰略核力量包括雙重任務部隊——空軍的戰略與遠程轟炸機兵團和部隊,海軍攜帶遠程常規高精武器的潛艇、水麵艦艇和海軍導彈航空兵。戰略防禦力量包括導彈襲擊預警、太空監視、反導防禦和太空防禦兵力與兵器。
(一)核力量建設
1.2011 ~ 2015 年的建設構想
為了克服潛在敵人的有效反導係統,提高戰略核力量的能力,使之達到保證給予指定毀傷的水平;完成戰略和非戰略核力量先進指揮係統的建立;保障武裝力量、其他軍隊、部隊和機關的裝備程度達到以下水平:戰略核力量裝備程度100%,其中現代化武器、軍事和特種技術裝備所占份額不少於50%。
2.2016 ~ 2020 年的建設構想
為了克服潛在敵人的有效反導係統,計劃使戰略核力量保持足夠的水平,即為保證給予指定毀傷所需要的水平。
(二)俄戰略核力量武器係統的發展前景俄進一步發展戰略核力量的主要原則是:保障戰略核力量使用的多方案性,及其對各種軍事、政治和經濟條件的適應性。
1.保持和發展戰略核力量的戰鬥準備2011 ~ 2015 年間,建造第四代戰略導彈潛艇;部署“白楊-М”戰略導彈綜合係統,以替換現有導彈綜合係統;在2016 ~ 2020 年間,完成為海上戰略核力量更換第四代戰略導彈潛艇的工作;開展建造遠程航空兵有發展前途的航空綜合係統工作。
2.俄戰略核力量總體思路
各種部署與各種功用的突擊係統保持“三位一體”的組成,並使之協調發展,“三位一體”的組成按其基本戰術技術性能可分為:戰略火箭兵機動和固定式導彈綜合係統;海上戰略核力量戰略導彈潛艇;空軍戰略核力量戰略轟炸機;為戰略核力量地麵組成更換一個型號的帶有各種戰鬥裝備方案的導彈綜合係統;為海上戰略核力量更換第四代戰略導彈潛艇和有發展前途的艦載戰略導彈綜合係統;建造有發展前途的空基巡航導彈,以裝備現有戰略轟炸機;建造新型導彈綜合係統的戰鬥裝備,包括多功能導彈綜合係統,以及具有克服反導防禦超級能力的導彈綜合係統;改進現有戰略導彈綜合係統,研製有發展前途的戰略導彈綜合係統,使之具有克服反導防禦的能力。
(三)俄戰略核力量2016 年前的建設與發展方向俄總統普京在2005 年的“二月命令”中確定了俄核力量2016 年前的建設與發展方向及未來發展前景,其中指出,保持和優化俄羅斯核遏製力量與裝備的結構與組成是俄聯邦國家最需優先解決的問題,俄核力量2016 年前的建設與發展方向如下:1.到2012 年底前,在俄戰略核力量戰鬥組成中應具有220 ~ 260 枚洲際彈道導彈(810 ~ 980 個核彈頭)、8 ~ 9 艘彈道導彈核潛艇(載有136 ~ 148 枚潛射彈道導彈,包括592 ~ 664 個核彈頭)、不少於50 架的重型轟炸機(400 個核彈頭)。
2.為戰略火箭兵裝備新一代“白楊-М”導彈綜合係統,延長PCI2M 、PC-18、PC-20 洲際彈道導彈的使用期限。目前俄戰略火箭兵正在實施有關部署新一代井基和機動式“白楊-М”導彈綜合係統(帶有通用單彈頭的PC-I2M2 洲際彈道導彈)的計劃。2007 年5 月,對帶有分導式多彈頭的新型PC-24 洲際彈道導彈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現正在進一步完善該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的核裝備,其方法是研製和生產機動戰鬥機,未來將生產高超音速巡航戰鬥機。進行該工作旨在提高PC-I2M2 和PC-24洲際彈道導彈突破美國所建立的全球反導彈防禦係統的能力。在為戰略火箭兵突擊集群改換裝備的同時,開展延長擔負戰鬥值班的PC-I2M、PC-
18、PC-20 洲際彈道導彈使用期限的工作,使之服役期限分別延長到23 年、30 年和25 年。這樣可以在生產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撥款有限的情況下,保持戰略火箭兵突擊集群的所需組成。
3.完善俄海上戰略核力量組成。完善俄海上戰略核力量組成的計劃包括為俄海軍裝備新型“北風”(955 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被命名為“尤裏·多爾戈魯基”的第一艘“北風”(955 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於2007 年年底到2008 年年初進入海軍服役。在北方機械造船廠(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北德文斯克市)還有兩艘“北風”彈道導彈核潛艇,可能相繼在2008年和2010 年服役。除了上述潛艇之外,現有667БДРМ 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計劃服役到2010 ~ 2018 年。其中4 艘潛艇已通過大修,從2006 年年底開始為這些潛艇裝備“青色”PCМ-54 改進型潛射彈道導彈。
4.俄空軍恢複生產新型重型轟炸機並改進現有轟炸機。經過長時間的停置,俄空軍恢複了圖-160 重型轟炸機的生產:2000、2001 和2006 年各生產出一架該型轟炸機。俄空軍首腦著重強調不僅要生產新型重型轟炸機,還要改進現有轟炸機(從2004 年開始改進),同時為重型轟炸機更新核武器。2005 年完成了X-102 新型空基巡航導彈(海基巡航導彈)的研製,從2006 年開始成批生產。有關研製遠程航空兵有發展前途的航空綜合係統的決定大概將在2011 ~ 2012 年實施。目前俄空軍所麵臨的任務是:使圖-95 和圖-160 重型轟炸機的服役期限延長至30 ~ 35 年(上述飛機的規定壽命為25 年)。
5.非戰略核武器方麵。俄羅斯軍政首腦始終把非戰略核武器視為俄核潛能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於國家區域級別的遏製,迫使敵方放棄使用軍事裝備解決與俄聯邦及其盟國之間爭端的企圖;而當敵人發動侵略時,可使用非戰略核武器進行反擊(製止)。同時,俄羅斯特別重視提高現有戰術和戰役戰術核彈藥的可靠性,並計劃延長其服役期限。俄羅斯在完善非戰略核導彈載機方麵也表現得很適度,特別重視改進現有圖-22М3 和蘇-24 攻擊飛機。對於新式裝備,隻建造了“伊斯坎德爾”
戰役—戰術導彈綜合係統。
四、俄戰略核力量實力
目前,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由戰略火箭兵和分屬海軍與空軍的戰略核力量組成。
俄戰略火箭部隊有426 個導彈係統,可攜帶1586 枚核彈頭,包括P-36МYTTX 型和P-36М2 型(SS-18)重型導彈、YP-100HYTTX 型(SS-19)導彈、“白楊”輪式移動導彈係統(SS-25)、“白楊-M”井式發射導彈係統(SS-27)和“白楊-M”機動式導彈係統。
海軍的戰略核力量有14 艘戰略導彈潛艇,其裝備的彈道導彈可攜帶611 枚核彈頭。北方艦隊裝備有667БДРМ 級戰略導彈潛艇(DeltaIV)、667БДР 級戰略導彈潛艇(DeltaIII)。太平洋艦隊裝備有667БДР 級戰略導彈潛艇。俄海基戰略核力量即戰略核潛艇部隊,列入海軍序列。俄海軍的基礎是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區艦隊。裝備海基彈道導彈係統的戰略核潛艇部署在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在667БДР 型戰略核潛艇按計劃退役後,所有的戰略核潛艇將集中部署在北方艦隊。
空軍的戰略核力量主體為遠程航空兵。俄羅斯武裝力量現役戰略轟炸機列編第37 戰略空軍集團軍。其裝備有79 架重型轟炸機,可攜帶884 枚遠程巡航導彈。這些轟炸機包括圖-160 型轟炸機和圖-95 型轟炸機,可裝備各種型號的Х-55 型巡航導彈(AS-15)。
目前,俄早期預警係統航天部隊編成中有5 顆衛星,其中3 顆位於高橢圓形軌道,2 顆位於地球靜止軌道。這些衛星很難保障對部署在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實施24 小時觀測。
俄羅斯的戰略防禦係統包括導彈預警係統、反導係統、太空監視係統以及已退役的反衛星係統。
第三節 俄羅斯與美國博弈中亞
美國通過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將軍事觸角伸到了中亞,而中亞卻是俄羅斯傳統的“軟腹部”。俄羅斯是不容忍這塊“軟腹部”被別人輕易染指的。
隨著軍事實力的不斷提升,俄羅斯開始恢複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俄美開始在中亞地區展開新一輪博弈,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兩國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軍事基地的問題。麵對俄羅斯租用吉爾吉斯斯坦軍事基地的成功,美國不甘心因從阿富汗撤軍而削弱其在中亞的軍事影響,正大力爭取維持其對吉爾吉斯斯坦馬納斯軍事基地的租用。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盡管美國給了吉爾吉斯斯坦不少豐厚的條件來租用馬納斯軍事基地,吉爾吉斯斯坦還是在俄羅斯的慫恿下一再與美國討價還價。看來俄羅斯是不會讓美國輕鬆地保持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軍事存在的。
人們注意到,從海灣戰爭到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十餘年時間裏,對美國在海外采取的軍事行動,俄羅斯基本上都持一種與其合作的態度。當然,美俄的合作中也有鬥爭。這種合作與鬥爭的特點是:合作是明的,鬥爭是暗的。從格魯吉亞戰爭美俄兩國“對撞”開始,美俄間的博弈就變成為一種公開的較量。如今,吉爾吉斯斯坦又成了美俄博弈的另一個競技場。
一、中亞是新的大國利益交匯點
當沙皇俄國向南尋找印度洋出海口、大英帝國以印度為基地向北擴張時,俄英兩大帝國的擴張前沿在阿富汗相遇了。此時,兩大帝國勢均力敵,無法製勝對方,就劃出一個緩衝帶,這就是現在阿富汗東部的長條形的瓦罕走廊,它隔開了沙皇俄國與大英帝國的直接接觸。蘇聯成為橫跨兩洲的大國,有了北、東、西三個方麵的出海口,遺憾的是隻缺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對此,蘇聯一直耿耿於懷。20 世紀60 年代末與美國形成戰略均勢後,蘇聯開始在全球呈進攻態勢。這種進攻態勢讓躁動的蘇聯在1979 年底出兵阿富汗。為維護其霸權地位,美國也不甘於承認現實,使出各種招數支持阿富汗境內的反蘇力量。蘇聯軍隊遭到美國支持下的反蘇武裝的重創,傷亡慘重。最後,駐阿蘇軍不得不於1989 年2 月全部撤離阿富汗。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大跌。美國借反恐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俄羅斯無奈隻好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合作,眼睜睜地看著美國控製阿富汗。當然,俄羅斯是不願看到美國控製阿富汗的,同樣美國的中亞戰略也不隻是控製阿富汗而已。結果,美國將貪婪的目光再次向北延伸,瞄上了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也不願再輕易放棄中亞的戰略勢力範圍,對吉爾吉斯斯坦自然百倍重視。
吉爾吉斯斯坦之所以受到美俄兩家的重視,主要是因為吉爾吉斯斯坦具有重要的戰略性。
第一,吉爾吉斯斯坦起到東西走廊的作用。吉爾吉斯斯坦麵積並不大,隻有不到20 萬平方公裏。可是,吉爾吉斯斯坦卻處在聯結亞洲東部與歐洲大陸的“陸峽”位置上。從地形上看,由中國新疆西部進入中亞最方便的捷徑就是經吉爾吉斯斯坦的路線。從現有的通道看,中國新疆進入中亞的陸上道路主要是經過吉爾吉斯斯坦的。所以,控製了吉爾吉斯斯坦也就控製了東西方的戰略通道。
第二,吉爾吉斯斯坦影響反恐大局。蘇聯解體之後,吉爾吉斯斯坦成了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分子的聚合地。這三股勢力對中亞地區的安全具有直接影響。所以,美俄兩家對吉爾吉斯斯坦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第三,吉爾吉斯斯坦是個民族危機的“火藥庫”。中亞五國雖然都是穆斯林國家,但種族矛盾卻由來已久。吉爾吉斯斯坦地處費爾幹納盆地。
烏茲別克族早已在這裏居住了多個世紀。19 世紀費爾幹納盆地落入沙皇俄國之手,之後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斯大林當政時將費爾幹納盆地分成三部分,分別劃入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費爾幹納盆地又被獨立的三個國家占有。在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族人占70%,烏茲別克族占15%。烏茲別克族經濟地位高,但政治影響力低。同時,吉烏兩族還存在土地、房屋等問題的分歧。
一旦吉爾吉斯斯坦的問題引起民族騷亂,其蔓延開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一方麵,吉爾吉斯斯坦的問題可能演變為獨聯體內最棘手的問題,俄羅斯若無力解決該問題的話,會削弱其在獨聯體內的地位。另一方麵,吉爾吉斯斯坦的問題一旦出現,可能影響美國的駐軍安排,打亂美國的反恐部署。
如果阿境內的恐怖勢力乘機發難,可使美在阿境內的反恐行動前功盡棄。
二、美俄出牌,招法比拚
為了擴大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影響,美俄在軍事上都使出了自己的招數。
2001 年秋,美國借阿富汗戰爭之機,與吉爾吉斯斯坦達成協議,租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近郊約30 公裏的馬納斯機場作為空軍基地,以便為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提供支持。美國由此便將軍事勢力伸進了吉爾吉斯斯坦。同時,美國還租借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個軍用機場作為基地。2005年烏茲別克斯坦與美國關係惡化,美軍被迫從烏軍事基地撤出。美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基地便成了美軍的“救命稻草”——美在中亞唯一的軍事基地。阿富汗戰爭期間,駐馬納斯空軍基地的美空軍主要負責為在阿作戰的地麵部隊提供空中支持。隨著阿富汗戰爭主要戰事的結束,馬納斯基地擔負起後勤保障任務,如運送傷員、運送物資和提供油料等。美國不僅在吉爾吉斯斯坦保持軍事存在,同時還向吉每年提供數額巨大的援助資金。
美國對吉爾吉斯斯坦從軍事、經濟和政治等方麵施加影響。
對於美國在吉爾吉斯斯坦擴大影響,俄羅斯也不甘落後。看到美國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近郊建立了軍事基地,俄羅斯於2003 年10 月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近郊坎特建立了空軍基地,距離首都大約20 公裏,離美國馬納斯空軍基地約45 公裏。這個基地發揮的作用,正如吉爾吉斯斯坦一位前總統所言,“我們奉行一個路線,就是將我們國家真正變成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政策支持基地”。基地常駐兵力約500 人,各類飛機20 多架。這個基地也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快速反應部隊在中亞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俄美兩國對對方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的軍事基地都視為肉中刺眼中釘。2009 年2 月,吉爾吉斯斯坦宣布,出於經濟補償和社會影響兩方麵的原因,吉政府決定關閉馬納斯美軍基地。這時,俄羅斯馬上意識到,趕走美軍的時機來了。為了防止吉爾吉斯斯坦調整已經做出的關閉美軍基地的政策,俄羅斯向吉爾吉斯斯坦提出,俄將向吉提供巨額經濟援助,包括3 億美元優惠貸款和17 億美元能源投資,1.5 億美元無償援助和免除吉1.8 億美元債務等,其目的是徹底將美軍從馬納斯軍事基地趕走。但是,美國經過與吉爾吉斯斯坦多次協商,提出給吉爾吉斯斯坦更優惠的條件,每年租金提高到6000 萬美元,出資3700 萬美元新建停機坪和倉庫,出資3000 萬為基地安裝新導航係統,提供2000 萬發展資金、2100 萬反毒反走私資金和1000 萬反恐資金等。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吉爾吉斯斯坦最終妥協了,與美國就繼續使用馬納斯基地問題達成諒解,允許美國繼續使用這個基地,但以“過境運輸中心”的名義使用。吉爾吉斯斯坦是2003 年起至今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有美國與俄羅斯兩國軍事基地存在的國家。從這點也足以看出,吉爾吉斯斯坦在美俄兩國的戰略天平上占有多麽重要的地位。
三、中國安全受到的影響不可低估美俄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博弈極可能導致吉爾吉斯斯坦出現動**乃至動亂。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中國的安全將會受到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吉境內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威脅著中國的安全。之前,吉境內的這三股勢力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受到了沉重打擊,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之後因為吉境內發生了持續時間如此長的動亂,嚴重影響了上海合作組織的打擊成果,使得吉境內的三股勢力有了喘息之機。同時,隨著動亂的擴散,吉境內的三股勢力可能會蔓延開來,滋生擴大。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在2003 年簽署睦鄰友好條約時就指出,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仍是本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主要威脅。雙方認為,打擊“東突”恐怖勢力是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與吉爾吉斯斯坦擁有共同邊界達1100 多公裏的中國來講,一旦吉境內的三股勢力壯大,尤其是“東突”勢力借機壯大,中國安全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是中國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的重要能源通道。
為了減輕進口能源通道的威脅,近年來中國大力開辟陸上進口石油通道,其中經吉爾吉斯斯坦的石油通道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吉爾吉斯斯坦成立親美的政府,我經吉爾吉斯斯坦的石油通道將麵臨諸多威脅。所以,吉爾吉斯斯坦的動亂對我國能源安全也可能造成威脅。
三是亞歐大陸橋新通路受到威脅。中國與中亞和歐洲建立起來的新陸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段經過吉爾吉斯斯坦。這條鐵路是聯結中國與歐亞國家的貿易交流的紐帶。這條鐵路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長約600 公裏。
吉爾吉斯斯坦的動亂及可能的政治動**,對這條鐵路的影響目前還不能做出準確的分析。但是,一旦吉境內的這種動亂與動**持續下去,這條鐵路將會受到影響,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對於影響我國國家利益的問題,我國主要還是要利用外交途徑解決;對於威脅我國國家利益的三股勢力的打擊,主要通過上海合作組織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