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償的夙願

李白自獄中出來後,對於友人們的鼎力相助銘記於心。當時他雖已出獄但仍是戴罪之身,等待最後的判決。宋若思對李白的確是仁至義盡,他不但將李白營救出獄,且上書皇帝推薦李白,但因永王案牽連廣大,所以肅宗並未赦免李白的罪,而作為“叛臣”,李白獲得的唯一刑罰就是——斬首示眾。

當李白知道自己將受斬首之刑時,內心波濤起伏,無法平靜,他忽而仰天長嘯,忽而低頭飲泣,並常一個人默然地取酒獨飲,彈琴吟唱,神色黯然。

李白素日結交的朋友們得知李白受難,無不竭盡所能,到處奔波加以營救,但都無法使肅宗改變主意。就在一切似乎都趨於絕望之時,曾受李白恩遇的郭子儀適時地向李白伸出了援手。他的出現真如天神一般,有效地扭轉了局麵。

當年李白北遊太原時,郭子儀還隻是無名小卒,如今他因平定安祿山之亂有功,而被封為汾陽王,皇帝對他恩寵隆盛。

郭子儀得知李白因永王事件被判斬首之刑,忙前去求見皇上,請求肅宗免李白一死,他願拋卻官爵代李白贖罪。肅宗見汾陽王一片赤誠,竟願為朋友舍棄自己出生入死才得到的功名富貴,十分感動,於是親下赦令,免去了李白的死罪。

李白終於躲過一死,幸免於難,但他仍被判處流放夜郎。

此時的李白已是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人,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偏遠的夜郎。他年輕時曾浪跡天涯,可那時一身了無牽掛、恣意快愜,如今在飽受風霜,且一切希望和幻想都落空之時,卻要以罪臣之身被驅逐出中原。愴然無措之下,李白孑然地踏上了被放逐的旅程。

由於李白遊蹤遍天下,且性格豪放,在各地結交了不少朋友,所以流放夜郎途中,每到一地都有人為他送別,而他也必作詩答謝,他在詩中道盡了一顆衰老哀愁的心靈的呐喊與不安。

公元759 年春天,中原地區久旱不雨,河幹田枯,百姓陷入朝不保夕的艱苦困境,有人認為這是國內連年來的動**引起了天怒,所以力陳天子舉行大赦以平息上天的怒氣。

這時李白正在流放夜郎途中,當他得知皇上頒下了大赦的旨意,自己即日便可獲釋,那顆早已如灰燼般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李白一得赦令,便迫不及待地沿江轉回到潯陽、江夏、嶽陽。他曾有一首《早發白帝城》記述他出峽的情形,詩中充分地展現著詩人的喜悅與蓬勃洋溢的生命力,如今已成為傳世佳作: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後第二年,曾作詩《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遝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作者在詩中以“今日之我”笑“昨日之我”,有如發了一場瘋癲的大夢。李白回到了荊楚,他那長期飽受煎熬的心靈此時獲得了完全的開脫與解放。他在江夏、嶽陽等地盡情地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經曆了這一次大波瀾後,李白在詩文的創作上也更有成就,從這些詩作中,似乎可以挖掘出一個剛剛複蘇且躍然生動的靈魂。

李白似乎從來沒有為錢財煩惱過,但當時正值大亂過後,他不該再像從前那樣揮霍無度了。但是李白仍舊揮金如土,他為了能盡情歡樂,往往一擲千金,毫無吝惜,所以經常捉襟見肘。

數度被現實的利刃刺傷的李白在經過一段時期的酣醉沉淪後,試著去追求另一種心情的舒展和寄托。當時他得知元丹丘已遷居到河南葉縣的石門山,便生出一股欲往石門山與元丹丘一同隱匿山林的衝動。但仙道之事畢竟隻是一種幻想,太清三界固然值得向往,而現實中也有許多事情必須顧慮,難以割舍的情愫羈絆著他,牽引著他。

李白對現實政治已痛恨失望到極點,但天真純然的他也會因一點點的小火花而再度燃燒起對理想的熱情。公元761 年,安祿山部屬史思明之子史朝義領兵南下,戰火又起。朝廷恐怕戰禍擴大蔓延,忙派李光弼為統帥,領兵前往鎮壓。誰也沒想到,這位已經年屆六十,且滿心創痕未愈的詩仙竟然請纓南征。

肅宗也被李白超越個人利益得失的那份癡情所感動。

李白畢竟年歲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隨著軍隊南行至蘇州時,他不幸病倒了。這場病對李白來說不啻為一記重擊,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老邁,而自己的夙誌也永遠地破滅了。

他淚眼望著前行的大軍,心中祈盼著這批正義之師能成功地肅清叛賊。那些人馬漸漸地往南走遠,而自己立功贖罪東山再起的雄心也因遠去而朦朧,終至消失了。李白見一切都已消逝,才淚眼蒙蒙地策馬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