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赫赫的青年秦王
忍一時之辱大破薛軍
隋煬帝大業十四年(618 年)五月,李淵登帝位,史稱唐高祖,國號唐。他冊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另一子元霸年幼早夭,所以隻授諡號。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
在此期間,全國形成群王割據的局麵,被分裂了。劉武周在馬邑(今山西朔州)稱楊可汗;薛舉在金城(今甘肅蘭州)稱帝,國號秦;李軌在武威(今甘肅武威)稱帝,國號涼;宇文化及在聊城(今山東聊城)稱帝,國號許;王世充在洛陽(今河南洛陽)稱帝,國號鄭;蕭銑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稱帝,國號梁;李子通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稱帝,國號吳。
另外,還有兩大不可小覷的勢力,一為河北的夏王竇建德;一為江淮的吳王杜伏威。這些人都想稱霸天下,所以唐朝在建國初期就麵臨著統一天下的艱巨任務。
唐武德元年(618 年),在金城自稱秦帝的薛舉,率兵30 萬前來攻打長安。
七月,薛軍打到高墌(今陝西長武北)。唐高祖派李世民率八路軍前去抗擊敵軍。
由於部將劉文靜、殷開山沒有聽從李世民指揮,仗著士兵眾多大意輕敵。沒多久劉、殷二人戰敗,高墌失陷了。
秦王李世民染上重病臥床不起。唐朝大軍不得不退回長安。
“唉!薛舉的大軍就要殺到京師來了。”唐高祖既憤怒又擔心,“難道大唐的基業建立不到一年,就要落入他人之手嗎?”滿朝文武沒一人敢答話,個個低垂著頭,暗自歎息。
可能是唐朝實不該亡,在薛舉大軍殺向長安時,首領薛舉因患急病突然暴斃。薛舉一死,薛家軍不再繼續往長安進發,危急的局麵暫時緩和下來。辦完薛舉的喪事後,他的兒子薛仁杲才又舉兵,再度攻向長安。
唐高祖擔心薛舉與占據武威的李軌聯合起來,連忙派人去與李軌交涉,獲得了李軌的支持;接著派病愈的李世民再度率兵出戰。
李世民率軍到達高墌,他想到薛仁杲此時一定糧草不足,便決定采取當年宋老生對付他們的戰略。李世民立刻命令挖深溝、築高壘、蓋糧倉,準備與薛仁杲大軍在此展開長期拉鋸戰。
“秦王,我們再也受不了啦。”
“去迎擊吧!”
“太可恨了啊!秦王。”
李世民每天都能聽到部下帶著憤怒的請求,他的心像被一團烈火焚燒。
某天李世民正在辦公,忽然聽到外麵一片哭號聲,便走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麽事。原來薛仁杲圍城多天,不管怎麽喊罵,李世民仍然按兵不動。
薛仁杲便想了一個狠毒的辦法,將在前幾次戰役中俘虜的唐朝士兵捉到城下,在唐兵的麵前,將俘虜的舌頭、鼻子一點一點地割下來,或是把他們當稻草人一般在身上一刀一刀地刺著;有的半身被埋在土中,薛兵拿著鞭子狠狠地抽打,到處鮮血淋漓、慘不忍睹,俘虜們淒慘的哀號聲讓唐兵仇恨的烈焰燃燒到無法控製的地步。
“秦王,求求您,去救他們吧!”
唐軍所有的將士都跪在地上懇切地向李世民請命。
他們的臉孔因憤怒扭曲著。
“不行,要忍耐!”李世民忍著淚水,一個字一個字清晰地說,“我們的部隊不久前才吃了敗仗,士氣比較消沉;敵人剛剛獲勝,鬥誌高昂,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去應戰。
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固守城門,慢慢消磨對方的銳氣,等他們旺盛的士氣衰竭了再出擊,才有必勝的把握。”
“秦王,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自己的兄弟被淩遲、折磨嗎?”隊伍中有人怒吼,“對,我們要打! 要打!”“太欺負人了!”部將們紛紛大喊。
“住口!難道你們希望也被抓去拷打、分屍嗎?不要再說了,按照我的計劃去做。再喊要打的人,先把他拖出去斬了,軍中不能有不服從軍令的人。”說完便頭也不回地進去了。
兩個多月過去了,唐朝士兵天天看到自己的兄弟在對方手中受酷刑,心中又怒又恨,個個抱著誓死拚殺的決心。唐軍士氣大振,每個人都隨時準備出城一戰。
這時,薛仁杲軍隊旺盛的士氣漸漸消竭了,糧食馬上就要吃完了,有許多薛兵因為無法忍受時時高度防備偷襲的壓力,偷偷地跑到唐營投降了。
“明天我們就要出兵反攻了!”李世民有條不紊地宣布作戰計劃,“龐玉,你帶大軍將薛仁杲的大部隊誘往淺水原;我率輕騎兵從後麵夾擊,讓敵軍頭尾不能相顧,一定會有許多士兵掉入澗穀中的。”
一切都像李世民預料的一樣,當薛仁杲的部隊發現不妙時,大軍已陷在峽穀中,進退不得。沒用多長時間,薛仁杲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有的轉而投入唐軍,幾萬大軍就這樣潰散了。
許多敗兵紛紛逃往薛仁杲駐守的折墌城(今甘肅涇川東北)。李世民擔心他們到那兒和薛仁杲會合,增加對方兵力,等不及和龐玉的大軍打聲招呼,就大喝一聲帶著20 多名輕騎兵追去。這一仗打到深夜,敗兵們四處逃命。
夜還未過,薛仁杲站在城牆上隻聽到一片廝殺聲,搞不清誰是自己人誰是敵人,既不敢開城門,又不敢出城增援,焦急萬分。
天色剛亮,薛仁杲不禁跌坐地上大聲喊說:“天哪!
唐軍竟然隻有20 多名,快開城門派兵去把他們一網打盡,殺得一個也不留。”
可惜已經沒有機會了,龐玉率領的大軍已經趕來了,並且迅速將折墌城包圍起來了。薛仁杲一看大勢已去,隻好開城投降。
戰爭結束後,部將問李世民在淺水原擊潰薛軍大部隊時,為什麽隻帶20 多名騎兵去追擊逃兵,要知道薛仁杲在折墌城還有幾萬人馬呢,難道他就不怕嗎?
李世民很自信地告訴部將:“這就是用兵的訣竅啊。”
如果當時沒有緊追,而讓他們回駐地得到休息,情勢就完全不同了,整個戰役都會非常艱難。何況對李世民來說,那20 多名騎兵都是精兵,對付那群落荒而逃的敗兵綽綽有餘了。
“這次戰役能一舉取得成功也是因為薛軍上次打贏了我們,就不把我們放在心上,認為這次一定會贏,根本沒做失敗後的準備,所以吃了敗仗就慌了手腳,一味地隻知逃命,毫無戰鬥力,我們的人再少都能打敗他們。”李世民向大家解釋了敢於帶著極少的人追擊薛軍逃兵的原因。
“真是高見!”所有的人都讚歎不已。
“對了,秦王,當初這一群惡人殺害我們的兄弟,今天該輪到我們報仇雪恨了吧?”一名部下按捺不住地問,全體將兵聽了都鼓掌叫好。
“千萬使不得,”李世民立刻搖頭正色地說,“既然對方已經投降了,就不要再追究過去的事。禍首薛仁杲已經被殺,其餘的人肯投效到我手下,就是我的部屬。我對大家是一視同仁的,不要再提什麽報仇不報仇的事。”
“明天我們去打獵,可別讓他們跟去,免得半路上發生意外。”有人說。
“為什麽?怕他們不是真心投降嗎?如果做什麽事都疑神疑鬼,是絕不會成大事的。再說,既然是慶功狩獵,所有人可以參加,為什麽不許他們去?你害怕的話,讓他們都跟著我吧。”說完,李世民豪爽地大笑。
唐高祖派李密前來慰勞士兵,當他看到李世民正和一群前幾天才投降的叛軍拿著弓箭在草原上追逐野兔時,忍不住讚道:“真是個勇敢英明的人!這麽年輕就有如此膽量和氣魄,難怪他能平定這些禍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