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國軍事及其對我威脅02

日本是亞太國家中最早自主研製出導彈的國家之一。1957 年,日本就研製出第一代反坦克導彈。之後,日本便以坦克導彈為核心不斷擴展導彈研製的種類。至今,日本的導彈技術位居世界先進行列。由於“和平憲法”的限製,日本大張旗鼓發展的導彈都是防禦性導彈。

其實,日本在暗地裏還花大力氣發展非防禦性導彈,如遠程導彈、巡航導彈等。日本早在20 世紀50 年代就開始研究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

1969 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由中程彈道導彈改裝的一種運載火箭,從而掌握了大型火箭發動機的技術。1996 年2 月,日本成功進行了高超音速飛行試驗,攻克了3000 千米中程彈道導彈技術。1997 年2 月,日本又成功進行了一次發射衛星的試驗,驗證了其已具備將重達3 噸的彈頭投送到1 萬千米以上距離的能力。這表明日本已經掌握了洲際導彈的技術。2004年日本防衛廳的五年《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就明確表示,日本將開發地對地攻擊型導彈。同時,日本還在研製一些新型導彈,如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隱形導彈等。

同樣,印度也在加速“綜合導彈發展計劃”的實施。近年來,印度頻頻試射各種新型導彈,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同時,印度也加快了導彈的列裝速度。印度不僅將其近程的“大地”導彈裝備了部隊,還將其“烈火”

型中程導彈也裝備了部隊。目前,印度中程導彈的射程基本可以覆蓋中國的全境。對此,印度並不滿足,正在加速研製射程達7000 千米以上的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

中國周邊某些沒有能力研發導彈的國家不斷加大投入,積極從國際軍火市場購入各型導彈。一時間,中國周邊形成了研發導彈熱、購買導彈熱、裝備導彈熱這種具有區域性特點的熱鬧景象。這種景象對地區安全是十分不利的,同時也極大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第三節 美國在中國家門口部署先進武器冷戰時期,出於與蘇聯戰略博弈的需要,美國始終將其軍事部署的重點放在西歐,其次是東北亞。冷戰後,美國海外軍事部署從歐洲向亞太方向傾斜,亞太地區也由東北亞地區向東南亞地區調整。盡管出現了這種調整,但美國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仍然保持著大致持平狀態。

如今,美國計劃進一步調整軍事部署,使亞太地區的兵力大於其在歐洲地區的兵力,這已經折射出美國的全球海外軍事部署重心正在發生變化。

這導致中國家門口的美國武器會越來越多,針對中國部署的武器也會越來越多。

一、美國正將全球武器部署重心向亞太方向轉移二戰後期,美國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的鬥爭已經悄然興起。戰後,德國被肢解,越南、朝鮮等地相繼發生了局部戰爭,這都是美蘇兩國爭奪地盤的表現。

在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後,美國以歐洲地區為重點與蘇聯展開對抗,所謂的橫亙歐洲大地的“鐵幕”就是這種對抗的形象描寫。美國將其海外軍事部署的重點放在了歐洲地區,西歐地區也就成為美國海外武器部署的重中之重。

中蘇分裂,尤其是中蘇兩國邊境衝突發生後,美國更加大了其在西歐地區部署武器的力度。美蘇兩國在歐洲地區部署武器的競爭愈演愈烈,最後導致了《歐洲常規武裝條約》等文件的出現,以限製歐洲地區的兵力部署,緩解歐洲地區的對抗。

冷戰後,美國一方麵實施海外部署兵力的全球收縮,另一方麵對全球海外兵力的部署進行調整。即便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發生使美國加大了海外駐軍的兵力,美國海外部署從總體上看還是處於收縮的態勢。

隨著美軍作戰部隊撤離伊拉克和駐阿美軍從阿富汗撤軍計劃的出台,美軍駐海外兵力的總體規模是處於繼續壓縮趨勢的。在縮小駐海外兵力規模的形勢下,美軍大力調整其海外駐軍的部署。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美國大力向亞太方向調整其海外武器部署的重心。

目前,亞太地區正成為國際焦點地區。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正將其全球戰略重點向亞太方向轉移,其重要表現就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正成為其全球部署中的重點地區。

對此,美國已經製訂了具體的海外武器部署計劃:美國國防部長在2012 年“香格裏格對話”會上表示,美國未來8 年內的全球海外軍事部署將實現由以歐洲為重點向以亞太為重點的轉移。到2020 年,美國海軍將改變目前在太平洋與大西洋分別部署50%力量的布局,變為太平洋地區占60%,大西洋占40% ;在航空母艦保持10 艘規模的情況下,美國計劃將其中的6 艘部署到太平洋地區。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發展的需要,美國在亞太地區采取了一係列舉措:

一是建立新的軍事基地。目前,美國著力在亞太地區構建新的軍事基地體係。其中,在該地區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就是一個重要舉措。美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建立的軍事基地就是最為突出的一例。

隨著“脫歐入亞”政策的推行,澳大利亞積極發揮其在亞太地區的作用,尤其是極力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發揮作用。為了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澳大利亞允許美國在其北部達爾文地區建立大型的軍事基地。美國已經在該處基地駐紮了250 名美軍官兵。美國還計劃2016 年之前將駐該處的兵力增至2500 人。這是自二戰以來美國在澳大利亞最大規模的一次駐軍行為,同時也是美國在南太平洋最大規模的駐軍。美國在澳大利亞首開建立新軍事基地之先河後,可能會繼續在亞太地區開設新的軍事基地。美國正在與菲律賓磋商,計劃在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巴拉望島等地開設新的軍事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正積極推動菲律賓支持其在靠近中國南海地區的巴拉望島開設新的軍事基地。如果這個基地能夠設立,其對美國影響南海地區事務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是探討重新啟用關閉的軍事基地。為了完善其亞太地區軍事基地體係,美國還在與有關國家探討重新啟用已經關閉的美軍基地,如與菲律賓磋商重新啟動克拉克基地和蘇比克基地,與新加坡商討其海軍艦艇駐紮新樟宜基地的問題等。

克拉克空軍基地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北約75 千米處,占地50 多公頃,曾是美國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也曾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空軍基地。蘇比克海軍基地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西北約80 千米處,擁有25 平方千米土地和水域,曾是夏威夷以西美國主要的海軍基地,是美國第7 艦隊維修補給中心和重要的海運中轉站。1992 年,由於菲律賓參議院反對美國在菲律賓擴大軍事存在,美國被迫關閉了這兩個基地。

近年來,美國給予菲律賓各種小恩小惠。在菲律賓國內經濟狀態不景氣和菲律賓極力向美國靠攏心理的雙重作用下,菲律賓國內同意美國重新啟用克拉克和蘇比克兩個軍事基地的呼聲越來越高。菲律賓國防部的一名高級官員曾說,隻要提前獲得菲律賓政府的許可,未來美國軍隊、戰艦以及飛機都將可重新使用它們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三描禮士省和克拉克的舊有軍事設施。

不難看出,一旦美軍需要,美國國會立即向菲律賓提出申請,菲律賓也會立即同意美軍重新使用這些昔日軍事設施的請求。同樣,新加坡也有同意美國重新使用樟宜軍事基地的意向。美軍曾經在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駐紮。目前,新加坡已將樟宜基地擴建,改造成一個大型的海軍基地,麵積約是昔日基地的3 倍,占地麵積達86 公頃,停泊海域麵積達128 公頃。

樟宜海軍基地位於樟宜機場附近,同時因其在馬六甲海峽的南出口,這使其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美國正是看中這一點,才決心重返樟宜海軍基地。

2001 年3 月,美國的“小鷹”號航空母艦訪問樟宜海軍基地,暗示了美軍重返該基地的想法。2011 年12 月,美國國防部官員曾向外界透露,美國和新加坡正協商在樟宜海軍基地部署美國海軍新型軍艦等事宜。可以看出,美軍重啟樟宜海軍基地也是指日可待了。

三是探討租用新的軍事基地。金蘭灣海軍基地是越南一個地區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冷戰時,該基地曾經是蘇聯海軍在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基地,對蘇聯與美國在東南亞和亞太地區以及全球的軍事博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金蘭灣港位於越南慶和省東南部,水域麵積達98 平方千米,分內港與外港,海灣水深為16 ~ 25 米。可同時停泊航母等大型軍艦約40 艘或4 萬噸以下有艦船100 餘艘。由於其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通道,距離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際航線不足1 小時航程,所以該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正是因為這一點,美蘇(俄)都想擁有該軍事基地。

人們知道,冷戰時期蘇聯控製著金蘭灣軍事基地。實際上,該基地是美國建設的。二戰後法國殖民軍從越南撤軍,美軍進入越南,便開始對金蘭灣投入本錢。1965 年,美軍在金蘭灣建起一個麵積達260 平方千米的機場,這成為其侵略越南的最大軍事基地。美軍結束越南戰爭後,越南與蘇聯的關係開始密切。作為越蘇結盟的一個重要條件,越南在1979 年將金蘭灣軍事基地交由蘇聯使用,租期25 年。該基地成為20 世紀80 年代蘇聯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冷戰後,越南不斷向俄羅斯提出各種條件,逼俄羅斯退出金蘭灣基地。1998 年,越南向俄羅斯提出最後通牒,要麽支付3 億美元的年租金,要麽2004 年租期滿後退出。2001 年10 月,俄總統普京根據俄海軍總司令部的建議,決定退出金蘭灣基地。2002 年1月1 日起,俄在金蘭灣的基地關閉。

隨著俄羅斯軍力的提升和不斷向海外擴展其軍事影響以及美國亞太新戰略的推行,金蘭灣基地成了美俄之間軍事博弈之地,也成了越南與美國和俄羅斯博弈的籌碼。金蘭灣基地對美國構建亞太軍事部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旦美軍駐進金蘭灣基地,這一基地與新加坡的樟宜基地、菲律賓的克拉克和蘇比克兩基地將構成一個犄角之勢,對於美國控製南海形勢和國際航線將發揮重大作用,對於美國主導南海和整個東南亞地區安全形勢也將發揮重大作用。

實際上,美國早在1994 年就開始與越南接觸,探討進入金蘭灣基地的問題,如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理查·馬克就曾向越南提出在金蘭灣重開軍事基地這類問題。在美軍積極“關注”金蘭灣基地的同時,俄羅斯也在“關注”該地區。

經過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努力,俄軍力大為提升,開始向海外擴展軍事影響,重振其大國的雄風。2010 年10 月,俄羅斯海軍參謀部就曾向外界表示,俄羅斯海軍已經完成了有關恢複金蘭灣海軍基地工作的資料論證,如果可能,3 年內就可重新啟用越南金蘭灣海軍基地,並表示租期至少在25 年以上雲雲。這說明,如果美國想占據金蘭灣基地,必將與俄羅斯有此一搏。

二、關島正成為美國的“戰略島”

在美軍新一輪全球軍事部署調整中,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關島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近年來,美軍在關島的部署層層加碼,甚至計劃向關島長期增派一艘航母,使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航空母艦達到兩艘,美軍在亞太地區采取軍事行動的能力將得到空前加強,關島正在成為美國推行全球稱霸戰略中的一個“戰略島”。

關島位於西太平洋上的交通要衝。關島位於北緯13 度26 分、東經144 度43 分,是太平洋西部馬裏亞納群島最南端的一個島嶼。它狹長的島形像一棵巨大的枯樹幹,沿東北—西南方向臥於大洋之上。關島東西寬在4~ 8千米之間不等,南北長約50 千米,麵積540 多平方千米,是馬裏亞納群島中的第一大島。島上建有國際機場,辟有七條國際航線。加之靠近多條海上國際運輸航線,可扼守美國宣布要控製的全球16 個航道中的6 個,關島遂成為西太平洋空、海交通的重要樞紐。從地理上看,在東南亞和夏威夷之間廣闊的太平洋中,唯有關島所處位置最為優越。如果艦隻從關島出發,4 天之內即能抵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和馬六甲海峽。

駐紮在關島的美國海、空軍力量,能夠遏製北至對馬海峽、南至馬六甲海峽的廣大海域,也可對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及亞洲大陸的所有國家進行戰略威懾。

由於扼守西太平洋的交通要衝,關島在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1898 年美西戰爭後,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得到關島,便開始在島上建立軍事基地。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後,該島被日本軍隊占領。1944 年,為了奪回關島,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時,19000 名日軍在一名中將師團長的率領下把守該島。登島之前,美國海、空軍對該島進行了連續13 天的炮擊和轟炸,最多一天投彈量達72.7 萬千克,發射火箭147 枚。最後,美軍以傷亡7800 人的沉重代價占領了關島。關島的勝利使美國獲得了後勤基地、潛艇基地和空軍基地,直逼日本本土,加速了日本戰敗的進程。

1950 年,美國通過法案,宣布關島為美國“未合並的領土”,劃歸美國內政部管轄。此後,盡管聯合國托管理事會多次通過決議,呼籲美國撤除在關島上的軍事基地,給島上居民以自治權,但美國政府一直置若罔聞。

關島是冷戰的“橋頭堡”。冷戰開始後,關島被建成了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島的北部建有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中部建的阿普拉人工港為海軍核潛艇基地,首府阿加尼亞還建有海軍航空兵基地等。同時,關島也是美國第七艦隊的三個主要基地之一。島上各種軍事設施約占全島總麵積的1/3。

為推行遏製戰略,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構建了三大海軍基地群:以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為中心的東北亞基地群,以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為中心的東南亞基地群和以關島為中心的密克羅尼西亞基地群。美軍駐馬裏亞納海軍司令部、太平洋總部前進預備指揮所都設在關島,島上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是美國戰略空軍在西太平洋的指揮中樞和前進基地。

在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中,關島一直都是美軍在亞洲前沿的重要支撐點,對美蘇爭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朝鮮戰爭期間,安德森空軍基地是美軍本土重型轟炸機部隊前往朝鮮半島最重要的中轉基地。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遠程轟炸機B -52 曾從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對越南人民軍基地、補給線、部隊集結地和平民區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狂轟濫炸。

關島是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島”。冷戰後,美國曾縮減駐關島的軍事力量。1995 年,美軍一度關閉了島上的阿加尼亞海軍基地。隨後,美國又大規模減少島上的海軍活動,僅在阿加尼亞市郊保留了兩處用於後勤保障的海軍設施。

然而,從1998 年開始,美國再次重視關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價值。

特別是2000 年,美軍突然180 度大轉彎,迫不及待地要加強關島的軍事力量,在該島進行軍事部署的速度和規模也達到了驚人的程度。8 月,美國太平洋空軍把64 枚常規空射巡航導彈秘密運抵關島;10 月,美國海軍的一個調查小組專程前往關島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將3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部署在關島的可能性;11 月,美國海軍將第一批CH-60 直升機部署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這種直升機能夠執行兩棲作戰、搜索、救援、部隊垂直增援等多種任務;11 月27 日,美國空軍宣布,在太平洋的關島、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等地建立4個戰略轟炸機的海外中繼站並預置部分彈藥,以應付美軍未來在亞太地區卷入較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時可能出現的各類導彈及炸藥告急的情況。2001 年3 月21 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克拉克上將在視察關島基地時表示,要加快關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美軍大規模進駐做好準備。

近年來,由於日本的反美浪潮不斷加劇,美軍在日駐軍規模不得不一再壓縮,而為了避免將美軍部署在朝鮮軍隊的火力攻擊範圍內,美國也計劃逐步縮減在朝鮮半島的駐軍。在美國全球戰略新一輪的調整中,美國提出要將其亞洲地區軍事部署的重點從東北亞轉向東南亞,蘭德公司也建議,將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軍事衝突的潛在可能作為美國關注的重點,建議靠近台灣部署軍事力量,使美軍在中國大陸“進攻”台灣時,可利用該地區的港口和機場對台進行軍事支援。

從美國最近宣布的海外駐軍大調整看,美軍有意加強“戰略島”的建設,關島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戰略島”,就是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起著關鍵作用的一些地區,如關島、波蘭、迪戈加西亞、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等。

實際上,關島將是美軍實施全球機動作戰三條戰略線的“交點”。美軍將其太平洋戰區的“基點”由夏威夷向關島延伸,東亞地區的重點由朝鮮半島向關島方向南移,歐亞大陸的戰略重心由歐洲向亞洲方向移動。由此,上述三條戰略線將匯於關島。

美軍從關島向北可以威懾朝鮮半島、控製朝鮮海峽,對我國的華東地區造成威懾,對可能的台灣海峽危機實施幹預,並可快速前往南海,控製馬六甲海峽的國際航道。同時,關島基地與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聯動可對中亞、中東及非洲等地做出反應。

對此,美國在關島采取的重要舉措主要表現為:第一,加大關島的投入,改造關島使之適應新軍事戰略調整的需要。2020 年前,美國計劃在關島投入至少100 ~ 150 億美元,使之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最主要的兵力武器投射中心。第二是加大在關島的兵力武器部署。目前,美軍將從東北亞地區撤出的兵力武器絕大部分都部署到了關島,這使關島變得日益擁擠。

自越南戰爭以來,關島基本上起到了彈藥庫的作用。然而,關島現在卻發揮著一個兵力武器投射中心的作用。可見,關島的作用正在發生改變。第三是不斷在關島地區舉行軍事演習,使之戰力保持“興奮”狀態。從軍演這個角度看,駐關島的美軍幾乎參與近年來在西太平洋地區舉行的每一次軍演。從戰術動作角度看,美國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可以在12 小時內抵達亞太各國的領空,到朝鮮半島隻需5 個小時,到台灣僅需要3 小時;潛艦艇從關島出發,到中國大陸沿海地區隻需要2 ~ 3 天時間。一旦美軍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駐關島的美軍將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是關島未來在美軍遏製中國過程中的重要之處。

三、菲律賓正得到美國先進武器的垂愛近年來,菲律賓在東南亞地區日益活躍起來,並在美國的亞太軍事格局構建過程中不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菲律賓或成美國推行亞太戰略時的一個樞紐性國家。

一是因為菲律賓占據亞太戰略樞紐地理位置。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是控製亞太地區的陸海相鄰地帶,而菲律賓正好處於這個陸海相鄰地帶的樞紐性位置。首先,菲律賓正好處於東西和南北兩個戰略方向的交匯點,這或使菲律賓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一個樞紐性國家。從亞太地區南北方向看,美國正將其對東北亞投入的軍力向南調整,而美國在東南亞乃至大洋洲的軍力正從南向北進行轉移。這使美國在亞太地區從北向南調整和從南向北調整相交於菲律賓。從東西方向看,美國正大力解決中亞和中東地區的問題,並將其在該地區的軍力向東調整;同時,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力正由東向西調整,向著西太平洋沿岸地區“壓過來”。這種相向性調整也將相交於菲律賓。這表明,菲律賓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調整過程中的一個樞紐性國家。其次,菲律賓正好處於亞太地區戰略運輸線樞紐點的位置。

從海洋通道看,菲律賓控製著亞太地區的重要海上運輸線。這主要表現為:一方麵,菲律賓控製著東北亞地區向印度洋之間的海上運輸線通道;另一方麵,菲律賓也控製著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戰略運輸線的關鍵通道。這使菲律賓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具有戰略性的價值。美國對菲律賓不能不給予足夠重視。再次,菲律賓正好位於有利於美國前出對熱點做出反應的地理位置。目前,亞太地區的熱點問題主要集中於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南亞地區。20 世紀,美國計劃將關島打造成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島”,使其發揮亞太戰略的樞紐作用。進入21 世紀後,隨著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幅度的加大,美國將其“戰略島”也逐漸向著有利於對熱點做出快速反應的方向發展。

二是因為美菲兩國都有意向相互利用。在美國積極構建新亞太格局的過程中,美國與菲律賓兩國都有意向相互利用。

近年來,美國向菲律賓發出了“召喚”,具體表現為:美國大力發揮菲律賓在遏製中國中的作用;大力給予菲律賓軍事援助,支持菲律賓提高軍力;大力與菲律賓進行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給予菲律賓在東南亞國家中優先發展軍事關係的地位等。同樣,菲律賓也心知肚明響應美國的“召喚”,具體表現為:不斷挑起與中國的軍事矛盾;不斷與美國在靠近中菲有爭議的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在東南亞地區大力推動其他國家向中國施壓等。

其實,菲律賓如此迎合美國的胃口,也有其潛在的目的:效仿英國與日本,傍住美國以提高本國的身價,爭取有利的國際地位;引入美國軍事因素進入菲律賓以刺激經濟複蘇;提高阿基諾的國內地位與聲望,扭轉阿基諾政治信譽不斷下降的態勢等。在美國的戰略視角裏,菲律賓也是東南亞國家中實力軟弱的國家,其可成為東南亞國家中最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的國家。同時,因為美國與菲律賓具有其他國家不可企及的密切關係,菲律賓完全可以被美國改造成為亞太地區的一個新“馬前卒”。從亞太地區的熱點問題看,南海這一熱點問題將對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發展走向具有重要的戰略影響。菲律賓或將成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牽製中國的一枚重要棋子,對美國推行其亞太戰略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是因為菲律賓將是美國全球稱霸戰略重心東移過程中最為活躍的棋子。為了推行其亞太地區新戰略,美國要在亞太地區布局設子。對美國整個亞太戰略布局發揮重要作用的核心棋子應該選擇哪一個國家,對美國構建的亞太新格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選擇這樣的棋子是麵臨諸多困難的。在東北亞地區,韓國和日本都是美國的盟國。因韓日兩國矛盾重重,美國對這兩國中的哪一個國家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青睞”都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與問題。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在東南亞地區,由於諸多國家對美國的新亞太戰略抱著濃重的戒備心理,大多數國家都采取了一邊走一邊瞧的辦法與美國打交道。美國樹立起菲律賓這個樣板,就可對東南亞國家發揮示範性作用,引導東南亞其他國家向美國靠攏。

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是一個例外。冷戰時期,菲律賓與美國建立了密切的軍事關係。美軍在菲律賓駐有大量軍事人員,同時還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蘇比克設有東南亞地區兩個最大的軍事基地。菲律賓國內政局的穩定以及其經濟的繁榮與美軍的駐紮有很大關係。冷戰後,隨著美軍大規模撤出菲律賓,菲律賓的政局進入動**,經濟危機頻發。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菲律賓的實力不斷下降。這是菲律賓不願看到的。

從美國角度看,選擇菲律賓對美國亞太新戰略發揮作用,就可以避免選擇韓日兩國可能出現的麻煩;從菲律賓角度看,如果傍住美國這一超級大國,既可提高自身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也可穩定與鞏固其國內政局,促進經濟發展。麵對美國全球稱霸戰略重心的東移,在眾多東南亞國家都在觀望之際,菲律賓如此倒向美國,既是美國希望的,也是美國戰略調整需要的;同時,這也是菲律賓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所以,菲律賓成為美國推行其亞太新戰略過程中一枚活躍的棋子,既是美國推行亞太新戰略過程中布局設子的需要,也是菲律賓企盼扮演的一種角色。

菲律賓在美國推行亞太新戰略過程中發揮活躍棋子的作用,或將是大勢所趨。這枚棋子將在美國全球稱霸戰略重心東移中發揮樞紐性的作用,這是人們的共識。因此,美國對菲律賓采取了兩個值得關注的舉措:其一,美國大力加強與菲軍事聯盟關係。1951 年8 月30 日,美國與菲律賓簽署了《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規定任何一方若有需要,另一方將會提供國防援助。美菲兩國結成軍事聯盟,菲律賓頻頻參與美國在全球各地的軍事行動,美國反過來也在軍事上給予菲律賓大力支持,使得菲律賓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霸權主義的“馬前卒”。隨著新亞太戰略的推行,美國開始不斷加強與菲律賓的聯盟關係。尤其是,菲律賓與中國因黃岩島問題出現矛盾後,美國加大了拉攏菲律賓的力度:美菲兩國高層頻頻接觸,磋商應對有關軍事問題的對策;兩國軍隊頻頻舉行軍事演習,不斷加大密切兩軍關係的力度;兩國磋商在菲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問題,重啟昔日美軍在菲軍事基地問題等。其二,美國不斷翻新提供菲武器的辦法。一般情況下,美國以軍援的手法來向菲律賓提供武器裝備。近年來,菲律賓為了得到更多的美國新式武器裝備,采取了多種辦法。如以提供領空和基地為條件換取美國的武器,要求美國增加對菲律賓的軍援數額、花外匯購買美國新式武器裝備等。

隨著菲律賓軍力的提升和菲美間軍事關係的不斷強化,菲律賓在幹擾中國發展方麵可能會有新的動作,在侵占中國島嶼和海洋權益方麵可能會不斷加大力度。對菲律賓對我國的威脅,應給予足夠的關注。

第四節 美國在中國家門口構築三條線進入21 世紀後,美國使用了多種手法來遏製亞太地區新興國家的發展。其中,“新三線”這種手法最為值得關注。

一、“新三線“的出現

所謂“新三線”,是指美國在亞太地區構建的、主要針對亞太地區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的三類“遏製線”,即“熱點線”“動態線”和“威懾線”。

這三類線從東北亞沿著亞太地區陸海交接地帶一直延伸到中東地區。具體表現為:

第一道是“熱點線”。美國在靠近亞太地區海陸相鄰的地帶不斷製造熱點問題形成的“熱點線”。其目的就是製造動**,破壞新興國家的發展環境,尤其是中國追求的和平與穩定的安全環境。第二道是“動態線”。

即在亞太地區海陸相鄰的地帶通過軍事演習等形式而形成動態的軍事存在,其目的是在人員不斷頻繁變化的表象下,使其存在於亞太地區的軍事人員的規模基本穩定,以維持其足夠對危機做出反應的軍力。第三道是“威懾線”。即重點建設美國的關島基地、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基地和位於印度洋北部的迪戈加西亞基地,其目的是使這三地作為“戰略島”而形成一個V 字形大視野上的戰略威懾線,以維護其亞太防禦體係的穩定,同時危機出現時可以對反應力量提供支持。

“新三線”布局中的各條線在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新興國家遏製戰略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

“熱點線”是指有美國背景而形成的一係列熱點問題地區,如朝鮮半島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南亞問題和中亞問題等。這些問題有的是至少存在半個世紀以上的老問題,也有進入新世紀後出現的新問題。

隨著全球戰略的東移,美國還可能在我國周邊製造新的熱點問題。美國將盡可能地使這些熱點問題都熱起來,使中國周邊處於動**狀態,並且達到消耗中國發展過程中的精力,遲滯中國發展的目的。

“動態線”是指美國通過在亞太地區海陸相鄰的地帶進行軍事演習而事實上實現的軍事存在。這種軍事存在主要是針對亞太地區的新興國家的。

當然,這種軍事存在對中國的威脅是最大的。

近年,尤其是進入2012 年以來,美國在中國周邊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演習,這種軍事演習還表現為連續不斷地進行,這使得中國周邊存在著大量的美國兵力和軍事裝備。冷戰後,美國開始調整其在中國周邊的駐軍。

如從朝鮮半島撤軍,從日本的衝繩撤軍,從菲律賓和新加坡的軍事基地撤軍等,這使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固定性駐軍減少。由於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連續不斷地進行軍事演習,鼓動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出租其軍事基地供美國隨時使用,所以美國事實上並沒有減少其在中國周邊的軍力存在,而是通過動態部署的形式維持其在中國周邊的軍力不減。這種動態軍事存在具有很大的欺騙性,比固定性的駐軍威脅更大。

“威懾線”是指美國通過重點加強在關島、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和印度洋北部迪戈加西亞基地的軍事存在而從戰略上對亞太地區形成的軍事威懾。根據美國的海外基地建設規劃,美國要將關島建成其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這一基地既可以向北對朝鮮形成戰略威懾,也可向西對中國形成戰略威懾,同時還可與駐達爾文港的美軍共同應對南海地區的問題。達爾文港的美國駐軍既可與關島和迪島的美軍形成戰略配合,又可對南海地區出現的危機迅速做出反應。迪島的美軍既可應對中東地區的危機、南亞地區的危機,也可與達爾文港以及關島的美軍相配合應對南海地區的危機。所以,駐關島、達港和迪島的美軍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固的戰略支點,瞰製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同時,駐這三地的美軍遠離熱點地區,既可遠觀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地區事務中去,也可出麵插手對美國利益攸關的問題,這使美國完全掌握了自身行動的主動權。這是美國在冷戰後尋找不到明確的戰略對手而為維護其霸權下的一著妙棋。

二、“新三線”的特點

“新三線”的效應不可輕視。從性質上看,美國在冷戰時期搞的三條封鎖線體現了當時的防禦性。如今,美國在亞太地區搞的“新三線”布局表麵上看是防禦性的,實則具有強烈的進攻性,它們是為美國擴大演變其他國家範圍而服務的。

從新舊三線兩者的具體特點看,新舊三線之間具有如下區別:一是“新三線”具有很大的彈性,可退可守,而“舊三線”僵化而被動。美國在“新三線”中隱蔽在“熱點線”的後麵,不易被人們識破。二是“新三線”

主要是實施遏製,而“舊三線”目的在於封鎖。“舊三線”在於封死對手,當然對手擴大勢力範圍也是不易的。“新三線”重在遲滯某些國家的發展。

三是“新三線”中的美軍兵力重心後移,而“舊三線”的兵力重心靠前。

美國在“熱點線”使用的不是軍力,而是鼓動“問題”熱起來為美國利益服務。四是“舊三線”重在使用軍事手段,而“新三線”重在使用綜合性手段,製造動**是其中心。五是“舊三線”是美國全球爭霸中的輔助線,而“新三線”是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主力線。這主要是因為亞太地區已是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重心,冷戰時歐洲是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重心。所以,“新三線”較“舊三線”具有更大的綜合性、欺騙性,遏製的範圍更大,針對中國的目的性更強。

目前看,美國在亞太地區采取的這個重在遏製中國的“新三線”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是不會改變的。僅就“新三線”而言,其具有的特點更值得關注。這主要是因為“新三線”的野心更大。

一是綜合使用手段。“舊三線”主要是實施軍事遏製,重在軍事。如美國在中國的家門口由近及遠地布設了三道封鎖島鏈線,主要目的在於進行軍事封鎖。第一島鏈線是指由韓國、台灣島、菲律賓形成的島鏈封鎖線;第二島鏈線是指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群島和美國的馬裏亞納群島組成的島鏈封鎖線;第三島鏈線是指以夏威夷為中心,北起阿留申群島,南到大洋洲的一些群島構成的島鏈封鎖線。因為美國在這些島鏈上設置了數量眾多的軍事基地,部署了大量兵力,所以它們成為美國封鎖中國的依托。

“新三線”已經將軍事封鎖降為次要地位,而重在運用綜合壓力對中國全麵施壓。如美國不僅在加大對盟國的控製力度,還對非盟國,甚至原來的對手越南等國家進行全麵拉攏與控製,以達到盡可能孤立中國的戰略目的。

二是全麵展開而不是在線上做文章。“舊三線”主要是通過軍事封鎖來實現其戰略目的。“新三線”看起來是三條線,實際上是以三條線為骨幹,在政治、經濟和外交等各個領域從亞太和印度洋地區全麵展開。美國通過參加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各個領域裏的組織活動,爭取掌握主導權,控製住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如美國加入東盟峰會後,人們可以發現,美國在憑借實力不斷擴大其在東盟地區各個組織中的影響,以期引導東盟的活動向著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

三是“新三線”並不是以固定的三條線的形式來表現的。因為“新三線”發揮的作用是遲滯而不是封鎖,同時因“新三線”性質與“舊三線”

性質不同,“新三線”在某些地區可能是重合的,但呈現的形式可能不一樣。

如朝鮮半島地區,美國可能搞熱朝鮮的核問題,同時美國可能一方麵從韓國撤軍,另一方麵通過不斷的軍事演習這種動態軍事存在的形式來維護其在韓國的兵力規模。

四是可以將亞太地區的某些國家拉入其中為美國的利益服務。日本和菲律賓是兩個最活躍的國家。最近,日本與美國已經達成協議,日本將在美國的馬裏亞納群島中塞班島附近的一個小島上建立駐留軍事基地。這使日本能夠在該島以動態軍事存在的形式造成海外駐軍的事實。其實,美國是想通過該手段迫使日本接受美國以動態軍事存在形式維護其在日本列島的兵力規模。同樣,菲律賓與美國和日本也已達成意向,要在菲律賓的巴拉望島建立訓練性軍事基地。這使美軍可以用所謂聯合軍事訓練的形式偽裝其在南海地區動態軍事存在的連續性。正如美國太平洋戰區高官所言,美軍要在菲律賓形成一種動態的軍事存在。這一語道出了美國在巴拉望島建立軍事基地的目的所在。

從美國對正在構建的“新三線”中各個線的重視程度看,“熱點線”

正受到美國的熱捧。這主要是因為“熱點線”可以達到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即接觸與遏製並舉的戰略目的。

通過在中國周邊製造熱點問題,美國一方麵可以利用這些熱點與中國接觸,另一方麵也可以通過這些熱點問題延緩與遲滯中國的發展。同時,美國在這些熱點問題中還“積極”地發揮作用,完善其在中國周邊地區霸權格局的構建。

對中國而言,在維護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過程中,如何應對我國周邊的各種熱點問題是考驗我們國防新思維的重點所在。麵對美國對中國構建的這種複雜的、環環相扣的“枷鎖”,中國應在保持政權穩固、主權完整兩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與國際社會的融合,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爭取在國際發展大潮的競爭中贏得主動。

第五節 美國對我國偵察力度加大,對我威脅上升二戰後,美國與中國仍然保持著二戰時期那種友好關係。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將中國歸入東方陣營,對中國采取了孤立和遏製政策。中美兩國也就成了敵對國家,兩國關係長期處於對峙狀態。

隨著中國與蘇聯在邊界地區因領土問題而出現小規模軍事衝突,中美兩國開始試探性接近,中美兩國關係開始鬆動。1971 年7 月,美國總統尼克鬆的特使、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接著1972 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美兩國關係開始改善,兩國終於於1979 年1 月建立了外交關係。隨著1979 年中國與越南因邊界領土問題而爆發戰爭,中美兩國關係更加緊密,中美兩國簽訂了多項軍購合同,開始向中國出售武器。1989 年“六四風波”後,美國開始對中國采取武器禁運政策,中美軍事關係開始緊張。隨著蘇聯解體,美國一步一步地將中國認定為其最大的潛在威脅。為此,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偵察,美國對中國的威脅上升。

一、不斷壓迫中國“軍事透明”,以弱化中國的戰略威懾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用多種手段來維護本國的國家安全,軍事手段是任何國家都須臾離不開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在諸多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中,軍事手段總是被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最後一招。為了確保軍事手段在維護國家安全過程中的可靠性,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將自己的軍事底牌和盤托出,全部曝光於天下。即便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不是將本國的軍事秘密全部公開和透明出來。美國號稱是世界上軍事最透明的國家。美國透明出來的軍事秘密足以對其他國家造成巨大的軍事威懾了,何況其還有許許多多沒有透明出來的軍事秘密。目前,美國總是以自己所謂的軍事透明來蠱惑其他國對中國的軍事透明施壓。其實,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不透明的國家。如參觀美國武器裝備時,必須按照規定的路線參觀;每每有軍事行動前總是邀請眾多媒體參觀,參觀的內容也是那些無關痛癢的東西。那些真正讓你“感興趣”的東西你是不可能知道的。

縱觀世界各國對外發布的軍事文件,任何一個國家向外界發布這些文件時都是從無礙國家安全角度來公布有關軍事信息的。美國也不例外。隻是因為美國處於超級大國地位,其對外發布的軍事信息比其他國家更詳細一些而已。但是,這種“詳細”也是必須無礙國家安全的。在軍事上不如美國的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當年與美國軍力相差無幾的蘇聯,都不可能按照美國的透明程度來向外界透明本國的軍事信息。美國要求其他國家按照其思路來透明軍事信息,實際上就是在戰略上偵察其他國家的軍事信息。

當今,俄羅斯是與美國在軍事上可有一搏的國家。從俄羅斯對外發布的軍事信息內容看,俄羅斯也是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來向外界透明其相關軍事信息的。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按照其他國家的想法來向其他國家透明軍事信息,而是從本國的安全需要出發適時、適當地發布軍事信息。美國無休止地讓中國按其想法進行軍事透明,就是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實際上,美國的這種做法是在不斷削弱中國的國家安全。

二、中國周邊不斷顯現美國的偵察力量任何有良知的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2001 年4 月1 日,美國對中國實施偵察的EP-3 偵察機與中國的軍機相撞,造成我軍機毀人亡的慘劇。

這一事件暴露了美國對中國實施偵察的冰山一角。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用偵察衛星實施戰略偵察早在20 世紀60 年代就開始了。冷戰時期,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最為典型的手段是使用U-2 飛機。該型機主要用於高精度航空照相偵察。1959 年10 月7 日,我軍防空部隊使用蘇聯的薩母-2型導彈將一架由台灣飛行員駕駛的美製RB-57D 高空偵察機擊落,創造了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戰例。1962 年9 月9 日,我軍使用地空導彈首次擊落一架U-2 偵察機。這使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偵察的真相大白於天下。

冷戰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偵察更是一刻也沒有停止。

在中國專屬經濟區進行非法測量活動。該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另一艘考察船又來到中國附近海域進行所謂的“科學考察”。現在,這種頻頻侵犯中國權益的行為正在不時發生。

二是增加在中國周邊地區部署進行戰略偵察的兵力兵器。美軍在中國周邊部署的偵察力量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駐紮的偵察力量,如在日本和韓國駐紮的電子偵察部隊;另一種是動態性部署的偵察力量,如通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等形式將其偵察力量部署到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進行偵察。

三是與中國周邊的某些國家聯合對中國實施戰略偵察。在中國沿海地區,美國使用飛機、水麵艦艇、水下潛艇和雷達等各種偵察手段進行戰略偵察。同時,美國還以所謂的科學考察、科學調查的名義派出飛機、無人機和船隻等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目前,美國與其位於中國周邊的盟國建立了聯合搜集中國情報的係統,還在下大力氣與準盟國建立收集中國情報的係統。美國通過阿富汗戰爭將其大量的偵察力量部署到阿富汗,在保障其在阿富汗打擊恐怖分子的情報需求外,還“借機”搜集有關中國的情報。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