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文化的傳播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之前,吐蕃盛行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它起源於古象雄的岡底斯山(今西藏西部的岡底斯山)一帶,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倡導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著自己圓滿成佛訣竅,是吐蕃最古老的佛法。

輝煌燦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雍仲本教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藏文化、藏傳佛教的源泉,它在生活民俗、禮儀規範、天文曆算、藏醫、藏文、宗教信仰、政教製度,以及歌舞繪畫藝術等方麵,都對早期藏地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直到7 世紀中葉,鬆讚幹布娶了尼婆羅國的墀尊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後,吐蕃才開始慢慢接觸尼婆羅係佛教、漢傳佛教。

兩位公主和鬆讚幹布能夠在吐蕃成功地弘揚佛教,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他們處理好了佛教徒與當地本教教徒的關係。比如,兩位公主和鬆讚幹布曾經遷就本教,在建寺方麵采用了許多本教的文化元素。

在吐蕃,文成公主還改變了漢地佛教的戒律戒規,允許僧人信徒食肉。因為牧區的牛羊是牧民們最重要的生計,乳肉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吐蕃教徒很難堅持不吃肉的戒條,所以文成公主就因地製宜地做了變通。

還有一點就是對佛經的翻譯工程,無論是文成公主帶去的漢譯佛經,還是梵文佛經,不翻譯成吐蕃文是難以流傳的。所以,從鬆讚幹布開始,當地的學者便用新創製的吐蕃文譯經,譯成的吐蕃文的佛經稱為《甘珠爾》。《甘珠爾》工程對藏傳佛教的流傳影響很大。

藏傳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吐蕃的法製建設。

鬆讚幹布即位之初,吐蕃幾乎沒有成文法律。文成公主來到吐蕃後,開始勸說鬆讚幹布立法。鬆讚幹布參照佛經上所說的十善戒,製定了幾項法律,如:鬥毆者要受到罰,殺人者要償命,盜竊者要加八倍罰款,**者要斷肢體並被流放,欺妄者要割舌。

鬆讚幹布後來又創製了十六條社會倫理法:一是敬信三寶(指佛、法、僧三寶);二是修行正法;三是孝敬父母;四是恭敬有德;五是敬重尊長;六是交友以信;七是利益國人;八是心性正直;九是景慕賢哲;十是善用資財;十一是以德報恩;十二是秤鬥無欺;十三是不相嫉妒;十四是不聽婦言;十五是和婉善語;十六是心量寬宏。

文成公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吐蕃傳播佛教向善的信仰,幫助鬆讚幹布贏得了觀音化身的美譽,不僅成就了夫君的事業和聲譽,也造就了自己作為綠度母的菩薩形象,因而深受廣大吐蕃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