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夢

大鵬終展翅

失去愛妻的李白心情更加惆悵,他決定到北方遊曆,他首先來到太原。太原是當時的北方重鎮,唐朝先祖興起時就是以此為根據地,後被定為北都。當時,李白的從兄李舒是太原的主簿,他熱情地款待了李白。同時,李白又遇到了在洛陽時的舊識譙郡元參軍。

在這一段時期,李白常出入官府,每每受到官場人士的禮遇。有一日,李白與李舒、元參軍等人應邀前往參加一次盛大的官宴,與會人士都是達官顯要。在正式宴飲之前,主人還安排了一次精兵的演練。

李白在這支精兵的隊陣中發現一位士兵,氣宇軒昂與眾不同,帶著一股不馴的傲氣,似乎以身處於這種表演的行列為恥。

這種神態似乎與李白的秉性產生了一種應和,於是在演練完畢後,李白不惜以貴賓之尊,親自去與這位士兵交結。這人便是郭子儀,誰也不會想到,他會成為日後威震天下的汾陽王。

此時郭子儀尚未發跡,僅是侍衛部隊中的一員小卒,由於性情急躁,且不拘小節,所以常得罪長官,屢受刑責。李白見了郭子儀後,從他不凡的氣宇中看出他是將帥之才,前途不可限量,將來必成大器,隻是目前困頓此處,誌向不得伸展。於是李白對郭子儀產生了英雄相惜之誼,郭子儀若有錯失,李白總是替他向上司求情,免其責罰。不僅如此,李白還多次央請上司多多擢拔郭子儀。

雖然李白結交照顧郭子儀純粹出於一股惺惺相惜的真摯心意,並不冀求將來能從他身上獲得什麽回報,但是郭子儀深感李白的知遇之恩,視李白為知己、恩人,時時刻刻都存有報恩之心。也就是因為這一段善緣,使李白日後逃過了殺身之禍。

自從許藍仙離世以後,李白總是難以暢懷,與朋友相攜遊玩時也時常麵露悲傷。為了排遣李白心中的抑鬱,元參軍時常盡地主之誼領著李白遊山玩水,並介紹了一位劉姓的女子給李白。

這位劉姓女子乃是一落泊貴族家裏的小姐,曾祖是朝中的高官,傳至父親時因罪被除去官籍,再加以兄弟揮霍成性,所以家道已經敗落,但她仍不失為一位出身良好的女子。

李白認識了這位劉姓小姐後,經常相偕出遊,互訴苦悶,以稍解胸中鬱悶。但李白對許藍仙仍是不能忘懷,因此他與這位劉小姐僅止於兄妹之情。當他辭別太原的友人前往齊魯後,這段感情也就終結了。

李白此次前往山東,是因為他聽說“當世第一劍”裴旻任職於北平府,於是前去拜訪。裴旻以劍術聞名,他是李白最為崇拜的劍客,李白專程前往山東也是為了想與他切磋劍術。

齊魯臨海,與外界交往頻繁,而且域中多名山大川,所以高人隱士特別多。李白本身在這方麵的根基也不差,但此時的他已深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他一到山東就到各處打聽此中高手的居所,親自拜會,並時時向他們求教請益。

在親去拜訪裴旻之前,李白寫了封信向這位“當世第一劍”殷切致意,懇切地表示願意投於門下,這封信函文筆優美,筆法遒勁,裴旻甚是喜愛。李白當時的詩名已頗為響亮,裴旻當然樂於與他交往,能有這麽一位名詩人拜在自己的門下,裴旻自己也甚感榮耀。

李白這次來齊魯之地還有另一個原因,他最崇拜的魯仲連便是齊地人,所以他以能踏上這位英雄人物家鄉的土地為榮。

來到了魯仲連的故裏,他自然要去憑吊一番。但由於年代久遠,這裏已不複當年的景致了。雖然如此,李白仍以詩表達了自己無限的敬意: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人,拂衣可同調。

——《古風五十九首》之十

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誰雲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

錯落石上鬆,無為秋霜折。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

——《別魯頌》

李白除了才氣頗高之外,還喜愛雲遊,不管到什麽地方,他必定先把這塊土地踏遍,看過這地的山水景物。這種雅好使他觀察事物頗為洞徹,這對他文學的創作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東魯周邊名山和古跡都被李白遊遍了,而且他隨時在遊賞中將所看、所聞、所感寫成詩篇。李白到了山東後,一直住在任城,他在汶陽購置土地,為自己造了一間精巧的雅築。

他自幼便喜歡飲酒,到了任城後,閑來無事,便又在當地臨河興建了一座酒樓,每天和同好宴飲其上,賦詩作對,飲酒作樂。這座酒樓後來成了當地的名勝,文人墨客,凡是到了任城,都會前往憑吊。

李白在任城住了幾年,這期間他除了以詩酒會友和遊山玩水外,還常常上徂徠山去拜訪隱居在那裏的韓準、孔巢父、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人。

徂徠山位於山東省泰安縣東南,山上有紫源池,山下有白鶴灣,一溪流水,澄澈蜿蜒如帶,山間時時彌漫著霧氣,真有如人間仙境一般。李白與韓準、孔巢父等人常聚在徂徠山下的竹溪,並在此結社。由於一夥人對仙道、詩文、酒樂都有雅好,所以經常輕搖羽扇,談玄論道,人手一杯美酒,酣歌醉舞,酒過數巡後詩興大發,便爭相吟對,揮筆賦詩。這種悠閑風雅的生活令當時的人們羨慕不已,而他們的詩賦也都很出色,廣受讚許,所以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李白曾有詩作述及他們的交情與當時的生活:

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岩戶。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孔侯複秀出,俱與雲霞親。

峻節淩遠鬆,同衾臥盤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

昨宵夢裏還,雲弄竹溪月。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別。

雪崖滑去馬,蘿徑迷歸人。相思若煙草,曆亂無冬春。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李白初到任城之時,仍十分懷念許藍仙,所以心情一直無法開朗,常在知交友人前一再提起她、悼念她。他的友人除了一再地慰恤他外,還在一次盛宴中介紹了一位孟姓女子給他,這位孟姓的姑娘出身魯地的名門,從小就熟讀詩書,對李白的詩名頗為仰慕,如今親睹李白,見他一副灑脫倜儻的模樣,而且談吐間又有著異於常人的豪邁和超拔,不免芳心暗許。而李白經曆了長期的抑鬱,也亟待一位聽他傾訴的人來相伴,所以在友人的撮合下,李白便和這位孟姓小姐結了婚。

婚後,李白的生活倒也還算美滿,也暫時結束了漂泊雲遊的歲月,重享他失去了多時的天倫之樂。他們共同生養了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有妻女和徂徠山上誌同道合的逸友們,李白在任城一待便是數年,在這期間,他沒踏出齊魯一步。可是李白雖然暫時生活在這一種甜蜜安逸中,日日飲酒賦詩,但在他的心靈深處仍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而此時的唐王朝隆盛之世已過,國勢已開始走下坡路,當年盛氣淩霄、英明有為的唐玄宗已漸入暮年,他似乎十分滿意大唐在自己手中所達到的盛況,於是開始耽溺於酒色,常數日不朝,將政事交與親信,不再有勵精圖治之心。而此時朝中的權臣大多為奸佞之人,所以朝政被搞得烏煙瘴氣,已露頹敗之跡象。

李白目睹朝廷中奸佞妄為,致使冤獄連連,生靈塗炭,他潛在的那股行俠好義的性格經長期的掩抑又複蘇了,他抱著一股悲天憫人、替天行道的俠義銳氣,決定要前去進謁當時的奸佞之首——李林甫。

李白此次前去謁見李林甫並非像往常般投刺求見,而是完全的一副俠客做派。他手持著一塊長形的木板,上麵寫著“海上釣鼇客李白”,徑直前往相國府,叫相國府中的童仆將木板轉呈給李林甫。

那位童仆將木板攜往府中,呈給李林甫。李林甫見了頗感詫異,想不出來者究竟是個什麽人,便向前來通報的童仆詢問。

“他身著青衫,腰間佩一長劍,看似一個俠客浪人。”童仆答道。

這更令李林甫感到奇怪,心中暗忖著:“一介布衣要謁見相爺竟然這樣裝扮,這人也未免太狂妄了!”但出於好奇,李林甫還是決定接見這位“海上釣鼇客”,於是吩咐下去:“把他身上的寶劍繳下,帶他上來。”

李白於是交出身上的寶劍,被帶進了相府。李白雖然常進出官府,但他從未見過像這般華麗的府第,屋中雕梁畫棟,煞是壯觀。

李白見了李林甫,僅施了個拱手禮。

“你就是海上釣鼇客——李白?”李林甫打量著李白問道。

“在下正是李白。”

“坐。”李林甫要李白坐在下手的一把椅子上,李白也就不客氣地坐下了。

“先生,你臨滄海釣巨鼇,是以什麽東西做釣線和釣鉤呢?”

李林甫帶著調侃的口吻問道。

李林甫是相爺之尊,而李白隻不過是一位江湖中的遊俠劍客,且還帶著濃重的寒酸氣。於是,李林甫便以一種輕蔑而好奇的態度麵對眼前這個“釣鼇客”。

“我臨滄海釣巨鼇,是以海中的風浪來逸揚我的情趣,以朗朗乾坤來縱展我的宏誌,而以天空中七彩的虹霓為我垂釣的絲線,以天上皎潔的弦月作為釣鉤。”李白不假思索,朗聲回答。

李林甫對麵前這位神情自負、態度從容、口齒伶俐的遊士甚覺驚訝,過了半晌方又問道:“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那又是以什麽東西為餌來垂釣呢?”

“將以天下為非作歹、不義不仁的人為餌。”李白提高聲調,緩慢而清晰地回答。

李白這種涵蓋天地、氣吞萬物的豪情和義正詞嚴的答語不禁使這位當時的奸佞權相為之一震,他無言以對,隻能目瞪口呆地愣在那兒,恍惚間,手中的茶杯竟然不慎掉落,摔得滿地碎片。

立於一旁的侍衛看到這情景也不禁悚然而驚。廳中出現了好一陣子令人難耐的沉悶,而後才有一位仆役上來將地上的茶杯碎片清理幹淨。李白似乎早已料到李林甫會有這般的驚悸反應,他仍是一臉的悠然。待一切都恢複了原狀,他便更進一步地向李林甫陳述目前社會的腐敗和不平,以及他自己的政治抱負,且在話中一再地暗示李林甫,今日民生的疾苦是在位者應負起的責任,如果不趕緊設法改善,仍一味地鑽營私利,則將不為天下的正義之士所容。

李白陳述完,便起身向李林甫告辭,李林甫這時似乎回過神來,連忙起身,以先生之禮來送別李白。

李林甫並沒有因為李白的一片忠誠而稍作改善,權勢與財富蒙蔽了他的良知,他在朝仍一味地嫉賢妒能,排除異己,使民生更陷入水深火熱中。

李白在任城住了五六年後,又興起了雲遊之心,決定南下吳越遊曆,而這次吳越之遊很特殊,因為他是攜帶妻子和兩個兒女同行的。

在會稽,李白認識了道士吳筠。吳筠從小便閱遍經籍,工於詩文,曾作《遊仙詩》闡述自己的思想,作《覽古詩》憑吊古聖先賢,又作有《高士詠》,歌頌古今高士。但他幾次考取功名都未能及第,最後入嵩山做了道士,此後南遊天台,觀滄海,與名士相交遊。雖然未能進士及第,但他的詩文非常有名,連皇帝都知曉,唐玄宗曾遣使召他入京,在大同殿接見。

有一次,玄宗召他入宮向他問道,吳筠說:“天下能夠深曉、通達於道的,隻有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經》),而其餘的著述不過是在浪費紙墨罷了!”

又有一次,玄宗問他神仙煉丹的事情,他則回答說:“這是一般市井百姓和野居的人才關注的事,身為一國之君豈能費心於這方麵?”吳筠的耿直性情並沒有為自己招來禍患,唐玄宗為此更加器重他。

李白在會稽結識吳筠的時候,吳筠正隱於天台山,李白仰慕他的詩名和道名,遂前往拜訪,並且結為好友。李白雖以詩文聞名天下,但他看了吳筠那高絕悠渺的詩作後,拜服不已。

吳筠也對李白的仙姿奇才十分讚賞。李白與吳筠兩人性情相投,所好相合,所以他們經常在一起說玄論道,清談老莊,交情也就日漸堅深。

這一年,吳筠又被唐玄宗召見,他到了長安後,對於李白這位雖是新交但友情深厚的朋友極為掛念,也深知好友的誌向,於是在玄宗麵前力薦李白。另外,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在皇帝麵前對李白頗為稱道。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異母的妹妹,由於自幼雅好仙道,所以自願出家為女道士,號持盈法師。唐朝女道士不同於後世的女尼,她們不必苦守清戒,而當時的王侯大戶的女眷常以出家為一種既時髦而又體麵的事。李白早先曾經與玉真公主有過交往。

由於吳筠和玉真公主的聯薦,玄宗遂下詔征李白進京。

李白這一生並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奢望,但他一直企求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宏圖大誌。他早年曾寫了不少表白心誌的詩文,投刺於顯要,但一直都未能如願。這次蒙詔入京,對於飽經挫折而幾將退縮的李白而言,不啻為一劑興奮劑。

李白接到了詔書後,立即置備酒宴,歡飲了一番,這位年逾四十的詩人,在那一刻又歌又舞,雀躍不已。他認為這次蒙詔入京,必可一償夙願,他懷揣著被自己一遍遍美飾了的夢想,想著光明的未來,不覺感歎自己這隻蟄伏已久的大鵬終於振翅翱翔了。在臨行前,李白再次借助詩歌的方式一抒心中的喜悅之情: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

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

——《別內赴征三首》

李白就這般滿懷欣喜地辭別妻子兒女,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