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於選編詩集

1932 年11 月16 日,魯迅為探望生病的母親從上海來到了北平。於是,嚴寒的北國頓時沸騰了起來,許多高校師生紛紛邀請他去講課。

22 日,魯迅在北京大學講演了40 分鍾,講題是《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嚴厲地批駁了為反動統治者搖旗呐喊拍馬溜須的禦用文人。後來他又前往輔仁大學演講了40 分鍾,講題為《今春的兩種感想》,憤怒地斥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虐殺及反動政府對人民的迫害。

消息傳開,清華大學中文係學生紛紛向係裏提出希望請魯迅來校講演的要求。朱自清二話沒說便立即答應了學生們的要求。24 日上午,朱自清拿著清華中國文學會的請函,來到魯迅的住宅,請他到清華講演,可是卻被魯迅婉言謝絕了。

朱自清氣急敗壞地跑回來,還不停地用手帕抹著頭上的汗水,對學生們說:“他不肯來。大約他對清華印象不好,也許是抽不出時間。”接著又說,“他在城裏有好幾處講演,你們進城去聽他講,反正是一樣的。”

魯迅這次還利用探親的機會,與北平左翼文學團體的員見麵了。他還特地向“左聯”(全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 1936 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學團體)提出,要糾正“門主義”,要做好要求進步、作風嚴肅的老作家的團結工作,重培養青年作家,辦好自己的刊物。後來,魯迅回到上海後,平“左聯”以“北平西北書店”名義創辦了《文學雜誌》刊物,們利用做籌備工作的機會團結了許多進步作家。

1934 年4 月25 日星期天下午,北平“左聯”文學雜誌社北海五龍亭舉行茶話會,鄭振鐸、朱自清、周作人等人都收到邀請函,結果最後隻有朱自清和鄭振鐸應邀出席了這次茶話會北平“左聯”熱情地招待朱自清等人,因此他們邊喝茶邊北平的文藝工作交換了很多意見。事後,北平“左聯”負責人一的萬穀川將情況寫信告訴了魯迅,魯迅得知後十分高興,在複信中說:“鄭、朱皆合作,甚好。”

沒過多久,鄭振鐸聯係朱自清、章靳以等籌備創辦《文學刊》,因此,大家常在鄭振鐸家商議有關事情。由於鄭振鐸在京大學(校址在今北大,離清華非常近)任教,住在校裏,所以次聚會結束時朱自清便和李長之結伴踏著月色,衝破四野的吠,說說笑笑地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回去。

1934 年1 月1 日,《文學季刊》誕生了,主編鄭振鐸、巴金章靳以,朱自清是編輯人之一。刊物由立達書局出版,16 開本每期300 多頁,可算是當時國內最大型的文學雜誌。

朱自清還特地為《文學季刊》寫了一篇書評《〈子夜〉》,麵地分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優缺點,指出了它在當時文藝界的價值,還告訴人們:

我們現代的小說,正該如此取材,才有出路。

1935 年元旦,“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在太廟舉行為期一周的展出。展覽會得到了朱自清的大力支持,他還將自己收藏多年的青年木刻家的作品全部拿來,各地木刻作者也把自己的作品送來,因此展覽會上的作品十分豐富。

經過統計,“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上有古代木刻作品六十餘幅,現代版畫作品一百餘幅,外國創作七十餘幅,還有中外木刻書籍畫冊三十餘種。朱自清一貫對民間文藝和青年創作有興趣,便在5 日這一天特地進城參觀。

讓朱自清感到興奮的是,其中有很多作品反映的是工人和農民的生活。從作品內容看,這些年輕的藝術家肯定對工農生活非常熟悉,因此朱自清心中很是讚賞。同時他也感到自己對木刻太生疏,決心今後要多讀幾本這方麵的著作。

早在1934 年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發表聲明之前,日本軍閥就把魔爪伸向了東北,並向冀、魯、晉、綏(綏遠省,後於1954 年撤銷,並入內蒙古)等省施加軍事壓力,策劃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妄圖霸占中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朱自清一直都擔心著國內局勢的發展。開學不久,朱自清就新生入學與校慶展覽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第十年級新生找上門來,要他為新生們寫一首級歌,朱自清不好推辭,便答應了。

這時,日本已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朱自清的心情極為沉重。時局的感觸湧起的感情浪峰猛烈地撞擊著他的心門,是他稍作鎮定,寫下了一首交織著自己憂國憂時的詩歌:舉步荊榛,極目煙塵,請君看此好河山。

薄冰深淵,持危扶顛,吾儕相勉為其難。

同學少年,同學少年,一往氣無前。

極深研幾,賞奇析疑,毋忘弼時仔肩。

殊途同歸,矢誌莫違,吾儕所貴者同心。

切莫逡巡,切莫浮沉,歲月不待人。

有一天,鄭振鐸告訴朱自清說,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的文編輯趙家壁,要編一套規模宏大的、反映“五四”以後第一個年的文藝理論、創作、史料的《中國新文學大係》,其中詩集選擬請朱自清擔任,並說如果時間緊張,可以找一個人幫助也成編纂這個叢書計劃,朱自清曾經聽說過,但是把“詩選”完交給自己來做,他確實感到有些意外。新文學大係醞釀於1934年上半年,經過各方麵的協商,由蔡元培寫總序,詩歌原定郭若選編,因他曾寫過指名道姓地責罵蔣介石的文章,於是趙家和茅盾、鄭振鐸一起商量,才決定讓朱自清來負責這一工作。

朱自清接受這個任務後,便開始搜集資料,忙碌起來。“五四”以來,像《新詩集》《新詩年選》等各種新詩集的選本,都想辦法搞到並認真地讀,他還對於“五四”時期出版的重要物進行翻閱,他又把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新詩集借了出來,凡清華未收的,他都設法搜集。

朱自清還冒著酷暑到八道灣拜訪周作人,並從他那裏借了許多新詩集。朱自清和周作人還對《中國新文學大係》的編工作交換了意見。在忙於選編詩集時,正是炎熱的夏天,朱自清埋頭在書房揮汗如雨,從7 月中旬開始到8 月中旬,《中國新文學大係》的選編工作在曆時一個多月後終於完成了。

《詩集》共選59 家,408 首。朱自清在5000 字導言裏,依據自己的見解,把“五四”以來10 年的詩歌創作分為3 派,即自由詩派、格律詩派和象征詩派。他還十分精辟地論述了各派崛起的緣由、特點和價值,也分析了不足之處。

通過選編詩集,朱自清的世界觀又有了很大的變化,最讓他煩惱的是民族危機日益強烈。平津一帶危在旦夕,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簽訂,整個河北政權崩潰,軍隊撤退,官員撤換,抗日運動取消。在日本侵略者的導演下,華北五省“自治”“獨立”“冀東事變”等一幕幕醜劇相繼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