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探訪浙江天台山
在徐霞客為母親守孝期間,又有新的打擊接踵而來。明末,宦官魏忠賢得勢,把持朝政,大肆迫害所謂的東林黨人。徐霞客的恩師繆昌期,好友高攀龍等都遭到追捕。最終高攀龍在被捕時投水自殺身亡,繆昌期則在被捕後慘死獄中。
消息傳來,徐霞客痛上加痛,從此以後,他對魏忠賢一夥閹黨是深惡痛絕。母親的去世,恩師與摯友的遭難,使霞客的心靈遭受了極大創傷。但這些都沒能影響到他的旅行事業,反而使他更加專情於國家的山水。
崇禎五年(1632 年),在守孝期滿後,徐霞客便隨身攜帶著好友寫給母親的詩文,重又踏上了征途。他要把對母親的愛、對朋友的情,隨著自己的足跡,印在祖國壯麗的河山之中。
母親去世了,孩子們也漸漸大了,徐霞客再也不用為盡孝道或因家事而嚴格約束自己的行期了。他的旅行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嚴格定線、定點而遊,也不再是來去匆匆,而是隨意而遊,盡興而遊。考察對象也不再是名山大川或個別景點,而是更廣闊的大自然,對一般山水的差異也進行細心的觀察。
徐霞客決定再度探訪天台和雁**二山。第一次遊曆時行程過於倉促,未能對天台、雁**二山的山勢水脈細細考察,尤其是與雁**山絕頂的湖泊失之交臂,使他一直引以為憾,他想要彌補這個遺憾。
崇禎五年(1632 年)三月四日,徐霞客自浙江寧海縣騎馬向天台山進發,和首次來訪的路線基本相同。在天台山最高峰華頂峰觀日出,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快事。
上次未能如願,因此,這次徐霞客借宿於華頂寺,其地距山頂僅三裏。他乘著月色獨自上山,登上東峰的望海尖,後又至華頂,直至夜深才返回華頂寺。
次日淩晨,徐霞客又披著月色直上華頂,觀看了氣勢壯觀的日出景象,衣裳和鞋子全都被露水打濕了。
此後兩天,徐霞客經龍王堂、寒風闕、大悲寺,從國清寺下到天台縣,然後前往高明寺,探訪幽溪附近的名勝圓通洞、鬆風閣和靈響岩,繼而沿著螺溪溯流而上,找到了溪水的源頭,即從石筍峰飛出的懸溪,下匯為螺溪潭。
三月二十四日,徐霞客突然改變計劃,前往雁**山,但此次行程沒有留下日記,因此很難推測他究竟去過哪些地方。四月十六日,他離開雁**山向北進發,再次拜訪天台山。
這一次,徐霞客首先從赤城山遊起,站在赤城山腳下,抬眼望見上麵山巒層層疊疊,如丹霞一般,山峰上建有一座佛塔即赤城塔,巍峨聳立於瑞靄翠叢之間。
往山上走約一裏,來到中岩。岩上的寺廟經過翻新,已不像上次來時那麽破敗。徐霞客因急著看瓊台、雙闕,無暇再去上岩。過落馬橋上桐柏山,桐柏宮就建在平地中央。
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建立於吳大帝孫權赤烏元年(238 年),由孫權遣葛玄開創。此處九峰環抱,碧溪前流,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
桐柏宮的鼎盛時期為唐代和宋代。但此時僅中間大殿尚存,裏麵有伯夷和叔齊的石雕像。因為年代久遠,都是唐朝以前的作品,雕像外表斑痕累累,非常古老。
宮內已無道人住持,附近農民見徐霞客來遊覽,感到非常新鮮,紛紛跑來詢問,可見當時是很荒涼的。徐霞客從他們當中挑選了一位做向導,繼續登瓊台。
途中經過百丈崖,站在崖上望去,下麵就像一個巨坑,三麵都是懸崖峭壁,崖右邊的溪水從西北方向的山中傾瀉而下。崖底部的碧水深不可測,就是著名的百丈龍潭了。
山前還有一峰,像石柱一樣聳立,和四周的峭壁一般高,這就是瓊台。瓊台後麵緊靠百丈崖,前麵有雙闕對峙,層崖外部環繞,景色異常美麗。
徐霞客和隨從向導一直向上攀登,走在像刀背一樣的沙礫岩石間,腳都沒有地方落。從瓊台的一端往南攀爬,有一塊石頭凸起,上麵供奉著一尊佛龕,那石頭簡直就像專門為此修造的一樣,因而得名曰“仙人坐”。
瓊台的奇妙景象讓徐霞客大為驚奇,它附近絕壁高懸,四麵環抱著青翠的山巒,雙闕也環繞其中。要登瓊台必須從澗底處攀上來,別處都上不去。
第二天,徐霞客從坪頭潭出發,乘竹筏拐進山中。之後步行翻過兩道山嶺,又來到了溪邊,直到這一次,他才知道,自己曾經數次經過的小溪叫“三茅溪”。
此時忽見前麵石峰高聳,南麵的是寒岩,東麵的是明岩。
先南向去寒岩,一路上都是嶙峋怪石,中途忽然發現一個山洞,深不可測。洞前有一塊石頭頗像兔子,口、耳等俱備。
路右側是溪水轉彎處,中間有一塊巨石突出,像是一把張開的雨傘,頗為神奇。等到進入寺廟裏,向僧人打聽龍須洞靈芝石時,方才知道,剛才看見的那塊傘形石頭便是。
寒岩在寺院的後麵,寬大有餘,精細不足。洞的右方逐漸現出了鵲橋。沿著曾經走過的路向前一裏,右邊就是龍須洞。
這裏荊棘叢生,異常難走。
僅向上攀爬了一裏,就如登天一般,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龍須洞內有高高的圓頂,裏麵比較明亮開闊,洞口斜臥一塊石頭,有點像雁**山上的石梁,梁上有個泉眼,名曰“泉中酒”。
看罷,徐霞客仍從原路下山,轉向明岩寺,過三茅溪,一直來到北山腳下的護國寺住下。
最後一天,徐霞客遊覽了桃源。“桃源春曉”是天台山著名的景色,流傳著劉晨和阮肇兩個青年入山采藥遇到仙女的民間故事。不過,徐霞客的興趣並不在尋找神仙洞府,而是沿著翠壁穹崖夾峙的溪流,追溯它的上源。
上一次遊天台,徐霞客來過此地,因無路可走隻能從下麵向上望,曾見到群山秀麗,峰巒俊美,令人流連忘返。這次居然在山崖樹叢中尋得一條小徑,激動得連友人都來不及招呼,自己冒雨撥開荊棘艱難地向上攀去。
徐霞客來到溪水的源頭,隻見幾丈高的瀑布從陡壁上奔瀉而下,便從岩壁的叢莽中尋路而上,一直來到瀑布的上流,這才發現峽穀之內複有峽穀,瀑布之上還有瀑布,一直伸延到西北方的山嶺之外。
從重重瀑布中出來,徐霞客又乘興沿著秀溪,經過九裏坑,穿行在亂峰森立、一瀑中墜的叢山之間,最後來到五峰圍拱中的萬年寺。至此,他的天台之行才告結束,已是四月十八日了。
這次重遊,徐霞客深入赤城山中的許多岩洞仔細觀察,同時探明了山間溪流、瀑布的源頭、流向和分合地點。這不僅使他的出遊經曆更加充實,也給他的“遊記”賦予了特殊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