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林會友論政

對於滿腹學識的屈原而言,僅僅沉浸在書海中已經不能滿足他對知識的需求了,他迫切希望與人交流,希望聽見不一樣的聲音,更希望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大聲地講出來。

於是,屈原不再整日一個人在林間、溪旁、樹下遊**了,而是常常邀請好友相伴。大夥兒或漫步或圍坐,一同寫文吟詩,言誌抒懷,縱論天下時勢,一個個慷慨激昂,意氣風發。

有一天,江北望霞峰麓的景柏與匯南巴村的昭春結伴來訪,屈原卻不在。屈原的姐姐女媭帶客人到讀書洞、照麵井、玉米田,都沒有找到屈原,最後在香爐坪背後的山坡上找到了他,原來他正在橘林中培育橘樹苗。

那是一處規模壯觀的橘林,橘樹依山而植,層層疊疊,蓊蓊鬱鬱。橘樹枝葉繁茂,葉片肥厚,蒼翠欲滴,泛著油綠的光,青滾滾的枝幹顯示著它的勃勃生機。

三人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相聚橘林,來到一塊林間草坪,他們或坐、或立、或臥,賞橘苗、觀橘林、品柑橘,任思緒馳騁,憑**傾瀉。

其間,屈原出了個“試論七雄天下”的題目,三人一起口頭作起文章來。在醞釀片刻之後,屈原與昭春一起推薦造詣最深的景柏先說。

景柏那天心緒不佳,本不打算吟詩作賦,但是為了不失禮節,隻好借題發揮議論起來,他說:當今天下,七雄並存,各顯神威。為了捷足先登,列國君王爭奪能臣謀士,頗費心機。而七雄之中,各具其長,尤以魏國君賢,齊國民富,秦國兵強,而我們楚國,隻不過國土遼闊而已……

聽了景柏的這番議論,屈原心中很不是滋味,他那顆極強的自尊心被景柏戳了一刀,仿佛流著滴滴殷紅的鮮血。昭春正要插話,景柏又侃侃而談:

自先靈楚莊王後,我楚國日漸衰弱,現已瘡痍滿目,危在旦夕……

屈原覺得,景柏正在長他人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不禁反問道:

縱然如此,又當如何?我輩豈能袖手旁觀!富強的祖國可愛,而危難中的祖國呢?

這一句話勾起了景柏心中的隱秘,他再也不願將苦悶壓在心底折磨自己了,便坦誠地對屈原說:楚材晉用,此乃常事。我已與昭春弟談過,以春秋仲尼先師為榜樣,遊說六國,另擇賢君而事之,完成統一九州大業,以遂今生宏誌!

聽完景柏的一席話,平日裏不緊不慢的屈原,卻顯得異常沉不住氣了。屈原情緒激動,語帶責備地說道:你說的這是什麽話!我們的祖國貧弱,難道就不值得我們為之效力了嗎?什麽叫“另擇賢君”呢?這跟投敵叛國有什麽區別呢?國家越是處於危急存亡之時,我們越是要對它不離不棄,越是要想方設法為君王出謀劃策,好使我們的國家早日渡過難關,這樣我們的國土才能不被其他列強侵犯,我們的子民才可以免遭戰禍,才能安居樂業,難道不是嗎?

屈原萬萬沒有料到,兩位摯友竟然和自己的誌趣出現了偌大的分歧,真是水清能見底,鏡明難照心。屈原縱然心胸坦**,也難以容忍這種見異思遷並拋棄祖國的人。他後悔自己過去隻是在詩文上交往才華出眾的朋友,卻忽略了一個人內心秉承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在這時,女媭送來了酒菜,要弟弟陪客人飲酒詠詩,並走進橘林摘橘子給客人嚐鮮。

三杯酒下肚,沉寂消解,三人間的氣氛又活躍起來了。

三個人喝得興致正濃,忽然有一條雙頭蛇從草叢中竄出,直通屈原而去。景柏眼疾手快,抓起身邊屈原培育橘苗用的鋤頭,狠命打去。景柏的手真準,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兩個蛇頭上,一個既斷且連,另一個則崩離數尺。蛇身先是蜿蜒,繼而**,很快便僵直不動了。

三人碰杯相慶,為感謝景柏舍身相救,屈原連敬三杯,景柏全都一飲而盡。然而樂極生悲,酒落愁腸之後,景柏竟然傷心落淚起來。原來,當地有句諺語:打死雙頭蛇,活不到天黑。景柏正為此而憂傷呢!

屈原不信這些,他借題發揮說:“這雙頭蛇此時爬到這裏,彼時就會爬那裏,到處害人,實在可惡!景柏兄為民除害,怎麽會有災難降臨呢?”

景柏隻顧傷心,沒聽出屈原這話的弦外之音。昭春是個和事佬,他見情勢不妙,勸住了兩位好友,不再繼續喝酒。他以幽默的語言安慰景柏,三言兩語便令其破涕為笑了。

恰在這時,女媭摘來了蜜橘,於是三人品橘作詩。昭春頌揚橘樹之風貌,景柏讚頌紅橘之甘美,屈原則將橘樹的形美質優糅合一處,取象立意,詠物托誌,寫成了一首風格迥異的詩,這就是《橘頌》: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誌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誌,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原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詩的開頭屈原借助橘樹堅貞不移,隻適應南國的氣候土壤,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而“蘇世獨立,橫而不流今”

則表明他想堅持自我,不會輕易改變的誌向。

橘樹有一個天性,就是隻適應於生長在南方的土地上,倘若移植到淮北去,葉子雖然相似,果實的味道卻截然不同了。橘樹的這一特殊習性,在屈原的心目中顯得十分寶貴,因為他是一個愛土愛鄉的人,就算後來遭讒,也堅決不肯離開這塊養育他的熱土。屈原找到了自己品行和橘樹習性的共同點,歌頌橘樹,寄托了自己愛國守誌的情感。

聽屈原講解完這首詩的內涵,兩人明白了他這是要以這橘樹為榜樣,抱定了為楚國鞠躬盡瘁並施展才華的決心。無論時局如何變化都始終不改心中的抱負,這是多麽偉大的雄心壯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