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江南荒僻之地

楚懷王被扣的消息不脛而走,朝野震動。楚國朝中諸臣商議,打算另立新君,以擺脫秦國的要挾。

一天深夜,南後又同靳尚密謀。眼下楚懷王囚於秦國,太子質於齊國,讓子蘭繼承王位順理成章,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次日早朝,靳尚便向公卿大夫提出了這一主張。這時,朝中的許多大臣都跟南後、靳尚一個鼻孔出氣,或為他們的走卒爪牙,因而無不舉雙手讚同。

許多主持正義的文臣武將,雖然義憤填膺,但都懾於他們的權勢,低頭沉默不語。在這眼看就要表決的千鈞一發之際,昭睢挺身而出。昭睢說:

上官大夫之見實屬荒唐,斷不可行。熊橫是楚懷王與公卿大夫議定的太子,隻有太子才是王位的合法繼承者,無端廢黜太子而立子蘭公子為王,於情不合,於理不公。一來天下人不服,二來齊國一定會發兵為太子爭天下,到那時,楚國內憂外患則無法收拾!

靳尚一夥人雖然一肚子不高興,可是昭睢的話句句在理。昭睢是令尹,楚懷王不在,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且兵權在握,是諸侯皆聞的天下名將。因此,靳尚不敢明目張膽地讓子蘭篡權奪位,隻好按昭睢的意見辦。昭睢親自去齊國接回太子熊橫,讓其繼承了王位,是為楚頃襄王。

楚廷之上,是昭睢力排眾議,堅決主張立太子熊橫為王,鄭袖、靳尚和子蘭等人卻將這筆賬記到了屈原的頭上。

在他們看來,令尹昭睢不過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自從楚懷王不準屈原參與朝政以來,屈原的意見多是通過昭睢在朝廷之上申述的,或者麵君進諫。屈原在幕後策劃,昭睢登台表演。

在他們看來,昭睢那通有理有據的、堅決反對子蘭繼承王位的言辭,完全是在屈原的操縱下表演的雙簧,因為昭睢絕沒有這樣的思想與見地。因此,他們對屈原恨之入骨,決心伺機清除他。

楚頃襄王執政以後,鄭袖、靳尚和子蘭等人害怕楚頃襄王了解事實真相,性命難保,於是采取先發製人和惡人先告狀的策略,借血緣之親編造謊言。他們誣告屈原、昭睢等人極力想要立子蘭為王,是他們執意不肯,堅決與之鬥爭,昭睢才被迫前往齊國接回楚頃襄王……如此荒唐的言論,楚頃襄王竟然信以為真。於是他罷黜昭睢令尹之職,以子蘭為令尹。如果說楚懷王頭腦糊塗,那麽楚頃襄王的頭腦簡直是昏庸了。

楚懷王死於秦國,引起了楚國人民極大的憤慨與社會**。人們知道做了令尹的子蘭是害死楚懷王的罪魁禍首,都紛紛責罵子蘭,並寫信給屈原,請他替人民表達要求追究責任的心願。

沉痛和憤怒使屈原的心一刻也難以得到平靜,他便作了《招魂》等詩,表達自己內心的悲痛,也狠狠地詛咒奸臣們的賣國行為,控訴上官大夫和子蘭等人。

《招魂》這首詩一時間在郢城中傳唱開來,常常是一人唱,眾人和,哀婉悲涼,好像在哀歎楚國的命運,召喚楚國的靈魂。

狗總是要尋找主人的,自從子蘭當了令尹,靳尚又殷勤地向他搖尾了。靳尚在街上聽到了《招魂》的歌聲,知道這是出自屈原之手,便匆忙到令尹府去告狀了。

“大人,”靳尚媚態十足地稱呼18 歲的子蘭,“外邊正酣暢地唱著一首詩。”

“一首詩值得大驚小怪嗎?”

“詩詞是這樣的……”靳尚把“這樣”二字加重了語氣,然後背了部分詩詞。

“這是為父王招魂吧?”

“是的。可是人們會想,是誰力主楚懷王去武關赴會的呢?”靳尚眨著像鬼火一樣的眼睛。

子蘭猛然醒悟,為楚懷王送行時的一幕又出現在眼前。

“大人,依我的愚見……”

子蘭揮手示意,不讓他再說下去。

“我自有主意。”子蘭回道。看得出他滿腹的心機。

子蘭來到宮裏拜見楚頃襄王,楚頃襄王正準備出去打獵。

“子蘭,和我一起去吧!今天天氣很好呢!”

“兄王,看來你的興致很高,我不該掃你的興。可外麵正在唱一首詩歌。”子蘭說著背了幾句。

“這是為父王招魂吧?”

“我看還有別的意思,似乎要和兄王的燕樂生活作對比,誹謗兄王忘記了國恥和父仇。”

“啊!這是誰寫的?”楚頃襄王吃驚地問。

“你還聽不出來嗎,自然是屈原了。”

“可是……”楚頃襄王有點兒猶豫了。

子蘭從楚頃襄王的神情中看出,他在念屈原的好處。畢竟是屈原力主奉他為君,是屈原力排齊國的阻撓,助他回來。

如果現在說屈原在誹謗他,他怎麽會相信呢?

上天把聰明賦予了一些人,有的人用來為人民造福,有的人卻用來欺世害人。子蘭便屬於後者。他看透了楚頃襄王的心思,立刻又編造出了新的讒言。

“兄王,你知道屈原助你從齊國回來,別人說什麽嗎?”

“說什麽?”

“說屈原想借這個功勞把兄王掌握在自己手心裏。”

“他看上去不是很忠誠的嗎? 什麽會有這樣的心機呢?”

“忠誠?他那是裝出來的,他就是以此騙得父王的信任,讓父王對他言聽計從的。他慫恿父王和五國聯合,與秦國對抗,可結果怎樣呢?惹怒了秦王,招來了橫禍。”

“哦,原來是這樣。”顢頇的楚頃襄王還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

子蘭看到楚頃襄王已被自己俘虜了,便乘勢來個一不做二不休。

“兄王,此人一日在朝,楚國便一日不得安寧。”

“你是說……”

“放逐他。”子蘭接道。

“可是,罪名是什麽呢?”

“裏通外國。”

楚頃襄王有些猶豫,說此事再作商議。

楚頃襄王執政後,雖然為了給楚懷王報仇,執行過一段聯齊抗秦的政策,但他經不住小人的慫恿與蠱惑,不久便認賊作父,當了秦王的乘龍快婿。這使屈原感到失望和痛心,他多麽希望楚頃襄王能夠牢記國恥家仇,永遠斷絕與秦國的來往,在國內親賢能,遠小人,實行變法圖強的政策,振興楚國,統一天下呀!

屈原不顧朝廷中奸佞小人的打擊與陷害,又給楚頃襄王寫了一份奏章。在奏章裏,他批評了楚頃襄王所執行的錯誤政策,揭露了幾年來朝中奸臣與秦國勾勾搭搭、狼狽為奸的種種罪行,勸諫楚頃襄王堅決為楚國、為楚懷王報仇雪恨。

他還寫了許多詩篇,一並寫入奏章之中。

不過屈原的這些奏章並沒有被送到楚頃襄王手中,而是落在了子蘭手裏,子蘭看後氣得咬牙切齒。加上他聽說屈原在民間作詩諷刺和揭露自己的罪行,詩歌已被廣為流傳,很快就要傳到楚頃襄王耳朵裏了。這使子蘭深感恐懼,他覺得再也容不下屈原了,所以決心立即采取行動,將屈原徹底清除出朝野。

靳尚將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屈原新作搜集起來,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又將屈原的奏章加以巧妙地改造,去掉那些對他們自己不利的東西,喬裝改扮之後,一齊拿著上殿麵君,參奏屈原。

靳尚還在旁邊添油加醋地說:

屈原自恃是楚國王族,一直對楚懷王將其降為三閭大夫一事懷有怨恨,現在又借機攻擊大王,還說大王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不忠不孝,根本不配做楚國的國君。

楚頃襄王聽完立即惱火了,也不看屈原奏章到底是怎麽寫的,便拍案而起,怒罵屈原:

好一個狂妄之徒,真是膽大包天,不懲此人,難消寡人心頭之恨。他簡直是個瘋子,讓他立即去死!

話是這麽說,但楚頃襄王不敢公開殺害屈原,他知道百姓愛戴屈原,齊、趙諸國同情屈原。如果殺死屈原,百姓會暴動,山東各國也會出兵幹預。

於是,公元前296 年,楚頃襄王頒旨,免去屈原三閭大夫之職,立即放逐到江南荒僻之地,如果沒有王命宣召,永遠不得回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