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本軍事及其對我威脅02
三是通過一係列法律保障自衛隊走出國門,出兵海外參與軍事行動。
2003 年上半年,日本相繼通過了《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和《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修改案》等“有事法製”相關三法,完善了向海外出兵的相關法律,為自衛隊出兵海外鋪平了道路。2003 年12 月26日,日本空中自衛隊先遣隊從成田機場乘飛機開赴伊拉克,正式“名正言順”
地實現了對外派兵的夙願。與此同時,日本在國內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提升自衛隊的地位。2006 年11 月30 日,日本《防衛廳設置法》修正案和《自衛隊法》獲眾議院通過,12 月15 日又獲得參議院通過。日本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這使防衛領域的相關文件不再經過首相批準即可直接提交內閣會議審議,日本的防衛首腦機關地位上升,獲得了與其他國家的防務部門在國家行政領域中的相同地位。這使日本向“正常國家”發展的目標又邁進了重要的一步。這次日本導演的“購島”鬧劇的背後動因,其實是想通過這一事件使自衛隊實力再次提升,同時使自衛隊在“主權模糊”的釣魚島地區發揮出作用,使自衛隊的活動得到國際認可,從而再次向“正常國家”
邁出一大步。
二、美國稱霸需求推動日本軍國主義抬頭日本軍國主義之所以抬頭與美國以其本國國家利益為中心大搞霸權主義有著很大關係。可以說,美國的稱霸需要是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外部推動力。
首先,美國大搞霸權主義使日本軍國主義得以發展。日本投降後,美軍於1945 年8 月28 日占領日本,日本軍隊迅速被全部解散。1947 年後,美國與蘇聯開始冷戰,采取包圍遏製社會主義國家的政策。美國對日本的政策開始變化,逐漸停止了對日本軍國主義殘渣餘孽的清除工作。1950 年6 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大幅轉變對日本的態度,開始積極武裝日本。
戰爭期間,盟國駐日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指示日本當時的吉田茂內閣組成一支7.5 萬人的警察預備隊。這支警察預備隊具有準軍隊性質。它的成立為日本軍隊重建奠定了基礎。這是美國出於稱霸需要武裝日本的開始。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失敗,使其加速了重建日本軍隊的步伐。1952 年4 月,日本成立了海上警備隊;10 月,日本將警備隊改為保安隊。1954 年7 月,日本將保安隊改編為陸上自衛隊,海上警備隊改編為海上自衛隊,並成立空中自衛隊。這表明,在美國稱霸的需求推動下,明治維新後初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崩潰的日本軍隊又開始走上了重建之路。為了稱霸的需要,美國無視自己一手指導製定的“和平憲法”的存在而給日本“鬆綁”,放任日本在重建軍隊的路上越走越遠。如今,日本公開聲稱要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美國對此無動於衷,日本離再一次真正擁有軍隊的日子不遠了。
其次,美國維護其亞太地區的霸權需要借助日本軍國主義。這主要因為:一是美國需要日本攪動東北亞乃至東亞地區動**起來以便漁利。美國在多方麵需要利用日本的軍事。如果日本軍事沒有足夠的發展,美國是不可能充分利用日本軍事的。隻有在日本軍事不斷擴張的情況下,美國軍事才能與日本軍事形成“搭檔”。如在導彈防禦體係上,美國與日本聯合攻克了一係列的技術問題,初步形成了導彈防禦一體化體係。美國的導彈防禦體係主要由海陸空的雷達和攔截導彈係統組成。為了進一步完善這一體係,美國在日本的青森地區部署了第一部X 波段雷達。美國還需要部署第二部和第三部雷達,以形成一個弧形雷達網。2012 年9 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日本時宣布,美國將在日本部署第二個X 波段預警雷達,以用於防禦彈道導彈。實際上,如果美國不鼓動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它是不可能如此順利地部署這種預警雷達的。這主要是因為日本軍事的發展在需要提高進攻性能力的同時,也需要提高本國的導彈防禦能力。美國實現部署第二部X 波段雷達這一目標,是美國助推日本軍國主義發展的一大收獲。二是美國需要日本為其霸權發揮幫凶作用。自1951 年美日形成聯盟後,日本一直在美國的稱霸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952 年,駐日美軍總兵力高達26萬人,使用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多達2824 處。美國使用這些兵力和基地侵略過朝鮮、越南,以及完成其他軍事任務,為其控製遠東和爭霸全球服務。
冷戰後,美國開始大力地利用日本的軍事力量為其霸權服務。1996 年4 月,美國與日本簽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使日本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其全球戰略。2001 年“9·11”事件後,美國又推動日本通過了《反恐怖特別措施法》,這使日本自衛隊的軍艦於同年11 月開赴印度洋配合美軍的行動。
所以,日本做美國稱霸的幫凶,從開始時的提供後勤保障順利發展到配合行動。雖然日本還是一個配角,這個配角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借助日本的軍事壯大美國的稱霸實力。美國與日本構建軍事聯盟,其實是利用日本的軍事為其霸權服務。朝鮮戰爭時,美國就開始利用日本的軍工企業為其服務了。此後,美國一直將日本的軍事作為其稱霸所依賴的軍事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為露骨的就是,美國在尼克鬆執政時期提出的總體實力明確將日本的軍事實力包括在內。“9·11”事件後,日本迅速出台了《周邊事態法》。該法從表麵上看是日本自衛隊在應對外來威脅時的法律,其實是為美國如何利用日本自衛隊服務的。這主要是因為該法將日美兩國聯合軍事行動的區域擴大到了亞洲太平洋地區,日美兩國將聯合幹預亞太地區發生的衝突。
最後,美國正利用日本的軍國主義構建亞太新格局。自奧巴馬上台後,美國開始加速調整其全球戰略,亞太地區成為其全球戰略的重心。為了構建亞太新格局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美國積極利用日本加速這種調整。
一是積極推動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形成緊密的戰略關係,形成一個包圍中國的“第二層級”,淡化美國對中國的遏製與包圍這種第一層級的色彩;二是慫恿日本密切與南海某些國家的關係,使日本在南海島嶼爭端和海洋權益糾紛中發揮作用,作為美國的代理人來擴大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三是在安全問題上充分發揮日本的作用,以幫助美國減小在新亞太格局構建中遇到的阻力等。
三、“三大動作”助軍國主義興起日本軍國主義興起既有其國內右翼勢力的鼓吹,也有民族情結的推動,還有政府的需要,同時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也很大。在國內國外、官民互動這種多重因素作用下,日本的“三大動作”將對軍國主義興起發揮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是砸開國內法的約束。日本戰敗後,其軍國主義發展極大地受到了國內法的約束,其中對武器出口的限製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軍國主義的發展。“武器出口三原則”始於1967 年,是指日本不得向社會主義國家、聯合國決議禁止的國家和衝突當事國出口武器。1976 年,該原則適用範圍擴大,事實上全麵禁止了日本的武器出口與研發合作。多年來,日本有關方麵多次試圖突破這種限製,日本政府均沒有給予支持,野田佳彥政府卻最終為該項限製政策“鬆綁”。2011 年12 月27 日,日本政府同意大幅放寬基於“武器出口三原則”形成的禁運政策。這次采取放寬政策後允許日本參與武器的國際聯合研發生產或以人道主義為目的提供武器裝備。可是,人們發現,日本探討向菲律賓、印度等國出口武器的可能性,並不是放寬政策所允許的。
這就讓人們有理由認為,一旦日本實現了向其他國家出口武器,日本國內約束軍國主義發展的法規、政策等或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衝破。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二是撕開國際公約的束縛。國際約法對抑製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也發揮了巨大作用。眾所周知,《雅爾塔協議》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公認的文獻中都明確指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戰後應該歸還中國。
日本從侵占者美國的手中竊得該島之後,如今卻想以“從左手到右手”的方式改變釣魚島主權的所有者。這種行為,既是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的異想天開,也是對國際公約的公然踐踏。實際上,這是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向國際正義力量的挑釁與試探。如果日本的這種行動不能得到遏製,它將極可能采取更多的花樣來衝破國際公約乃至國際法的約束,砸碎軍國主義發展的外部束縛。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或無從得到維護與保障。即便和平與穩定得以存在,那也是非常脆弱的,日本隨時都可能將其顛覆。
三是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日本憲法規定,其不能擁有軍隊,“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隻允許擁有自衛力量,即自衛隊。由於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思潮和軍國主義勢力沒有遭到徹底清除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國的扶植,日本至今也沒有對二戰的侵略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日本政界的政客大佬們每年都去參拜放有二戰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就是一個突出表現。正是在這種國內政治氛圍中,日本一步步地改變著其自衛隊的性質。2003 年底,日本通過《支持伊拉克重建基本計劃》,使自衛隊實現了二戰後首次走出國門。接著,日本通過《防衛計劃大綱》《應對海盜法》等文件再給自衛隊鬆綁。日本自衛隊在國際軍事舞台上也日趨活躍,影響越來越大。2007 年1 月,日本防衛廳又升格為防衛省,自衛隊在日本國內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這是日本向“正常國家”、自衛隊向軍隊轉變邁出的重要一步。2011 年11 月,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拋出社論,呼籲修改憲法,將自衛隊變成“國家軍隊”。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正在崛起。如果這次的“購島”事件得不到有效遏製,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會更加猖獗。日本挑戰東亞國際秩序的日子可能也就不會太遠了,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將無從談起!
第三節 美日聯盟框架內的釣魚島問題已引起危機四伏諸多國家都特別重視釣魚島問題的發展走向。中美日三國就是釣魚島爭端這個問題“局”中的相關國家。目前,國際上有許多熱點問題。其中的釣魚島問題卻另有特點。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美日三個國家都牽涉到釣魚島爭端一個熱點問題上,這是目前國際社會出現的諸多熱點問題中比較鮮見的情況。這既是釣魚島問題與其他問題的不同之處,同時也是緣何國際社會對釣魚島問題傾注熱情關注的根源所在。
一、釣魚島問題是美國插手東北亞地區事務而有意設置的一個抓手
冷戰後,美國與蘇聯開始在全球形成對抗局麵,但各階段對抗的特點是不同的。20 世紀70 年代前,美國在全球處於進攻狀態,蘇聯處於防禦狀態。進入70 年代後,在蘇聯戰略實力逼近美國甚至某些方麵超過美國的情況下,蘇聯開始在全球處於進攻狀態而美國處於防禦狀態。正是在這樣一個全球戰略環境下,美國開始在全球實施戰略收縮。20 世紀70 年代初,美國撤離二戰末占領的釣魚島,而將所謂的釣魚島行政權移交給日本。實際上,這種行政權的“移交”言外之意就是“讓日本幫著代為管理一下”。這就導致了釣魚島問題的出現,美國占領的是中國的釣魚島,中國現在卻要與日本解決關於釣魚島的問題,而主要當事者卻作壁上觀。
這就是釣魚島問題的特殊之處,也是釣魚島問題難於解決的症結之一。
首先,美國不願意收縮其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從二戰後的全球形勢看,某些大國撤離其占領或控製的地區時,總是不甘心完全撤出這些地區,而是留下點“尾巴事兒”以便日後繼續影響這些地區。如英國撤離南亞地區時留下一個“克什米爾問題”,法國撤離越南時留下個北緯17度線問題,美國與蘇聯爭奪朝鮮半島時留下個38 度線問題。二戰後,美國將占領的釣魚島作為其軍隊演習時的一個靶場。同樣,美國撤離釣魚島時,將釣魚島的主權做模糊處理,以便日後將釣魚島問題作為插手東北亞地區事務的一個抓手。東北亞地區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對抗的重要地區。美國是不會輕易放棄其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的。即便軍事存在撤出了釣魚島,美國仍然要在該問題上發揮其影響力。這就是美國製造釣魚島問題的戰略目的所在。
其次,美國期盼著中國與日本在解決釣魚島問題時向其求助。一般來說,國際上的爭端問題通常以這樣幾種方式解決:一是實力相當時通過談判解決;二是實力相差較大時通過武力解決;三是借助外力的調解來解決。中日兩國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兩國也都是具有相當強實力的國家,同時也是各有戰略優勢的國家。釣魚島問題就是在這樣兩個國家間出現的一個爭端問題。美國期盼著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都向其求助。一方麵,日本向美國求助,使美國能夠進一步加強與日本的聯盟關係。冷戰後,由於美日間共同的威脅消失了,日本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加大。美國要繼續在東北亞地區壓縮某些國家的安全戰略空間,所以它仍然需要日本這個盟友的存在。這樣的話,美國就要有敲打日本的“東西”,釣魚島問題正是能夠發揮這種敲打日本作用的一個“東西”。另一方麵,中國在冷戰後成為美國要規製的國家。如何讓中國進入美國的規製和服從美國的規製,是美國戰略籌劃的一個重要問題。釣魚島問題便也成為美國敲打中國接受其規製的一個籌碼。不難發現,美國期待著中國和日本都在釣魚島問題上向其求助,這樣美國便可從中縱橫捭闔構建其設想的東北亞地區安全格局。
最後,釣魚島問題沒有美國的介入確實是不易解決的。1. 日本是一個島國,視島嶼為國家生存的根基。明治維新後日本對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的殖民侵略,就是出於其對島嶼生存危機的恐懼。去年的海嘯更是引起日本對陸地占有的渴望。從這個角度看,日本不會輕易放棄對釣魚島的控製。2. 中國不會放棄釣魚島的主權。這主要是因為:一是有國際條約明確規定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這是中國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國際法依據。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政府已不是舊中國政府,不會在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上再走舊政府的老路。對此,某些國家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3. 解鈴還須係鈴人。由於釣魚島問題對中國和日本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戰略價值,中國和日本兩國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誰都不肯首先做出讓步。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事情。
那麽,解決釣魚島爭端的出路在哪裏呢?因為釣魚島問題是美國一手製造的,所以釣魚島爭端沒有美國的介入是不可能解決的。美國的戰略天平偏向哪一方,釣魚島爭端的砝碼就會倒向哪一方。所以,美國目前采取的策略就是不斷製造或明或暗的文章,使中日兩國都感覺到其偏向本國的意向,以便掌控釣魚島爭端的發展走向。這是美國最想達到的效果。
二、釣魚島問題是美日博弈的一個樞紐性問題當今,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失去了蘇聯那樣的威脅,美國一方麵要防止新的蘇聯式的威脅出現,另一方麵也要防備其所在的西方陣營中出現對手,同時西方國家內部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美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冷戰時期,美國與日本的競爭被蘇聯這一共同威脅所掩蓋,從而降為次要地位。冷戰後,美國與日本沒有了明確的共同威脅,兩國間的競爭矛盾逐漸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看,美日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一種顯性矛盾。美日兩國的博弈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美日兩國進入博弈的新時期。冷戰時期,美國與日本的聯盟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在這一時期裏,日本與美國的矛盾在於日本爭取在聯盟關係中的地位問題。冷戰後,美國與日本的關係逐漸向平等化發展,並已經從原來的“父子關係”轉變為“兄弟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在於利益之爭。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日本的國家戰略目標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問題上,日本處處以一個世界性大國的麵目出現。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是不會輕易按照美國的意旨行事的。但是,美國在釣魚島問題的戰略目的是“**”
日本。日本與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或會進入一個新博弈狀態。不難發現,進入21 世紀後,雖然美國與日本存在著聯盟關係,但兩國日益進入了一個激烈競爭的新時期。
其次,釣魚島問題是美日相互博弈的一個重要籌碼。在美國的戰略視野裏,美國既要利用日本,也要約束日本不要偏離其戰略軌道。冷戰後,日本在海外的一係列軍事擴展的背後都有美國的推動和支持。這是美國的全球軍事行動所需要的。問題在於,日本在向海外擴展其軍事影響的時候,存在著不聽美國意旨的事情。如在朝鮮宣布發射衛星後,美國向日本提供了“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以防日本國土遭遇不測。日本卻聲稱要擊落朝鮮的衛星甚至還要打擊朝鮮的發射場。日本的這些舉動與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是相悖的。美國如何控製日本的軍事行為、日本如何從美國手中爭取更大的自由,這是美日博弈的核心問題,於是,釣魚島便成為美日兩國博弈的一個籌碼。這主要是因為:在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島嶼爭端中,釣魚島是日本當前控製的島嶼。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得與失將直接影響日本與其他國家存在的島嶼爭端問題的走向。這是美國緊緊抓住釣魚島問題影響日本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在東北亞地區,隨著台海形勢的改善,美國利用台灣這個砝碼影響中國大陸的可能性下降。如何繼續向中國政府施加影響,釣魚島問題是其目前的最佳選擇。因此,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對美國影響中國的戰略將會發揮重要影響。所以,釣魚島問題也是美國的一個“死穴”。從美國和日本兩國的戰略看釣魚島問題,該問題都是美日兩方進行博弈時的一個重要籌碼就不奇怪了。
最後,釣魚島問題影響著美國的東北亞戰略走向和日本軍事發展的戰略選擇。釣魚島問題之所以影響美國的東北亞戰略走向,主要是因為: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戰略選擇將會折射出美國采取了什麽樣的東北亞戰略。美國的東北亞戰略是美國全球“陸海相鄰地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其東南亞戰略具有重要的示範性影響作用。美國對其東北亞戰略是非常重視的,釣魚島問題在美國的東北亞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一麵在私下場合露出日本擁有其主權的口風,另一方麵在公開場合又避而不談釣魚島的主權問題。這就表明,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正采取一種走著瞧的策略。實際上,美國正在權衡日本與中國在未來對其所能發揮的戰略價值。近幾年來,日本一麵在國內不斷重視向西南方向延伸其軍事存在,另一方麵也不斷擴大其海外的軍事影響力。釣魚島就處在日本向其西南方向延伸軍事存在和向海外擴展軍事影響的交接地帶。釣魚島問題對日本向其西南方向延伸軍事存在和向海外擴展軍事影響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會輕易走出關鍵的一步,在未來的一個時期內,日本會處於一種觀望狀態,靜候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一旦出現對其有利的態勢,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才可能會走出新的一著棋。
三、釣魚島是中、美、日三國進行戰略試探的一個試金石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和日本對美國離心力的不斷增加以及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釣魚島實際上越來越成為中、日、美三國如何布設東北亞棋局和在這一棋局中如何布子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釣魚島問題影響著美日聯盟走向。在東北亞地區,美國在推行其聯盟戰略時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韓國政府不斷向美國索要其軍事的戰時指揮權,韓國民眾對美國軍人在韓國的霸道越來越反感,尤其是美國挑釁朝鮮的行為讓韓國民眾感覺其安全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嚴重。韓美聯盟受到的壓力不斷上升。這讓美國不能不重視其與日本的聯盟關係。一方麵,美國向日本施加壓力,迫其密切與韓國的關係,並助其拴住韓國。這也是緣何日本與韓國要簽署有關情報共享協議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麵,隨著日本離心力的增大,美國也在不斷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日本。釣魚島問題便成為美國與日本共同考驗對方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美國支持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日美關係可能會大大提升;否則,日美關係將會遭受挫折。所以,美國與日本雙方從政府這個官方層麵上誰都不願走出新一步。日本方麵是不斷以民間的聲勢來向美國施加壓力,美國則以私下和公開唱雙簧的策略讓日本摸不清底細。這就是目前美日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相互試探的一個重要原因。
釣魚島問題是中美兩國未來博弈的一個焦點問題。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美國正將其冷戰後對付俄羅斯和朝鮮的軍事部署向著對付中國這一目標進行新的部署,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中國家門口加大了軍事存在。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部署正呈現出一種由北向南轉移的趨勢。同時,美國支持日本沿著琉球群島不斷向其西南方向延伸。日本正計劃向群島最西南端的與那國島部署兵力,以盡可能地靠近中國大陸並保持其軍事存在。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中國海上力量必然要走出國門向全球發展,第一步就是要跨出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發展。縱觀中國陸海相鄰地帶,釣魚島是其走向第一島鏈的重要島嶼。從這個視角看,中國與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博弈將會是非常激烈的。
釣魚島問題是中日兩國博弈的一個中心問題。就中國而言,釣魚島既是中日甲午戰爭留下來的一個恥辱性問題,也是二戰後受到美國欺壓造成的遺留問題。釣魚島問題事關中華民族的尊嚴,事關中國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拓展。就日本而言,日本控製釣魚島既是給其二戰失敗找回點“麵子”,同時也是在以侵占中國領土來表達其不承認被中國打敗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日本妄圖占據釣魚島以彌補其侵略大陸政策失敗的心理落差。所以,釣魚島對中日兩國來說都事關重大,中日兩國未來將會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博弈。
四、釣魚島問題是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權益之爭係列問題中具有“風向標”性質的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重心由北美向亞太方向轉移和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向亞太方向轉移,亞太地區的利益爭奪將會越來越激烈。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爭奪中,其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麵將表現得更為突出:西太平洋的海洋權益之爭實際上是該地區未來戰略格局構建的一個前哨站。在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權益之爭問題,既有傳統遺留下來的問題引起的,也有《國際海洋法》引發的,還有對資源的渴望所點燃的,等等。
實際上,這些原因都是表麵現象。這種現象背後的動因是參與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權益之爭的國家都想在西太平洋地區未來的戰略格局中發揮作用,甚至影響未來的西太平洋戰略格局。誰在這種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誰就將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分割中占有更大的份額。海洋權益爭端解決的過程是力量磨合的過程,也是力量格局構建的過程。這就是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權益之爭日益熱起來的重要原因。這種熱有兩個特點:一是參與“熱”的國家,不管國家大小,實力強弱,都在死扛著;二是西太平洋地區之外的國家也都積極參與進來,以達到在未來西太平洋戰略格局中具有影響力的目的。
釣魚島問題是影響西太平洋地區海洋權益之爭係列問題的一個標誌性問題。馬克思理論告訴我們,解決任何矛盾,隻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諸多海洋權益爭端中,釣魚島爭端是一個主要矛盾。因為這個問題涉及中、美、日三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其他問題有的是涉及兩個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或者一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另一個不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在這種形勢之下,釣魚島爭端問題的發展將對其他問題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和示範性作用。這如同當初美國與中國建交後,許多國家紛紛主動與中國建交一樣,釣魚島問題的解決將會極大地推動其他海洋權益爭端問題的解決。
釣魚島問題的解決會引起西太平洋海洋權益之爭問題的連鎖性解決。
實際上,中國之所以與其他國家難以解決海洋權益爭端問題,始作俑者還是美國。一旦中國與日本解決了釣魚島問題,這就表明中美之間的戰略關係得到了調整,戰略矛盾得到了緩解或得到了解決。在亞太地區的各種矛盾中,中美關係還是占據著主要地位的。一旦中美關係穩定下來,其他矛盾也就可以順利解決了。如果釣魚島問題得到了解決,中國與其他國家存在的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也將會順利地得到解決。這將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第四節 日本軍事已緊鑼密鼓展開行動美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全球戰略重心“東移”,不管是實施兵力調整,還是舉行多邊聯合軍演,或是強力向亞太國家展開武器輸出,美國的每一個動作都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眼球,同時也成了全球媒體的聚焦點。可是,人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現實:美國戰略重心調整這一焦點事件掩蔽了日本這個國家正悄悄進行的軍事行動,即日本軍事正向危險的邊緣走去。日本連續采取的“衝破”舉措使其向軍事強國邁進。二戰後,美國與日本結成聯盟,日本軍事一直在美國規定的“圈兒”內行動,從未敢邁出其國土半步。
隨著冷戰結束,美國開始放鬆套在日本頭上的軍事“緊箍咒”,日本軍事開始活躍於世界軍事舞台。日本先是隨著美國打海灣戰爭讓其軍事力量邁出國門,接著借助反恐戰爭又將其自衛隊派到了國外;隨後,日本又從體製上將自衛隊向軍隊的方向轉變,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自衛隊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軍隊,隻是名稱沒有改變而已;隨後,日本又從條條框框上下功夫,先是鬆開“武器出口三原則”,最近又打破太空開發向軍事應用的限製。諸如此類的舉動,使“和平憲法”對自衛隊的種種限製已形同虛設。日本一次次對軍事限製的“衝破”已使其軍事活動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的同一個正常國家幾乎沒有兩樣。
如此發展下去是十分危險的。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不正常的軍事心理使其極易成為一個危險的國家。人們都知道,日本和德國是二戰結束時兩個主要的戰敗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對戰敗的認識卻完全不同。德國是對本國的戰敗以及其在二戰中給其他國家造成的災難等事實都完全認可的國家,而日本卻是一個不認輸的國家。日本認為,其之所以在二戰最後簽署了投降條約,是美國使用原子彈促成的而不是真正的戰敗。二戰後,日本一直有一種不服輸的心理在作怪。這種心理也使日本認為自己軍事上比其他國家都強,瞧不起其他國家。在許多與戰爭相關的問題上,日本總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東亞地區曾經遭受過其侵略的國家放在眼裏,如日本政客不顧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每年都去靖國神社參拜。在慰安婦問題、南京大屠殺問題、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的使用問題等等,諸如此類與二戰期間日本相關的問題上,日本都給予強硬的否認。這些否認都折射出日本根本不認可其在二戰中的戰敗。這也是日本多年來一直在軍事上做各種小動作的動因。如海灣戰爭結束後,日本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日本可以對美國說“不”》。該書提出了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日本的電子芯片,美國是不可能打贏海灣戰爭的。實際上,日本的這種觀點已經透露出,日本的軍事技術在世界上是一流的,美國沒有日本的軍事技術是不可能維護其超級大國地位的。同時,這種觀點說明日本根本不把美國軍事放在眼裏,其對美國軍事持一種藐視的心態。德國因為沒有很好地反省一戰的失敗而成為二戰的策源地。日本如果不能很好地反省二戰的罪行,其軍事一旦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作用,就很容易成為影響亞太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禍根。
日本極力想在軍事上成為世界大國。隨著實力的增強和國際環境的變化,日本正追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國家戰略目標。日本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和科技大國。日本還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日本認為其軍事是其成為政治大國的一個短板。日本在追求政治大國目標的過程中特別重視發展成為世界上的軍事大國。據此,日本不遺餘力甚至不顧亞太國家的感受大力擴展其軍事的國際影響。這是讓國際社會尤其是亞太國家最為擔心的事情。一旦日本軍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而無視國際規則,那將會是非常危險的。這主要是因為:一是日本在軍事上“複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是日本軍事有能力攪動亞太安全形勢;三是除其“和平憲法”
外還沒有國際規則約束日本軍事在國際上的行動。
曆史是一麵鏡子。人們對一戰和二戰前德國的所作所為是不會忘記的。
日本軍事在當前的所作所為能否改寫亞太曆史,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尤其應該引起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警惕。
第五節 正確認識日本的威脅
隨著“島爭”的激烈,日本在防務方麵的一些舉動很是熱鬧,一會兒聲稱要在東亞地區做一個支持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榜樣”,一會兒又大張旗鼓地宣稱要支持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再一會兒撤換防務大臣,如此等等。實際上,日本在軍事上采取的一係列動作正在加速提升其對周邊國家的威脅。
首先,日本將加速提升進攻性武器的技術水平。
日本是世界上的科學技術強國。同樣,其軍事技術水平也位居世界先進行列。海灣戰爭後,日本人曾自豪地說,美國人用日本的芯片打贏了這場戰爭。這不能不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日本軍事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由於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受到“和平憲法”的約束及“禁運”政策的限製,日本自衛隊的進攻能力並不如其防禦能力。二戰後在美國主導下製定的“和平憲法”使日本失去了擁有軍隊的權力,隻能組建負責島嶼防禦的自衛隊這種軍事力量。這就約束日本不能發展向日本列島之外進攻的能力。二戰期間,日本就能生產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進攻性武器,如戰機、潛艇等。戰後,日本的這種能力遭到毀壞。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日本生產進攻性武器的能力得到恢複。朝鮮戰爭停戰後,由於政府采購這些進攻性武器的規模逐漸變小,日本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也大大下降。同時,日本自1967 年正式實施“禁止向共產主義國家、聯合國下達禁令的國家以及卷入國際紛爭的國家出口武器”為主要內容的武器禁運原則。1976 年,日本政府將該原則適用範圍擴大,幾乎禁止向所有國家出售武器,事實上也就是全麵禁止了日本武器的出口與研發合作。這也使日本研發進攻性武器的能力弱化。
2012 年年底,日本政府給實施了數十年的禁運原則“鬆綁”,將允許日本參與武器的國際聯合研發生產及以人道主義為目提供武器裝備。這就意味著日本研發進攻性武器的能力將急劇提高。由於日本向外擴展軍事影響的需要,日本自衛隊采購進攻性武器的幅度將會上升。日本軍工企業也將滿足其自衛隊的這種需要。這種“良性”互動,會使日本自衛隊的進攻性能力大大提升。由於日本國內右翼思潮泛起,軍國主義思想漸濃,日本自衛隊進攻能力的提升對周邊國家正構成嚴重的威脅。
其次,日本將在亞太軍事舞台上更加活躍。
自2011 年11 月10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發表演說,強調亞太地區將是美國今後的外交戰略重心,21 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之後,美國開始急速推進全球戰略的調整。其采取的戰略舉措之一就是充分發揮其在該地區的盟友作用。麵對美國全球戰略新布局,日本異常活躍,表示要在美國的亞太盟友中做一個支持美國戰略調整的“榜樣”。在具體操作中,日本加強與印度的軍事關係就是一例,其目的就是以此向美國表明,日本可以在美國的亞太新軍事布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希拉裏講話不久,日本的新首相野田佳彥就親赴印度與印方商議,定於2012 年舉行日本海上自衛隊與印度海軍的首次雙邊聯合軍事演習。之前,日本和印度的海上力量已經多次在美國主導的多邊聯合軍演中“共過事”,這次是日印兩國共同進行的聯合軍演。其戰略意圖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日本可以在美國新軍事戰略中發揮尖兵的作用。剛剛跨入2012 年,日本媒體就構想中國與日本之間出現釣魚島危機以及日本如何反應,故意挑動與中國的安全問題。實際上,日本媒體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在提醒美國,日本在美國遏製中國的戰略鏈條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期望美國給予其亞太地區盟國中的日本以足夠的關注。這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接著13 日,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日本也計劃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與美國和歐洲國家保持步調一致。日本的這種表態出自一個財務大臣之口而沒有出自防衛大臣之口,其目的是一方麵表明日本在美國對伊朗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同時也是為了弱化該種立場發表後可能引起的國際反應。從日本的這一立場不難看出,一旦美國對伊朗采取軍事手段,日本將會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支持。在美國對伊朗的可能軍事行動中,日本將發揮比自海灣戰爭以來其參與的美國曆次海外軍事行動都重要的作用。這是日本軍事讓亞太地區的國家不可掉以輕心的發展勢頭。日本軍事上的這種活躍表明日本參與亞太地區衝突的可能性在急劇上升。
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存在著兩個島國,一個是英國,一個是日本。這兩個島國都是依傍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作用的。英國麵臨每況愈下的國際地位,隻能緊緊地拽住美國來維護自己的影響力。日本則是一個軍事上“不正常”的國家,靠跟著美國不斷提高和改善國際地位。日本在21 世紀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就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改善目前的軍事境遇是日本政府麵臨的主要戰略問題。怎麽改善?日本走的是一條緊緊地將自己與美國綁在一起的道路。可以看出,在美國的亞太盟國中,日本是美國最鐵杆兒的小兄弟。
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和稱霸策略的調整,日本也想抓住機會提升其國際地位。其一,在武器裝備上與美國一體化。2011 年12 月20 日,日本宣布采購美國的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將其定為自衛隊的下一代主力戰機。這不僅拉近了日本與美國的軍事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武器一體化,日本與美國綁得更緊了。其二是深化日本與美國的軍事關係。2012年1 月5 日,日本媒體報道,為應對朝鮮半島可能發生戰事的情況,美國海軍將秋田、新澙、下關、博多、長崎和鹿兒島等6 個港口定位為“重要港口”,這些港口在戰時可以作為美軍的補給基地和發起攻擊的出發地。
這意味著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東北亞發生戰事時,其參與美軍的行動是毫無疑問的。這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十分不利。這是種“舍不了孩子套不著狼”的做法,可見,為了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關係,日本將自己和美國綁得更緊,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
日本演變為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穩定的動**源的趨勢正日益凸顯。這種發展勢頭應當引起亞太地區有關國家的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