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的西嶽華山之旅
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 年)二月,徐霞客遊覽了伊闕山和龍門石窟後,取道趕往西嶽華山。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是中華民族的聖山。
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
華山山脈是深層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頂部是粗粒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花崗河長岩及片麻狀花崗岩。
自古以來,華山一直以險峻著稱,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其主峰嵯峨,一柱擎天,氣象和嵩山又不相同。華山主峰有三座,東有朝陽峰,西有蓮花峰,南有落雁峰,三峰鼎立,環抱著中峰玉女峰。又有北峰雲台峰,獨立於三峰之下。
遠望去,整個華山狀如荷花,古代“花”即作“華”,因此得名。華山是道教名山,加之與古都長安相鄰,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徐霞客在《遊太華山日記》中記載了他在路途艱辛的情況下如何暢遊華山的。
二月底,徐霞客進入潼關。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徐霞客走了三十五裏地,在西嶽廟停宿。西嶽廟供奉西嶽華山兵神金天王,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西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 年),建集靈宮於黃甫峪口,東漢時遷於現址,後改稱西嶽廟,為曆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
黃河從北方沙漠地帶往南奔流,到潼關後轉向東流。潼關正好位於狹窄、險要的黃河、華山口,北邊俯瞰黃河水,南邊和華山相連接,隻有潼關這狹窄的通道是橫貫東西的大路,由長而高大的城牆封鎖著。
如果不走潼關往北去,就必須橫渡黃河,往南則必須從武關走,而華山以南,崖壁層疊陡峭,沒有路穿越。還沒進入潼關時,在百裏之外就看見華山突兀高出雲上;等入了潼關,華山反而被低岡小山遮蔽了。
徐霞客走了二十裏,一抬頭,忽然看到一座座美如荷花的華山山峰,原來已經直達華山下。
華山不僅落雁、朝陽、蓮花三峰秀美無比,而且聚集、簇擁在東西兩邊的眾峰,也都是刀削層懸的石片。隻有北麵不時出現的土岡,到此時才完全露出岩石,爭相顯示最美的景色。
三月初一,徐霞客進廟拜西嶽華山之神,登上萬壽閣。萬壽閣建立於明代,位於西嶽廟的最後方,是廟的製高點,為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 1620 年)所建。閣分三層,登樓頂可遙望黃河,故又稱望河樓。
徐霞客下了萬壽閣,朝華山南麵走十五裏,進雲台觀。在十方庵找到向導。從山穀口往裏走,兩邊山崖壁立,一股溪水在山穀中流淌,玉泉院位於溪水左岸。
玉泉院為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園林建築,背依華山,四周古木參天,院內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
相傳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鎮嶽宮玉井中汲水洗頭,不慎將玉簪掉入水中。返回玉泉院後,用泉水洗手時無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與玉井相通,於是賜名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跟著溪流沿山穀行走十裏,到莎蘿宮,道路開始陡峻。又走十裏,到青柯坪,至此恰好為登山路程的一半,也是華山峪道的盡處。這裏三麵環山,地勢平坦,林草茂盛。
走五裏,過寥陽橋後,路就斷了。攀緣鐵鏈登上千尺幢,再上到百尺峽。順著山崖左轉,登上老君犁溝,越過猢猻嶺。老君犁溝是一邊依山一邊臨深淵的陡峭至極的小路;猢猻嶺又叫“猢猻愁”,因其險峻異常,連猴子攀緣時都要發愁而得名。
距離青柯坪五裏處,有座山峰懸立在北麵的深穀中,山峰三麵全是絕壁,這就是白雲峰。
徐霞客放棄白雲峰而往南走,登上蒼龍嶺。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位於救苦台南、五雲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以及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
距離老君犁溝五裏,開始登三峰足。沿著東峰側邊往上走,到玉女祠謁拜,進入迎陽洞。一個姓李的道士,留徐霞客住下來。於是用剩下的時間攀登東峰,天黑才回到迎陽洞。
第二天,徐霞客從南峰北麓登上峰頂,順南麵山崖懸空墜落而下,觀看僻靜處。又上山,直登南峰絕頂。頂上有個小洞,道士指名為仰天池,旁邊有黑龍潭。
從西麵下山,又登上西峰。峰上岩石聳立,有荷葉般的石片覆蓋在岩石上。旁邊有很深的玉井,井上蓋有閣樓,不知為什麽這樣。返回迎陽洞吃飯。登上東峰,從南麵山崖懸空墜落而下,有一座小平台峙立在極陡的壑穀中,這就是棋盤台。
登峰頂後,徐霞客和道士告別,從原路下山,觀覽白雲峰,聖母殿就建在那裏。下到莎蘿坪,暮色逼人,急忙走出山穀,摸黑行三裏,在十方庵住宿。
華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腳沒有高大奇特的樹木;一直上到峰頂,則鬆柏大多有三人圍抱粗;鬆樹全是五針鬆,鬆子和蓮子一般大,間或遇到沒掉落的鬆果,采下來吃,鮮味、香味都特別好。
初三,徐霞客行十五裏,到嶽廟。又往西走五裏,從華陰縣城西門出去,順小路往西南走二十裏,進入泓峪,這是華山西邊的第三座山穀。山穀兩邊的崖壁參天而起,夾穀而立,十分狹窄,溪水在穀中奔流。
徐霞客沿山澗往南行,一會兒轉向東,一會兒轉向西。岩壁像石片,犬牙交錯,道路在石片縫中穿行,轉來轉去,人如在彎曲的江上行船,要不斷調整航向一樣。走二十裏,在木柸住宿。從嶽廟出來,已經走了四十五裏。
第二天,徐霞客登泓嶺,往北望太華山,高高地聳入天際。
往東看到一座山峰,山勢高峻得特別出眾,當地人說是賽華山。
徐霞客才醒悟到西南三十裏有少華山,指的就是這座山了。
往南下十裏,有條溪水從東南向西北流淌,這是華陽川。
溯川流往東走十裏,往南攀登秦嶺,進入華陰縣、洛南縣境。一上一下共五裏。又走十裏,到黃螺鋪。順著溪水往東南下,走三十裏,到達楊氏城。
此次華山行程比較匆忙,初五那天就進入了華陰縣、洛南縣境內。初七那一天,徐霞客開始著手尋找船隻,準備走水路,向湖北太和山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