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與真人

李白與許藍仙的共同嗜好就是求仙學道,婚後二人遍訪名山去尋找高人異士。當時有一位舉國聞名的女道士,名叫李騰空,她是權相李林甫的女兒,雖生於富貴名門,卻極厭惡人間的功名利祿。她自幼便寡欲而慕仙道,經過多年苦修後成道。李騰空煉製丹藥,常為百姓救苦療疾,備受敬重。

許藍仙自幼體弱,患有肺病,於是李白一為慕其仙道,二為求其方術為妻子治病,不辭辛苦,帶著妻子跋涉千裏前往廬山求訪,卻撲了個空。原來,李騰空見慕名上山拜訪者日漸增多,攪擾了自己清淨脫塵的生活,為避俗人,李騰空幹脆出山雲遊去了。

李白求訪不成,但卻留下了《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兩篇佳作,描述他這次廬山之行與妻相悅的情思,也就因為這兩首詩作,才使後人得知李白有這麽一位與他一樣喜愛神仙道術的妻子:

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

若戀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

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這次往廬山訪李騰空未果,並未減低李白訪仙求道的濃厚興致,他一有閑暇便往各大山林去走訪。當時有位舉國聞名、道行高深的紫陽先生在神農故裏講道,吸引了很多人跟隨他學道,極盛時這位紫陽先生的弟子曾達3000 多人。

據傳這位紫陽先生姓胡,幼年即出家學道,12 歲時絕棄人間煙火,每日以鬆果及霞氣果腹,20 歲漫遊衡山,後被朝廷召去做官,但紫陽先生旋即辭官,而學道於李含光,深得其真傳,承其衣缽,講道於江夏神農故裏。

李白也想聽這位紫陽先生講道,得知這位高人的居處後,李白便離別妻子,整裝前往拜訪。他到了江夏見到了紫陽先生。

李白深得紫陽先生賞識,除一般的講道外,還常與先生及其他弟子齊聚一堂,論道談玄。他在《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中曾言及:“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李白在這裏遇到了很多心靈相契、誌同道合的夥伴,其中與李白相處得最融洽的便是元丹丘。元丹丘道名霞子,是紫陽先生的入門弟子。他生性淡泊名利,舉止安詳,氣度軒昂,且學富五車,涉獵廣泛,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李白與元丹丘不但誌趣相投,而且親如手足,李白曾於詩作中說:“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吾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

他們常在一起談論玄學,這使李白受益良多,每次與元丹丘談玄論道後,李白總覺得心神逸揚,通體舒暢,很多執念都在元丹丘的一語或一字間豁然開朗。李白曾作詩一首,敘述二人相聚談說玄虛的情形: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

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怡然青蓮宮,永願恣遊眺。

——《與元丹丘在方城寺談玄作》像李白這般恃才狂傲的人是很少會歎服他人的才識的,但對元丹丘,他可真是至誠地悅服仰慕,尤其對元丹丘遁隱山林的心誌和生活更是羨慕讚賞有加。他們時常結伴雲遊,促膝長談,終其一生都交往密切。

由於仰慕元丹丘,李白後來一度想偕妻子到嵩山與元丹丘同遊共處,但終因種種現實困難而無法如願。

紫陽先生在當時是舉世聞名的高士,而元丹丘為其最得意的高徒,當然也備受崇仰,朝野上下爭相禮遇。此時李白的詩名正盛,也是人人爭相邀請的對象,但李白傲骨天成,凡俗之人他盡看不順眼,來邀訪者,一概被拒。後來人們知道了元丹丘和李白的交情,便常通過元丹丘來邀請李白。

有一天,元丹丘與李白應安州郡督之邀,前往赴宴。這位安州郡督姓馬,人多尊稱為“馬公”。在宴席中達官顯貴齊聚一堂,這位馬公素仰李白詩名,對李白特別禮遇,不但當著眾貴客讚譽李白為“奇才”,還向席中一位長史推介李白。馬公以郡督之尊,而對一個布衣詩人如此看重,使得一向狂傲不馴的李白也不禁感激莫名。但李白依舊推辭,不願出仕。很多人不明白,李白為何隱而不仕。對於李白的心態,有一首他當時作的《山中問答》最能說明: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誌向高遠,不在小就,因而當有人問起李白何故隱而不仕時,李白便“笑而不答”以示深遠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