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時務報》的主筆

在清政府下令封閉強學會和《中外紀聞》被迫停刊後,梁啟超失去了一個寫文章的陣地。不過,幾個月來,他寫的文章文筆流暢,論理有力,早已經讓他聲名大噪。所以,在《中外紀聞》停刊後,在上海的強學會會員黃遵憲等人請梁啟超到上海去,邀請他籌辦《時務報》,並擔任主筆。

在4 月底,梁啟超到了上海,住在跑馬廳泥城橋西新馬路梅福裏,參加報刊的創辦工作。他趕到上海後,經過8 個月時間的籌備,終於創刊了《時務報》。

《時務報》為旬刊,10 日1 冊,每冊約20 頁,以石版印於紙上,開設了論說、諭折、京外近事、域外報譯等欄目。在剛開辦時,由於人手緊,他在文字方麵做了七八人的工作,除了撰寫論說外,凡是報刊文章的潤色、編排、複核等,均由他一人負責。兩年後,梁啟超在談到這一時期工作的繁忙情形時說:每期報中論說四千餘言,歸其撰述;東西文各報二萬眾言歸其潤色;一切奏牘告白等項,歸其編排;全本報章,歸其複校。十日一冊,每冊三萬字,經啟超自撰及刪改者幾萬字,其餘亦字字經目經心。六月酷暑,洋蠟皆變流質,獨居一小樓上,揮汗執筆,日不遑食,夜不遑息。記當時一人所任之事,自去年以來,分七八人始乃任之。

梁啟超認真思考,埋頭寫作,在《時務報》上先後發表了《變法通議》《論報館有益於國事》《古議院考》《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文章。

梁啟超在文章中有力地批駁了封建保守思想,係統地宣傳了變法思想,對變法維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變法通議》這篇文章中,梁啟超認為中國封建製度必須改變。當時,保守的清王朝一直宣稱,祖宗製定的法是不可以改變的。梁啟超在文章中反駁說,當今的清政府自己也在不斷改變法製,因此祖宗製定的法不是不可變的。

《變法通議》共分13 個小節,自創刊號登起,一直到第43期止。在這篇長文中,梁啟超係統地闡述了變法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及變法所應循的途徑。

為使封建統治階級接受他的變革主張,梁啟超以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變化為例,說明變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如果抗拒這個規律,當變不變,最後將被迫導致破壞性的變。梁啟超說:

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製,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

他用這種方式喚起人們變法圖強的意識。梁啟超認為,如果清政府不主動變法,國家就會遭到外國的瓜分,這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梁啟超主張變法宜從廢科舉、興學校、培養人才做起。他的《變法通議》談得最多的就是這方麵的內容。

他覺得科舉製相對於封建蔭襲製,不失為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好辦法,但由於隋唐以來的科舉製與學校分離,所立標準又不過一些“雕蟲之技,兔園之業,狗曲之學,蛙鳴之文”,因而不但不能選拔國家有用人才,反而使士人喪失政治意識。尤其是明清以來采用的八股文,徒使有誌之士,難以施展抱負,於國於人,貽害無窮。

在梁啟超看來,改革科舉製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選擇,或在科舉考試科目中增加有關中外史學和聲光化電方麵的內容,或在傳統考試科目之外,增開一些新的實用科目,如兵法科、技藝科、明醫科等,而最上之策是徹底廢除科舉製,建立全國性的學校製度,“合科舉於學校,自京師以訖州縣”。

同時,梁啟超看到不能指望那些保守的官僚來完成這項改革事業,他提出在變科舉之前,首先要變革舊的官僚製度。

梁啟超在《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一文中,指出變法的根本思路是:

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製。

在其他一些文章中,梁啟超則表現了民權思想。他認為,民主政治是人類曆史上的新事物,它在中國一定要實現。根據西方國家的民權理論,他提出了人有自主之權的理論。

梁啟超覺得一個人隻要為國家盡了義務,就應該得到權利。民權是否能保證,是一個國家能否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為隻有有了民權,才能夠“合千百萬人為一人為一心”,國家才能強盛起來。因此,政府不應該以“防弊”的理由,幹涉個人的自由和權利。

在提倡民權的同時,梁啟超又批判了封建專製政體。他在文章中說,國家政權應該是國民公共的財產,而不應該是皇帝、宰相的財產。所以曆史上實行專製、壓製民權的帝王都是“民賊”。

在封建專製政權下,在封建思想控製下,梁啟超能寫出這樣反封建的文章來,是十分了不起的。這些文章,確實起了打擊封建專製統治、傳播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作用,積極地推動了變法運動。

梁啟超在《時務報》上所寫的文章,力求通俗易懂,打破古文、時文、散文、駢文的框框界限,“縱筆所至,略不檢束”,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報刊政論文體。它對擴大《時務報》在國內的影響起了重大作用。

《時務報》上的一些文章甚至被各地的維新派教員用作課堂的教材,或將《時務報》放在閱報處,供學生閱讀。梁啟超的文章思想新穎,能給人啟發,而且寫得很有說服力,文采也極好,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都很愛看。

在梁啟超任主筆期間,《時務報》獲得巨大成功,發行量扶搖直上,半年後即突破最初定下的4000 份目標,增加至7000份,一年後達到1.3 萬份,最多時高達1.7 萬份。代銷處多達109 個,遍布全國70 個縣市。

《時務報》成為了當時中國發行量最大的一份刊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梁啟超文章的影響之大。

梁啟超在上海除了主編《時務報》外,還編了一套介紹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理論的書籍,叫《西政叢書》。

此後,梁啟超又和康有為的弟弟一起,創辦了大同譯書局,出版了許多宣傳改良主義的書籍。康有為的《孔子改製考》,就是這個譯書局出版的。梁啟超還和別的改良主義人士發起成立不纏足會,創辦女學堂,為婦女解放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