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入朝麵君

這是屈原第一次進宮,他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但看上去也還算落落大方。宮中氣象非凡,殿宇高大森嚴。楚懷王正襟危坐,頭上戴著冕旒,武士和宮女侍立兩旁,十分威嚴。

行禮賜坐之後,楚懷王打量著屈原,見他一表人才,心中十分歡喜,但又覺得他年紀太輕,未必有什麽經國濟世的才能,隻是有點兒虛名罷了。不過既然已經讓他來了,就和他聊聊作為消遣吧。

“聽說你的學識非常豐富,今天寡人想和你討論國家大事,不知你是否有這方麵的知識呢?”

“隻是不知道大王需要的是真貨還是假貨?”屈原從楚懷王的話音中聽出了一些輕蔑的味道,便反問道。

“此話怎講?”楚懷王詫異地說道。

“不知大王可否知道我們楚國有個和氏璧的故事?”屈原沒有正麵回答,卻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楚懷王最喜歡美玉,和氏璧是一件無價之寶,就藏在宮中,他時常取出來把玩,怎麽可能不知道呢?但是關於和氏璧的來曆,他卻真的一無所知。不過,為了個人的尊嚴,他不能說“我不知道”,而是采用了考一考對方的方式應對。

“那你說說看!”

屈原便有聲有色地講述了下麵這個故事:楚厲王在世時,有個人名叫卞和,他在山中找到一塊璞玉,便拿去獻給厲王。厲王讓玉工辨識,玉工說是普通的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罪斷了卞和的左足。等到厲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再次去進獻,仍被玉工斷定為石頭,結果又被以欺君罪斷了右足。

文王即位,卞和抱著這塊璞玉在荊山之下哭泣,並且哭得很傷心。文王聽說後,心中不忍,派人去問他是不是因失去了雙足而難過。他回答說:“不是的,我難過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不識貨的人說成了石頭。明明是忠貞之士,卻受人誤解,被當成了騙子。”

文王聽了卞和的話,立刻命人把那塊璞玉剖開,果然得到一塊精美絕倫的寶玉。

故事講到這裏,屈原順勢說道:“大王,臣所擔心的是,在這裏進言會不會也得到卞和同樣的下場。”

楚懷王聽著,偷偷望了這年輕人一眼,心想:他還挺厲害啊。不過能講個故事還算不上有什麽學問。於是,他又繼續考查屈原。

“年輕人,你放心吧,憑我的心智,不會誤解,更不會冤枉任何人。要知道,我們楚國的公族是了不起的。那麽,你能告訴我關於公族的一些事嗎?”

屈原一聽,正好,自己本來就想從這裏說起呢。於是把聲音略微提高了一點。

屈原從顓頊帝講起,講到重黎、鬻熊和楚莊王,講到楚國的來曆,以及楚國是如何發展壯大的,而後講到當下楚國的局勢。

屈原說得興致勃勃,楚懷王也聽得津津有味。說來可笑,這位君主竟然對自己的家族史全然不知,聽別人講起來還覺得很新鮮。楚懷王聽到楚莊王稱霸的事後,十分感興趣,心想:如果自己能登上霸主的地位,那該有多威武呀!於是顧不得自己的尊嚴,急切地向屈原發問了:“那依你看來,我們楚國是怎樣強盛起來的呢?”

屈原一聽,這問題提得太好了,真是求之不得呢,自己可不要錯失良機呀!“那是因為我們的先君懂得為君之道啊。”

屈原朗朗地答道。

“什麽?為君之道?君主為一國之尊,有令則行,有禁必止,全國上下都要擁戴他。自古以來隻有為臣之道,為民之道,哪有什麽為君之道?”楚懷王說起來似乎振振有詞,其實古訓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大王,依您看來,夏桀、商紂為什麽會失天下,成湯和文王、武王為什麽會得到天下呢?”

楚懷王沉吟不語,思索起來。屈原仍然抓緊時機。

“夏桀、商紂荒**暴虐,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天下;成湯、文王和武王賢明仁惠,得到了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這裏不就有一個為君之道嗎?”

楚懷王聽到“失天下”三字,心中不覺一驚,聽到“得天下”三字,又不覺為之一震。心想:這裏麵還真的大有文章啊!

對於這些帝王,楚懷王不能說一無所知,但由於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樂,沒有心思了解個究竟。他被屈原的話引起了興趣,很想知道詳情,又不願暴露出自己的無知,便依然用高居人上的口氣說話。

“好,那你就把他們的事在這裏說一說,寡人倒要看看你知道多少。”

屈原拱了拱手。“大王,如果你不介意,為臣就饒舌了。”

接著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屈原把夏桀和商紂的荒**與殘暴的事件一一列舉出來,講完後他把目光轉向楚懷王。

“大王,夏桀、商紂不聽忠言,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都是因為他們不懂為君之道,您說是嗎?”

楚懷王聽著屈原講的故事,心頭不時地怦怦直跳。他從往日那種無憂無慮、縱情享樂的日子中仿佛看到些什麽值得憂慮的東西。

“屈原啊,夏桀、商紂果然無道,那麽有道之君又是怎樣的呢?”

大王問得好呀,楚國的希望也許就在這裏了。屈原這樣想著,便接著說了下去。

屈原將聖君唐堯愛民如子,商湯仁慈的故事講給君主聽。同時他也闡述了君主的責任,以及君道即安撫、保護百姓的道理。

楚懷王邊聽邊頻頻點頭,可是他也有疑問:“君主的責任如此重大,一個人如何擔當得了呢?”

“所以做君主的就要善於任用賢臣。周公在輔佐周天子時,十分重視招納天下賢士,隻要是有才能的人,到他那裏就會受到禮遇。他正在吃飯時,聽說有賢士來到,來不及嚼完嘴裏的食物,趕快吐出來去迎接。他正在洗頭時,聽說有賢士來訪,他來不及洗完頭,就暫時挽起發來起身相迎。有時接待活動頻繁,他吃一頓飯就要吐上幾次東西,洗一次頭就要挽上幾次頭發。在7 年當中,周公以師禮相待的布衣之士就有12 人,親自到窮巷茅屋中去訪問的有49 人,經常給他進善言的就有100 多人。”

楚懷王越聽越覺新鮮,也越感吃驚。“難道貧賤的人家也能出才智之士嗎?”他忍不住問道。

屈原沒想到談話竟然完全順著自己的思路走,他心中很興奮,便略略直起點兒身子,稍稍提高點嗓音說道:“一個君主是真的好賢還是假裝好賢,這恰恰是一塊試金石。誠然,名門貴族的子弟,讀書的條件優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但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也不少。”

屈原見懷王麵有愧色,便轉了話鋒說了下去:“貧寒人家條件不好,可是他們的子弟大多好學上進。所以,山野之間常常是藏龍臥虎。自古以來,賢臣發跡於岩穴之間的例子比比皆是。”

接著,他給楚懷王講了商湯數次訪農夫伊尹,文王請漁夫薑尚,以及築路勞動罪犯傅說助商高宗武丁複興的故事。

楚懷王滿懷興致地聽著,屈原卻略作停頓,像是在稍稍理一理思路,以便把這一切總括起來。

“大王,仁民是為君之道的第一要義,尊賢便是為君之道的第二要義,千萬不能忽略。”說著屈原抬眼望楚懷王,而不知何時楚懷王已來到屈原身邊。

原來,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落在腳跟上。

懷王聽得入了神,不自覺地兩腿向屈原那邊移過去了。

楚懷王越聽越覺得這個年輕人有學問,現在輪著他向屈原拱手請教了。

“先生,”楚懷王開始這樣稱呼屈原,“你說的這些古聖先賢,果然令人欽慕,可是,我們楚國有這樣的君主嗎?”

之後,屈原給楚懷王講了楚莊王多方訪求賢才,發現孫叔敖,任命他為國相,協助楚莊王成就霸業的故事。

楚懷王越聽越有味,不覺地脫口而出:“你就是寡人的孫叔敖呀!”

時光易過,天色已晚,屈原告退回到了寓所。

屈原回到寓所,十分興奮,楚懷王那句“你就是寡人的孫叔敖”一直在他耳邊回旋。他慶幸自己剛踏上仕途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盡管他發現楚懷王淺陋無知,甚至有些顢頇,說不上是一個明君,但是他器重自己,隻要他肯用賢臣,聽信忠言,楚國還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