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華民國

建立中華民國

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是黃興、朱執信等重要骨幹卻機智地脫險了,孫中山知道後高興地說:“天下事尚可為也。”他以革命家的政治敏感,預計到革命**正在到來,於是他立即寫信給旅美的革命黨人,說要盡快準備發動一次更大規模的起義。

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宋教仁為首的一批革命黨人,因為對孫中山總是在西南邊陲發動起義的方略不滿,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放棄了孫中山的邊地起義的策略,集中力量在長江中下遊發展組織,策動起義。

1911 年8 月11 日,孫中山在《致鄭澤生函》中分析當時的形勢:

吾黨無論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則各省望風歸向矣。

形勢的發展,證明了孫中山的估計非常正確,一場摧毀清廷統治的大火,正是由一個火星點燃的。10 月10 日,武昌起義爆發。

同盟會的革命鬥爭,終於取得了成功。

9 月24 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胭脂巷機關舉行會議,一致決議定於10 月6 日(農曆八月十五)舉行起義,還推舉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司令,孫武為參謀總長。

不幸的是,6 日起義的決定走漏了風聲,甚至被公開登在漢口的報紙上。不得已,總機關決定將起義推遲到9 日夜晚舉行,其餘均依原定計劃進行。

10 月9 日上午,孫武、鄧玉麟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14 號機關配製炸藥,結果引發爆炸,被俄國領事帶領的警察逮捕,搜出有中華民國軍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告示、革命黨人名冊等物。

清政府聽說了革命黨起義的消息,要求駐漢口的俄領事予以協助。

消息傳到工程八營,革命黨在該營的總代表熊秉坤深感形勢嚴峻:若不當機立斷,起義就會夭折。於是,熊秉坤便利用早餐機會集中各連隊革命黨人代表,秘密商量,他說:“今日反亦死,不反亦死,大丈夫能驚天動地,雖死猶烈!”這席話獲得在場代表的一致讚成。當時大家決定晚間第一次點名後起義,以三聲槍響為號,先殺掉敢於抵抗的反動長官,再攻占楚望台軍械庫。

20 時,二排長陶啟勝得到起義情報後,帶人闖進一排來偵察,正好看見程定國、金兆龍等人正在換槍裝子彈,便大聲嗬斥:“想造反嗎?”

金兆龍回答說:“造反怎麽樣?”

陶啟勝想先發製人,猛撲過來,抓住金兆龍雙手。金兆龍大聲喊:“同誌們,再不動手,等到什麽時候?”

程定國舉起槍托猛擊陶啟勝。在陶啟勝向外逃離時,程定國舉槍射中其腰部。

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就這樣打響了——聽到槍聲,城內各營兵士紛紛響應,一齊奔向楚望台。

23 時左右,各路起義士兵匯合在一起,共有三千多人。他們兵分三路猛攻湖廣總督督署,還組織了一個敢死隊,直插督署東轅門。炮兵也在蛇山連續發炮,配合士兵進攻。

城裏的槍炮聲和喊殺聲驚天動地,總督瑞澄打穿後牆,帶了一排衛兵倉皇逃往“楚豫號”兵艦,其餘守軍也都紛紛逃散。

經過一夜戰鬥,起義軍終於在清晨攻克了總督衙門,正午占領了武昌全城。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10 月11 日晚,漢陽宣布獨立;12 日,漢口宣布獨立。武漢三鎮,連成了一片。起義軍宣告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成立,公推黎元洪做都督。

10 月28 日,黃興從香港經上海來到武漢,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

到了11 月下旬,僅僅一個多月的工夫,全國省區中已有十四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頓時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局麵之中。

10 月9 日武昌起義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正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辛勞地為革命籌集經費。12 日,他在丹佛看到革命軍占領武昌的新聞,心情非常激動,打算立即回國親自指揮革命戰爭。

但是,他考慮,共和國一成立,馬上就會碰到外交、財政方麵的困難。他特別擔心有些國家可能聯合起來,或同清政府勾結起來反對革命。於是,他放棄了回國計劃,繼續在海外為革命奔走。

他去紐約、倫敦、巴黎,呼籲各國政府、金融界支持革命政府,貸款給革命政府,而不要再同清政府發生關係。

這時,國內發生了麵臨政權易手的複雜情況,野心家奪權爭利,舊勢力妄圖複辟,革命派意見分歧,急需孫中山迅速回國。

革命黨人一再發電催請孫中山回國主持大局。11 月24 日,孫中山在法國馬賽登上了駛向東方的輪船。

經過一個月的顛簸,12 月25 日,流亡海外十六年的孫中山回到祖國,抵達上海。

29 日,獨立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 年1 月1 日,孫中山離開上海前往南京,晚上22 時正式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布中華民國成立。

第二天,孫中山以臨時總統身份召開各省代表會,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民國政府設置陸軍、海軍、外交、司法、財政、內務、教育、實業、交通共九個部,並將部長改稱總長。

根據組織大綱,各部總長由總統提名,但必須要經過各省代表大會同意。因此,各部總長人選的安排,實際上是一次權力再分配。省與省之間、代表與代表之間,舊官僚、政客、社會名人都暗中鉚足了勁,一爭高低。

黃興與孫中山商量,在人員安排上,采取“部長取其名,次長取其實”的原則。

至此,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第一個以選舉產生的民主共和國政府宣告組成。九位總長中,隻有黃興、王寵惠和蔡元培是同盟會成員,其餘皆為清末官僚。這個成分複雜的政府組成名單,也為日後埋下了諸多動**不安的種子。

1911 年是我國舊曆的辛亥年,因此這次革命又叫作“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