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拖著病弱的身子折返金陵,由於年事已高,再加上長途的跋涉,在抵達金陵時他已是奄奄一息了,孱弱得每日隻能躺在**。李白在金陵的生活起居都得仰賴朋友們的賑濟和照料,這叫一身傲骨的“謫仙人”如何能忍受得了,但老弱貧病的他又能如何呢?

過了數月,他病體漸愈,決定離開金陵,但身上盤纏有限,不可能再像以往般遨遊名山大川,而且剛病愈的身子也不容許他這麽做,所以他決定到安徽當塗去,當時安徽邑宰李陽冰是李白的族叔,到那兒也可多個人照應。

李陽冰是趙郡廣漢人,他工於書法,言談舉止溫文儒雅,李白常讚頌他在詩文方麵的造詣,與他常有唱和之作。一切安頓好後,李白便在當塗城外的謝公山中定居下來。謝公山原名青山,因謝朓曾居於此,便改叫謝公山。李白頗安於這種淡雅的生活狀態,有在此終老的想法,但他的健康情況一直不很穩定,時好時壞。

公元762 年十一月,李白舊病複發,而此時李陽冰又因朝廷詔調,必須離開當塗。李陽冰在離去前夕上山探訪李白,準備與他辭別。這時李白的病勢已經很重,但見李陽冰來訪,他非常高興,便從案頭取出自己所作的詩文對李陽冰說:“我一生浪**,四海為家,而一無所成,實在愧對我的老父,而今將咽下最後一口氣,我僅有的隻是這些詩文,望您能代我處理。這些日子來多蒙您的照顧,我實在無以為謝,隻能有待來生再報了!”

李陽冰含淚接過了那一大遝文稿,並寬慰安撫了李白一陣,並囑咐了一個張姓友人來照顧李白。

從李白處出來,李陽冰緩緩地下山,但仍不時地回頭。他有種預感,這次可能是他和李白的訣別了,想到此處,李陽冰不禁潸然淚下。他哀傷、惋惜,並不僅因為李白是他的族侄,而是惋惜一位天才的沉淪,他為李白感到不平。

送走了李陽冰,李白手扶著門楹,仰望門口逐漸昏暗的蒼天,神情淒楚。他知道自己生命之火已將燃盡。他勉強地移到床邊,拿起了紙筆,當即作了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一生未能如大鵬般展翅翱翔,一酬壯誌,這是李白一直耿耿於懷的,也許他終將抱著這憾恨永離人世。

據傳說,一日李白精神格外好,於是他下床走出屋外,一輪明月已經爬上樹梢,沐浴著柔和的月光,傾聽林間偶爾傳來的鳥鳴,李白覺得全身舒暢。

剛剛恢複了一點精力,李白又拾起了杯中物。他在屋前一條名喚采石的江畔席地而坐,然後高舉酒杯,孤獨地大聲吟唱起他當年的佳作。他就這樣在江邊追憶著,飲著,淚中帶笑,笑中有淚,李白時不時抬起頭,上麵繁星點點,明月當空。

這時,一片雲緩緩飄過,遮住了月亮,李白見狀,驚道:“月亮怎麽不見了?”這時,他看見江中忽閃忽閃地有團潔白的月影,於是隨手抄起一壇酒,跳上岸邊的一條小船,費力地向江心劃去,一邊劃一邊說:“月亮掉到江裏去了,我要把它撈上來。”

到了江心,他一口氣將壇中的酒喝光,然後索性半蹲著身子,把手伸入水中,銀盤一樣的月影**漾起來,瞬間破碎了,於是他再次伸手去撈……由於他整個身體都集中在船的一側,小船由於重心不穩一下子翻了過來,隻聽撲通一聲,李白跌入了水中,一會兒工夫就不見了。江水仍平靜無紋,一輪清晰的月影重新浮上了江心。

一代文壇泰鬥、曠世謫仙李白就這樣抱著難以釋懷的憾恨和抑鬱沉溺於采石江中。江月詩酒,這些曾帶給李白藝術生命力的東西,如今卻吞沒了他的生命。數日後,他的屍體在采石江的下遊被發現,人們萬分地惋惜、哀慟,連素未謀麵的當塗縣令也慕名親自去祭拜一番。

李白生前曾留下遺願,死後葬於謝公山,但由於家人經濟拮據,所以未能如其願,隻是草草地將他葬於當塗縣西北的龍山。

李白死後,李陽冰果然不負他的請托,將他的詩文結集付梓出版,並題名為《太白草堂集》,李陽冰還親自作序,對李白的生平個性及際遇做了介紹。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見《李太白全集》的前身。

在李白死後四五十年後,他生前一位朋友範倫的兒子範傳正出任宣歙池等州的觀察使,他從小仰慕李白,所以常到龍山李白的墓前祭拜憑吊,還請了專人為李白守墓。範傳四處尋訪李白的後人,好不容易才找到李白的兩位孫女,可她們早已嫁人,成為村婦。範傳見此情景,覺得實在對不住這位他仰慕已久的詩仙,便勸她們改嫁士族人家。李白的兩位孫女雖然嫁為村婦,但卻依舊溫婉謙和,有書香風範,她們對範傳說:夫妻相合乃是緣分,我們安於目前的一切,多謝大人的關愛……

先祖生前曾留有遺言要葬在謝公山,但因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完成他老人家的心願,這常令我們不安……望大人能代為遷葬,我們將感激不盡!

她們說著,早已嗚咽不已。範傳聽後,甚為感動,當即應允了,將李白墓遷於謝公山。於是這位生時不如意的詩仙終於如願長眠於謝公山。

李白一生壯誌淩雲,卻曆經坎坷,蹉跎終老。他一身傲骨,誓不為權勢摧眉折腰,卻最終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低頭。

他曾執著無限的超越,執著永不平凡的存在,執著生命的永恒和完美,雖然這些執著的結果都以破滅告終,但執著本身也是一種精彩,它最終成就了李白的不朽。

後代文人騷客路過當塗,無不往李白墓憑吊,並且吟詩題壁,他們為李白的壯誌未酬而悲,他們為大鵬的折翼而慟,他的結局是淒涼的,但後世對他的吟誦卻與他的詩名一樣,永留人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白居易《李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