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
與張儀激烈辯論
張儀是魏國人,他與蘇秦都是鬼穀子的弟子,但是他的聰明才智遠在蘇秦之上。
張儀家境貧困,他下山後前往大梁見魏惠王,想要求得宦祿。魏惠王不肯重用,於是他就攜帶著妻子奔向楚國,在令尹昭陽府上做食客,負責招待各國來賓。昭陽率領軍隊伐魏,大敗魏軍,取下魏國的襄陵等七城。楚威王因昭陽功大,將傳世之寶和氏璧賞賜給了他。
有一天,昭陽同眾貴賓遊赤山,丟失了和氏璧,疑心是被張儀盜走,鞭笞他數百下,打得他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張儀病愈回鄉後,半年無所事事,就前往趙國求助在趙國為相的同窗好友蘇秦。蘇秦略施一計,幫助張儀進入秦國,張儀後來成為秦國宰相。
張儀與楚懷王的寵臣靳尚關係非同尋常。靳尚賣國害民,常常通過張儀收受秦國的重禮厚幣。自從鄭袖將廢嫡立庶的重任交給靳尚之後,靳尚的賣國行徑更加有恃無恐。
靳尚借機弄權施術,既騙取了南後的寵信,又從張儀那兒獲得了更多的賄賂。張儀早有許諾,隻要鄭袖能保證楚國親秦而不聯齊,那麽立子蘭為太子的事就包在他身上。張儀代表秦國,而秦國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國家,有它做靠山,鄭袖的心裏就踏實多了。
鄭袖雖不想當國王,卻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她一心想要立子蘭為太子,將來繼承王位,這樣一來,楚國的大權就操縱在她的手裏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不惜任何代價。
隻可惜屈原一心隻在乎國家和人民,不肯與鄭袖做這筆肮髒的交易。鄭袖跟屈原反目之後,由靳尚牽線搭橋,迅速和張儀掛上了鉤,彼此一拍即合。
有鄭袖這棵大樹遮風擋雨,張儀使楚,心中十分踏實坦然。拆散齊楚聯盟,他有穩操勝券的把握。
張儀此番使楚所帶的禮物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還有數車金銀珠玉和西北特產。靳尚、鄭袖、子蘭等人,都是些見財眼開、見利忘義的鼠輩,有了如此隆盛的財寶,加以狡猾的手段,張儀便可把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張儀扮作富商巨賈,帶著龐大的車隊,浩浩****地來到郢都,在一家豪華的旅店住下。從此他便白晝安歇,夜晚活動,邀靳尚等人來旅店密謀。
五日後的一個夜晚,鄭袖秘密接見了張儀,靳尚出席作陪。鄭袖與張儀,彼此早有耳聞,但卻從未見過麵。這次會見,關係到各自利益的成敗,因而他們都十分重視。
張儀手提晶瑩玲瓏、鑲金嵌玉的寶箱,在靳尚的導引下步入了鄭袖的房間,此刻鄭袖正於房內款款踱步。靳尚作了介紹,張儀大禮參拜後,打開寶箱,呈上見麵禮夜明珠和水晶籃。
鄭袖推讓再三,方才收受。將夜明珠放在幾案上,吹滅燈燭,室內一片通明。把水晶籃懸掛在窗旁,頓時清風習習,異香醉人。鄭袖雖貴為南後,主宰著楚宮,但這樣的奇珍異寶,她還是第一次見到。
一丘之貉,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一直談至子夜過後才散。他們所談的內容不外乎秦國的強大是楚國的堅強靠山,楚國隻有死心塌地依靠秦國,才能夠生存與發展。齊國是靠不住的,楚國想要取得秦國的信任,就必須與六國解約,尤其是堅決反對齊國。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排斥乃至清除朝野中的親齊派、合縱派,特別是屈原,有他在,秦楚就休想結為兄弟之好。
在如何對待秦國和齊國的問題上,楚懷王常常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目前隻有依靠南後鄭袖。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隻要鄭袖能勸說楚懷王改弦易轍,與秦國結成金蘭之好,那麽,張儀以政治家的人格為保證,秦國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後盾,在適當的時候廢熊橫而立子蘭為太子。這樣,楚懷王作古之後,楚國的天下就操縱在鄭袖母子的手中了。張儀親口許諾,而且信誓旦旦,了卻了鄭袖的一樁心事。
之後,張儀堂而皇之地以秦相國的身份,開始了他正式訪楚的國事活動。
張儀大禮參拜,楚懷王還禮讓座,二人分賓主坐定。張儀受秦惠王之托向楚懷王問安,楚懷王致謝,詢問秦惠王的近況。寒暄品茶之後,張儀便向楚懷王獻寶。
楚懷王本就是個貪財圖利、見錢眼開的人,見有稀世珍寶到手,自然欣喜若狂,對張儀表現出誠摯與友好的態度。
誇獎張儀不計前嫌,為秦楚友好而周旋奔波,是一位難得的濟世賢才。
楚懷王的頭腦十分簡單,他根本沒有想到,張儀突然造訪,且敬獻厚禮重寶,是否會有什麽陰謀呢?他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呢?楚懷王不僅不假思索、不做分析,不與卿相文武協商,還輕而易舉地表示,想要授張儀相印。
張儀見重寶打動了楚懷王的心,征服楚懷王不費吹灰之力,不由得暗自慶幸,無限欣喜。張儀彬彬有禮地向楚懷王拱手說道:
當今天下,七國爭雄,強者莫過於秦、楚、齊三國,秦和於楚,楚必強於齊;秦和於齊,齊必強於楚。臣身為秦國國相,最了解吾王之心。秦楚相鄰,兄弟之誼,源遠流長,且曆代皆有聯姻,所以吾王願世代與楚友好,結為骨肉之盟。齊國是東方的海匪盜賊,自從齊桓公、管仲以來,齊國東侵西掠,嗜殺成性,所以吾王恨之入骨。
今齊楚聯盟,吾王不悅。如果楚國能與齊國絕交,吾王不僅願與楚國永結兄弟之好,還要歸還方圓600 裏的商於之地,以表誠摯之敬。如此一來,楚不僅可獲得方圓600 裏的膏腴之地,還可取得吾王的信任與支持。
有秦國作兄弟,天下列強,誰敢虎視眈眈於楚國?臣想,如此一舉兩得之美,大王何樂而不為呢?
楚懷王既貪心,又無政治遠見,他看不清列國形勢,識不破秦國的陰謀,猜不透張儀的騙局,被張儀的甜言蜜語所惑,隻覺得不費一刀一槍,不損一兵一將,便可取回方圓600 裏的商於之地,如果不接受,簡直是十足的傻瓜。
之前,楚懷王統率六國之師攻伐秦國,這是他的輝煌壯舉和無上榮耀。然而那次興師,六國各自為戰,各懷鬼胎,都怕消耗和損失自己的實力,像一盤散沙。兵至函穀關時,秦國出師抵敵,六國皆引兵而歸,秦國奪得楚國方圓600 裏的商於之地,這是楚懷王的莫大恥辱。
從那之後,楚懷王晝夜想著兵敗失地的恥辱,一心想再興師伐秦,奪回失地。而今,不費唇槍舌戰之勞,秦惠王竟派人登門奉還失地,豈不是天賜洪福?正如張儀所說,如此一舉兩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他輕易相信了張儀的謊言,答應與齊國絕交,同秦國結盟。
屈原一聽,連忙起身反對道:“大王,這萬萬不可。秦國是畏懼我們齊楚聯盟,六國合縱的力量,才派張儀來商談秦楚結盟之事,目的是要毀掉合縱,好對我們進行各個擊破。
大王千萬不要上當啊!”
見屈原這麽說,張儀害怕楚懷王會後悔,連忙對靳尚使了個眼色。靳尚會意,便對楚懷王說道:“大王,秦楚結盟既可保我邊境平安,又能收回方圓600 裏的商於之地,有百利而無一害。屈原這麽說,無非是因為他向張儀索要那一雙白璧還未送到他的府上罷了。”
楚懷王聽後頓時氣得七竅生煙,命人將屈原趕出宮外。
屈原被莫名其妙地趕出宮門後,久久不願離去。他幻想著楚懷王能夠回心轉意,希望楚懷王還能記得他們曾經說過要用改革振興楚國的誓言。可是直到天黑,楚懷王還是沒有改變主意召他回宮。
屈原絕望了,他失魂落魄地走在郢都的大街上。看著城中的繁華景象,想著自己現在落魄的模樣,屈原不禁悲從中來。屈原知道,他苦心經營多年的變法改革就要被擱淺了,而他一直想要振興楚國的理想也將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