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曆覓得好姻緣

公元前323 年,屈原17 歲。他向父母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要求:他要一個人出門進行一次遊曆,以體察風俗民情。

在父母看來,屈原的這個請求非常出乎他們的意料,因為屈原在如此小的年紀竟然知道關心百姓的疾苦了。這讓屈原的父母感到很欣慰,因而父母欣然同意了屈原的請求。

屈原這次遊曆的範圍是整個香溪,他首先要經由外出樂平裏的唯一通道,即有“曲徑通幽”之稱的七裏峽。進入七裏峽,就像進入一條狹長的胡同,溪口恰似兩扇壁立千仞的石門,石縫中怪石嶙峋。擠出峽口,立刻天高地闊,陽光燦爛,讓人心胸開朗——原來屈原已經到了香溪。

香溪是個好地方,自古便多美人才子。那裏的姑娘,不能說個個婀娜多姿,但也都被溪水滋養得白白嫩嫩,透著一股子靈氣。那裏的小夥兒,不能說個個英俊瀟灑,但也都被溪水澆灌得壯壯實實,有著逼人的朝氣。

順著香溪岸邊遊走,屈原遇見了許多這樣的姑娘、小夥兒。他們或是在水邊洗衣捕魚,或是在水中嬉笑打鬧,個個都顯得淳樸可愛。

一天,屈原乘船來到一個柳暗花明的村莊。這是一個小巧玲瓏的村子,村子裏的男女老少都身穿節日盛裝,奔向一個小廣場,屈原也隨著人流移動。

廣場北邊搭起了一座巍峨華美的祭壇,有人告訴屈原,人們這是在祭祀“子嗣之神”的“少司命”。為了迎接少司命的到來,人們在祭壇前麵供滿了秋蘭和蘼蕪,這些花草長著清新的綠葉,開著素潔的白花,香氣四散,顯得是十分清雅。

祭壇下盡管人數眾多,但卻鴉雀無聲,人們全都伸長了脖子,聚精會神地盯著壇上,期盼著少司命的降臨。少司命果然不負眾望,隻見一位荷衣蕙帶的美麗女神,輕盈飄忽、悄然無聲地降臨到祭壇上。她嫻雅,秀美,令人肅然敬慕。

屈原仔細觀察著這位少司命的一舉一動;她舉止文雅,對祭壇上的同伴也格外親和,在麵對台下的村民時,她的笑容又那麽溫暖。屈原想:這位美麗的少司命,修養這麽好,渾身還散發著母性的氣質,怪不得大家都對她那麽恭敬。由她做孩子們的保護神,孩子一定會健康活潑。

少司命現身的時間不長,不一會兒便乘著彩車和眾同伴離去了。但是這場祭祀活動給屈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還專門根據此事創作了《少司命》這首詩歌。據說,屈原後來創作的《九歌》,其中大部分素材也都得益於此次的香溪遊曆。可見,這次遊曆對屈原來說意義非凡。

在香溪遊曆了幾天後,有一天,屈原想到臨行前父親曾囑咐他到香溪去拜訪一戶姓昭的本家。屈原一到香溪隻顧著遊玩,完全將父親的囑咐拋在腦後了。如果再晚些時間去這個本家府上拜訪,或許父親知道後就要責備屈原不懂規矩了。

說起這個本家,還要從屈原的家族講起。楚國有三大王族姓氏,即昭、屈、景,都是以楚王封地為姓氏發展而成的。

香溪的昭氏與屈原家不僅是世交,還是至親。屈原的曾祖母是昭氏長女,昭氏現在的當家人是屈原父親的表叔。

這個昭府在當地十分有名氣,府中藏書非常豐富,遠近聞名。屈原在啟程前,父親曾再三叮囑他,一定要前往拜訪這位姑表祖輩,必要時可以在昭府多住幾天,力爭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昭府坐落在香溪畔的竹島上。它三麵環水,一麵連陸,是遊覽避暑的勝地。小島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陽光燦爛。小島半山半坡,瀕臨香溪環帶平原,是湖泊的沼澤地。

小島的山並不巍峨,卻茂竹修篁,密不見天,所以叫竹島。竹篁之外,還有樟、楠、梓、檀、橘、柚等雜木和果木,奇花點綴林間,異卉樹下叢生,珍禽在林間唱和,奇獸追逐嬉戲,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

經過詳細詢問,屈原來到了昭府。昭府建立在向陽的山坡上,它的範圍甚至超過了三個村莊的大小。莊園的圍牆順著山勢而走,遠遠望去就像蛇舞龍騰,十分壯觀。

圍牆之內,亭台樓閣,廳廈軒齋,回廊曲坊,魚池荷塘,都依山而建,所以整個莊園眉目清晰,層次分明。

看到這些,屈原由衷地覺得,昭府真是大戶人家啊!不過,從小生於貴族人家的屈原,並不十分羨慕這些,他更好奇的是昭府會有哪些藏書,昭府的當家老爺子是不是真像旁人所說的那樣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說起昭老爺子昭明暉,他在當地是個聲譽很高的人。他早年曾入朝為官,晚年告老還鄉之後就專心研究學問,還收了許多學生。目前他年事已高,所教授的學生又個個都有了出息,他就不再為學生們費心,每天隻管管府裏的事情,樂得清閑。

昭老父子聽說有位品德、相貌出眾的本家晚輩要來拜訪,非常高興,連忙讓家丁將人請進來,還特地吩咐下人準備好酒好菜為親人接風洗塵。

二人寒暄過後,昭老爺子便很快從問候屈府老太太與屈原父母等話題轉移到屈原身上。屈原的睿智與學識,昭明暉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在他們整個交談過程中,老人時而嘖嘖稱讚,時而拍案叫絕,最後他以孔夫子的“後生可畏”作為總結。

雖說十多年來昭明暉不再過問世事,但目睹國君昏庸、國政腐敗、國勢日衰的現狀,難免時常憂國憂民,暗自悲歎。

經過與屈原長時間的交談,老人不禁眼前一亮,胸中的鬱結漸漸消散。他在暗自思忖:莫非這就是上天賜給楚國的棟梁之材?楚國的振興可否寄托在這位後生身上呢?他不禁浮想聯翩。

長時間交談之後,昭老爺子招待屈原用飯,並安排屈原在昭府住了下來。屈原本來就打算多留幾天,除了想看看昭府都有哪些藏書外,還想留下來向昭老爺子多請教些學問。

在昭府,昭老爺子和屈原相處了些時日,他覺得屈原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屈原對書的熱愛是他在眾多弟子中從未見過的。

此外,屈原對治國平天下的看法,更令老人家刮目相看。

老人雖然十多年不問世事,但當他聽到屈原講述朝中奸臣當道,百姓身處水火,楚國日漸衰敗的現實時,也難免有些擔憂。

談到激動處,老人甚至掩麵而泣,屈原也跟著流下眼淚。

他們時而嬉笑怒罵,時而放聲高歌。從屈原的言談中,昭老爺子看出這是個憂國憂民的好少年,如果能好好加以引導,將來一定能夠成為楚國的棟梁之材。

在近百名家族成員中,昭明暉最鍾愛的是小孫女昭碧霞。碧霞有著如花似玉的容貌,過目成誦的聰慧,通曉古今的淵博知識。她嫻於辭令,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她還有著尊老愛幼的美德,矢誌不渝的操守,寬容大度的胸懷,溫柔纏綿的性格,矜持不苟的風度。

一位閨中少女能夠如此盡善盡美,怎麽能不令人敬愛!

因此,慕名而來登門求婚的人不計其數,但昭明暉卻一直沒有選中合適的。

而今,天賜良緣,屈原突然造訪,老人一見鍾情,心中暗喜,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老人堅信自己的判斷:屈原與碧霞是天生的一對,二人相處,一定如磁鐵相吸,似膠漆相愛。

屈原在昭府的這些日子裏,每天起早貪黑地到藏書樓去苦讀,翻閱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資料,邊讀邊記,孜孜不倦。

有一天,屈原正在藏書室內讀書,忽然家仆進來說:“屈公子,我家老太爺請你到他的書房去。”屈原一聽,趕緊放下手中的書起身前往。

走進昭老爺子的書房,屈原看到屋內還站著兩個人,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和一位美麗動人的少女。隻見這婦人一身華服,頭上戴著漂亮的發飾,眉目慈祥,笑起來十分親切。

這少女跟這婦人長得有些相像,不過比婦人清瘦,衣著也比婦人穿得清素一些,讓人一望便覺神清氣爽。

見屈原望著這兩個人不知道怎麽開口打招呼時,昭老爺子趕緊介紹說:

這兩位是我的兒媳和孫女,小孫女叫碧霞,就是你那些表兄妹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小才女。

屈原聽罷,連忙上前拜見婦人,又向婦人和小姐介紹自己的姓名及與昭府的關係。婦人聽罷,笑著說了些客套話,小姐倒是笑笑沒開口。

屈原剛才不知道那兩個的身份,因而不敢盯著兩人多看。現在仔細看來,這位小表妹長得真是漂亮可愛。她個頭高矮適中,身體勻稱,體態輕盈,笑容清淺,額首低眉地站在那裏,顯得極其端莊典雅。

再看小表妹那滿頭秀發,如瀑布般垂在肩上;一雙柳葉眉,描抹得似兩彎新月;兩隻大眼睛,清澈如湖水;一對小酒窩,不笑也好看。這樣的女子,看起來真是楚楚動人,屈原看得有些著迷。

碧霞母女到郢都省親剛回來,昭明暉就請屈原來見。他向兒媳和孫女說明屈原的來意,命碧霞從第二天起,照料屈原的飲食起居,與屈原一起到藏書樓去查閱資料,抄錄簡牘,兄妹共同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碧霞唯唯聽命,心花怒放。

屈原與伯母離去之後,昭明暉又留碧霞坐了一盞茶的工夫,向孫女吐露了自己的隱衷。碧霞聽了,含情脈脈,笑而不答。

從此,碧霞成了屈原親密的夥伴,除了夜間睡眠,倆人幾乎是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碧霞小屈原兩歲,他們都處於情竇初開的年齡,這樣一對佳人朝夕相伴,久而久之,自然膠合漆黏,難分難離。

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十月下旬的一天,屈原要告別昭府,回到家鄉。頭天夜裏,昭明暉給屈伯庸寫了封長信,信中詳細地敘述了屈原這次駐足昭府的情形以及遲歸的原因,大大稱讚了屈原的聰慧與刻苦攻讀的精神,描繪了屈原同碧霞的交往與愛情,明確表示想要成全這美好姻緣,讓屈昭兩家親上加親,永結秦晉之好。

之後,屈原登上帆船,船離開了溪岸。他回到家中,得知父親外出,便讓人將書信送到郢都。屈伯庸啟封拜讀後,受寵若驚,欣喜若狂,急忙請假回到家中,為屈原操辦六禮文定之事。

鑼鼓震天,鞭炮鳴響,喜事臨門。屈原與碧霞成親的日子終於到了。兩位新人在父母及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結成連理。從此之後,他們過著夫唱婦隨,琴瑟相應,賽過神仙的日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兩者屈原都已圓滿完成了,他今後最大的任務就是安心研究他的治國之道,為早日實現自己偉大的抱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