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絲綢、農作物、茶、造紙術

鬆讚幹布初次見到文成公主的送親隊伍時,就被唐朝華麗炫目的服裝折服了,感到自己族人的衣服過於簡陋。

到了邏些城後,文成公主將使者從唐朝帶來的蠶種分發給百姓,親自教他們如何養殖。不久以後,文成公主和從長安來的工匠們,便教會了吐蕃人用蠶絲織布、用綢緞裁剪衣服的方法。直至如今,藏族男女仍然會穿使用錦緞材料織成的華麗衣袍。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前,那裏的牧民的飲食一般比較簡單,除了奶、肉,很少有蔬菜和水果。這樣的飲食結構,不利於身體健康。

文成公主到吐蕃時,帶來了許多糧食、蔬菜的種子。這些種子在日後開花結果,由此帶來的各種食物不僅是她自己的生活保障,也豐富了吐蕃人們的飲食。在如今的玉樹,還流傳有公主教當地人們種菜種糧的故事。

此外,文成公主也把飲茶之風傳入了吐蕃,她還發明了酥油茶。在文成公主入藏以前,吐蕃地區不產茶。自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皇宮的貢茶,其稀罕程度大有“蕃人食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的說法。唐朝皇帝的女兒愛喝茶,就起到了“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的作用,而迅速地在吐蕃地區得以傳播。

香噴噴、油滋滋的酥油茶,是文成公主經過反複調製後做成的。酥油茶的製作工藝簡要如下:將煮沸的茶水倒入酥油桶內,加入適量的酥油、鹽,用桶內的木杵上下搗拌,使茶水、酥油、鹽交融成乳狀,烤熱飲用。

酥油茶的營養價值極高,又有茶飯合一的妙處。藏族同胞是離不開酥油茶的,因為他們多食用肉、乳品,需要茶來幫助消化。這樣一來,他們就養成了“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

的生活方式。

吐蕃造紙術的發展,也和文成公主密不可分。

原來的吐蕃人隻知用刻木辦法記事,根本不知道用紙。文成公主上書唐太宗,請求他派出造紙的工匠到吐蕃傳授技術。

當時,正趕上唐太宗病亡,剛即位的唐高宗看到文成公主的上書後,立即選派技藝高超的工匠帶著造紙工具,前往吐蕃地區建立造紙工場。

然而,吐蕃的高原氣候和內地的氣候有所不同,那裏既沒有竹子、楮皮,也缺少破麻布、舊漁網等造紙材料。造紙工匠進入世界屋脊吐蕃後,隻能就地取材,發掘新材料。最終,他們在山區的高地上找到了當地的一些樹種,采取其皮作為造紙材料。

在抄紙(將紙漿製成紙張的工藝過程)方麵,工匠們剛開始使用的是自己帶去的竹簾抄紙法。

後來竹簾因使用過久而磨壞了,工匠們就改用原始的麻布簾抄紙法。由於麻布簾很長,一般在一丈左右,所以工匠們隻能在小溪水麵上進行抄紙,這樣造出來的紙張也比較稀薄。

後來,工匠們又改進了麻布簾抄紙法,造出了厚而韌、表麵光滑的紙張。這種紙的兩麵都可以寫字,從而大大促進了吐蕃的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