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間隙進行環湘南遊
徐霞客一行返回衡陽,來到同鄉金祥甫家,想求老鄉幫忙解決旅費。金祥甫也手緊,推辭說,弄旅費很困難,如想回家,倒是可想想辦法湊些盤纏。
徐霞客懇求說:“我不能就這樣回去,這等於半途而廢。你想想看,如果我家人知道旅途這麽危險,還會讓我再出來嗎?
你幫我作保借些錢吧,待你回家鄉時就到我家來取!”
可是金祥甫一時籌不出錢,徐霞客等得不耐煩,就留下靜聞各處催款,自己拿了點散碎銀兩,帶著顧行去做環湘南遊。
這時正值明末動亂,土匪山賊橫行,山田荒蕪,旅途上險象叢生。由於民不聊生,主仆二人晚上投宿常被拒之門外,有時不得不與豬、牛共處一棚,有時沒有辦法,隻得住岩洞,甚至露宿山野,在風雨中度過饑寒交迫的夜晚。
再加上此時的徐霞客已進入暮年,健康狀況不佳,因此四十多天的環湘南遊,病的時間就有二十餘天。而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卻愈艱難愈向前。
徐霞客在楚地旅行,時刻不忘搜尋當地的人文景觀、曆史掌故。過祁陽、永州、道州一帶時,雖然身體不適,他仍帶病探尋元結、柳宗元等先賢的遺跡。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被貶永州多年。彼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地區,永州還是開發不足的蠻荒之地,雖山水幽奇雄險,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柳宗元在待罪期間百無聊賴,便到處遊覽,搜奇覽勝,借以開拓胸襟、排遣寂寞,尋求些精神上的慰藉。遊曆之餘,寫下了八篇著名的山水遊記。
徐霞客循著柳宗元的足跡,一一遊覽了各處景點。永州是柳宗元的傷心地,彼時徐霞客由先賢遭際想到家族的坎坷仕途,自己滿腔抱負無處施展隻能化作山海之遊,內心必有一番起伏吧!
三月二十四日,徐霞客來到了九嶷山。九嶷山,又名蒼梧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因境內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且峰峰相似難以區別,故名九嶷。
九嶷山屬南嶺山脈之萌渚嶺,縱橫約兩千裏,南接羅浮山,北連衡嶽。這裏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九十多處,多由砂頁岩、花崗岩、變質岩組成。
九嶷山九峰聳立,山峰聳翠,巍峨壯麗,溶洞密布,綠水長流,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著舜源峰,緊緊依偎著兩旁的娥皇峰與女英峰。
九嶷山以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和動人的傳說,馳名中外,令人神往。徐霞客由西北方入山,一路上,有曲折的石穴,有直立的山峰。
路旁散亂的岩石,有的玲瓏剔透,有的如驚濤卷雪,但無論大小都被罩上初春的新綠,掩蓋在朦朧的煙雨中。
走了十裏,徐霞客見到一處有幾排荒蕪的建築,四周雜草叢生,以為不是什麽重要的去處,就繼續走。一直走到斜岩,碰到一個耕田的老農,徐霞客向他打聽舜帝陵墓所在,這才知道剛剛經過的就是,徐霞客驚懊不已。
這時已到斜岩了,隻好先遊斜岩。沒想到,在岩洞裏碰到了一個叫明宗的僧人,僧人告訴他:“此地的名勝,近處的有書字岩、飛龍岩,遠處的有三分石。但三分石太遠了,今天去不了。”
徐霞客此行最為重要的目的是要到三分石察看水係,因為誌書上說,三分石下水分三支,一流廣東,一流廣西,一流湖南。
如果這樣,那三分石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對這樣重要的地理現象,徐霞客是不會放過的。
徐霞客又問明宗,哪裏有碧虛洞、玉琯宮、高士岩、天湖等名勝,明宗也不知道。徐霞客在明宗的指引下,直奔書字、飛龍兩岩。
書字岩的岩穴不是很深,後麵有一塊垂懸的石頭,上麵用隸書刻著“玉琯岩”三個大字,是宋代李挺祖的筆跡。岩穴右邊刻有“九嶷山”三個大字,是宋代嘉定年間莆田人方信孺寫的。
側麵又用隸書刻著漢代蔡中郎撰寫的《九嶷山銘》。後人因為岩石上有巨大的字,便用“書字”來稱呼此岩。
徐霞客在書字岩坐了很久,想找個人帶他去三分石。然而當地人告訴他,三分石離此處還很遠,周圍都是瑤族人居住的地方,必須找瑤族人做向導才行。而且中途沒有住宿的地方,必須攜帶火把露天住宿。
徐霞客重金雇到一個瑤族人,二人約好第二天天氣晴朗就出發,天氣不好,就在斜岩中等候。從玉琯岩出來後,徐霞客又遊覽了飛龍岩,此岩內還刻著“仙樓岩”三個字,都是宋代人的筆跡。
遊覽完這兩處後,徐霞客又回到斜岩,讓明宗做向導,繼續遊覽。斜岩又名紫霞洞,傳說舜帝就在這裏煉丹。明宗拿出之前準備好的七支火把,自己點燃一支走在前麵引路。
這斜岩內部果然深不可測,一行人走了很久。先拾級而下,後轉向東,洞裏平曠無比,裏麵有一塊塊的石田鱗次相連,田中有水。
又有一個大洞室,內有一大石柱端立中央,一小石柱陪立於側,儼然一副先生訓教學生的模樣,這就是所謂的“石先生”
和“石學生”,這裏也叫“教學堂”。
途中有條爛泥河水,一直延伸到觀音座。明宗做向導,到了這裏就停住了,然而徐霞客還要繼續往前走,隻好蹚過爛泥河水。那河水過了觀音座就很深了。
明宗之前沒有來過,沿途邊走邊插下竹竿做標記,以防返回時迷路。當時徐霞客的草鞋已經壞了,走前曾讓顧行隨身帶了一雙,以備途中替換。
顧行渡水的時候,見水深,便把鞋子偷偷藏到了觀音座下麵,這樣,徐霞客就不能繼續往前走了。沒有鞋穿,隻能返回。
徐霞客推測,洞內之水大約會一直流入瀟水。
出洞後已經是傍晚了。第二天陰雨霏霏,之前說好,天氣不好便不能去遊覽三分石。於是,這一天,徐霞客就安閑地臥在斜岩裏。二十六日,雨依然下個不停,徐霞客隻好打著傘考察了舜陵。
那時所謂的舜陵,就是明初建的“聖殿”。古代的舜陵、舜祠早已**然無存了。而明初建的聖殿也是頹廢不堪。看到這荒草掩徑、淒清冷落的景況,徐霞客不禁黯然神傷。
第二天,雨停了,然而向導說雲霧沒有散盡,怕是晴不長久,還是不願意去。於是徐霞客聽他說了說當地的名勝典故,就回了住處。二十八日,天放晴了,霞客早早吃完飯,又去找向導。等向導吃過飯後,霞客一行帶上行李、糧食上路了。
翻過重重山脊溝穀,根本見不到三分石的蹤影。到了鼇頭山,濃霧散開,遠遠地看見萬山頂上有三個峭聳的石峰在峰群中突兀而起,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分石。
去三分石,必須過三分嶺。三分嶺陡峭不能放腳,隻有手挽著手,慢慢挪動雙腳。就這樣走了八裏多,又向南走了兩裏。
這時,夜色漸濃,繼續前行顯然不可能了。
徐霞客就地找了一塊狹小的平地歇下來。想煮飯,可是山高無水,飯是肯定吃不成的。隻好砍些樹枝,在四周燃起篝火,和衣而睡。不多一會兒,忽然一陣狂風暴雨,淋滅了篝火,他們真正到了饑寒交迫的境地。
一直挨到天亮,抬頭望天,天又放晴。徐霞客非常興奮,生上火,找來水,正要煮飯,雨水又澆滅了火。他們隻好帶上火種,走了一段路,找到一個避雨的地方煮飯。
飯後,兩個人又走了很久,中午才到了三分石。徐霞客查看了好久,總算弄清三分石的水實際上是山下澗穀之水。向東北流是瀟水之源,向東流是巋水之源,向東南流至江華為沲水之源。三分石澗穀的水根本不能向東南流入廣東、廣西。這一結論,解決了地理學上的一宗懸案。
考察完畢,夜色已深。二人開始尋找住宿的地方,走了一段後,看到前麵有一兩間茅屋。茅屋的主人二十多歲,非常熟悉山裏的情況,而且對徐霞客一行十分熱情。
徐霞客大為感動,讚歎當地民風淳樸,古風猶存。進屋後,徐霞客忙著燒樹枝烘烤衣服,又煮了粥吃。當天登山路途艱苦,二人一路上又累又冷,早已疲乏不堪,吃完飯就睡下了。
徐霞客在遊覽過九嶷山後,經祁陽縣到達永州府零陵縣、道州、江華縣、藍山縣、郴州、永興縣、耒陽縣等。當徐霞客帶的銀子用得分文不剩時,離衡州還差三天的路程,隻好用朋友贈送的一段綢布從村婦那裏換了四筒米,勉強支撐到衡州。
此後數日,徐霞客為了籌措旅途盤纏,費盡心力。同鄉金祥甫勸他說,若是放棄西行考察,便可資助他返回故裏的路費。
徐霞客擔心回去後妻兒不會再讓他出行了,於是說道:“我不能改變西行的決心和誌向。”
徐霞客懇請金祥甫借錢給他,以便繼續西行。幾經周折,最後寫下二十畝地契作抵押,才算借到旅費,得以上路。
出遊四十多天,徐霞客以為借錢的事總有一兩處有了結果,不料籌錢的事仍如他二出衡州時一樣,沒有任何進展。無奈之際,徐霞客孤注一擲,決心以不足二十兩銀子繼續西行,走到哪兒算哪兒。
徐霞客不為困難所動搖的決心,深深感動了他的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總算有了近四十兩銀子的旅資。就靠著這筆銀子,維持了他此後在廣西、貴州四百多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