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在玉樹停留了兩個多月,受到了當地藏族群眾的愛戴。當她打算離開此地時,當地群眾都紛紛跑來挽留。

一位老阿媽拉著文成公主的手說:“你沒吃的了,山坡上有肥壯的牛羊;你沒穿的了,我家有擋風的皮襖。這裏天氣暖和,風景美麗,為什麽就留不住你呢?”

文成公主動情地答道:“我喜歡這裏的山和水,我不願離開這裏的人和地。但是,我已經在這裏住了很長時間,如今讚普要我返回邏些,我又怎能不動身呢?”

老阿媽一看看留不住文成公主,就不禁哭了起來。文成公主想了想說:“老人家請不要哭了,我想了個讓你天天看見我的辦法。”

說著,文成公主站起身來,用她纖細的手指在石崖上畫了又畫,石崖上立刻浮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像來。老阿媽走到石崖前一看,這個畫像和文成公主一模一樣,她又驚又喜,忍不住動手撫摸起來。等她回頭時,文成公主已經上馬動身了。

於是,老阿媽流著淚將文成公主一直送到了貝納溝口。

後來,當地群眾對文成公主充滿了思念,他們鄭重地保留著文成公主所住過的帳房遺址,甚至還把她的足跡和相貌都刻在了石頭上,以便能夠時刻看見她,想起她。

在貝納溝的不遠處有一座褐紅色、精巧玲瓏、幽靜雅致的小寺院,裏麵有聞名遐邇的文成公主廟。相傳它是由後來入藏的金城公主主持修建的,是為了保存文成公主遺留下來的雕像。

相傳,唐蕃再次聯姻時,金城公主重走文成公主入藏之路。路過此地時,她發現文成公主遺留下來的雕像造型獨特,頗為壯觀。為了不使文成公主的功德被風雨剝蝕,金城公主就讓人建了這座廟宇,並命名為文成公主廟。此後,這座廟宇作為頂禮膜拜文成公主的活動場所,被人們保存了下來。

文成公主廟的廟堂,設計巧妙、造型奇特、別具一格。廟堂共分三層,內部實為一堂,第一層是雙開的大門,第二層是巨大的雙扇藏式窗戶,第三層又開一排六扇藏式窗戶。這兩層窗戶完全是一種別出心裁的裝飾,平時並不能開啟。

廟宇的窗子和牆壁都是褐紅色的,天晴日麗時遠望廟宇,就會看到紅光閃閃的景象,猶如赤霞一片。在廟宇的頂部,有一顆老態龍鍾的古柏樹,它挺立在岩崖之上,仿佛是蓋在廟宇上的一把保護傘。

廟堂內正上方的岩壁上,有九個巨大的佛像浮雕。佛像由幾隻背向伏臥呈蓮花寶座狀的雪獅馱著,寶座又由兩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主佛即大日如來佛,位於正中,高七米多。主佛的佛麵五官端正、眉目清秀、雙目正視,顯得神態端莊穩重,性情嫻靜慈祥。

在主佛像的兩側,各有四尊高約四米的菩薩像,分上下兩排站立在小蓮花座上。這八尊菩薩也都身著對襟翻領胡服。他們個個手持寶物,有的手拿蓮花,有的手持金剛杆,有的手捧海螺,有的手托寶瓶,有的手端如意寶食碗,有的手握七星尚方劍,姿態各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主佛與八尊菩薩的排列對稱協調、整齊有序,生動地表現了古代的尊卑關係和等級關係。整組浮雕佛像,依山就勢,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構圖新穎。人物造型大方,體態豐滿,容貌秀美,形神兼備,立體感很強。堂內暗淡的光線和嫋嫋的香煙,給人一種飄飄欲落之感。

佛像兩邊,從上至下雕有三尺寬的藏式花邊圖案,它們與佛像群融為一體,整個浮雕充分顯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藝術水平。大日如來佛像下有一小泉,常年往下滴水,其味甘美,被當地人視為聖水,管廟的僧人常常會友好地接水讓遊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