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革命事業而奮鬥

懸壺濟世

1892 年7 月,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獲得了該校第一批畢業執照。他的畢業考試成績,名列全年級第一名。

在畢業典禮上,教務長康德黎授予孫中山醫學碩士學位,並向他頒發了西醫書院的畢業執照。上麵寫道:香港西醫書院掌院,並講考各員等,為給執照事:照得孫逸仙在本院肄業五年,醫學各門,屢經考驗,於內外婦嬰諸科俱皆通曉,確堪行世。奉醫學局賞給香港西醫書院考準權宜行醫。

不過,孫中山雖然有了畢業執照,卻沒有資格在香港行醫。

這是因為,香港西醫書院那時剛辦了幾年,辦學還不是十分正規——由於辦學條件有限,學校的課程雖然盡力模仿英國標準,但也沒有完全按照英國標準進行安排。

為了安排好首屆畢業生的工作,校方也積極努力。在校方的努力下,港督羅便臣爵士寫信給英國駐華公使,托他向當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推薦孫中山、江英華,說他們學識優良、能吃苦耐勞,請予任用。

1881 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了一家培養西醫人才的醫學館,正需要各種人才;李鴻章本人又是西醫書院的名譽讚助人,而且對西醫的印象也不錯。所以,李鴻章很快就寫信給羅便臣,讓孫中山、江英華到北京去等待任用,每人每月暫時發給五十元的薪水,並說要給兩人“欽命五品軍牌”的頭銜。

孫中山當時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以借此到北京活動,所以答應了。

不久,孫中山、江英華在老師康德黎教授的陪同下前往廣州,到兩廣總督衙門領取“欽命五品軍牌”的證件,然後進京。

他們在兩廣總督衙門遭到了刁難,辦事人員說他們必須要填寫家庭三代人的履曆,考察合格後才能給他們發牌。孫中山十分氣憤,一怒之下由廣州返回了香港。

孫中山既不能在香港行醫,北上的希望也落空了。而且,在當時,西醫在內地還沒有得到人們的信賴,中國普通百姓信賴的還是中醫。孫中山如果到內地行醫,一時是打不開局麵的。

幸好,這時候,澳門士紳何穗田等人邀請孫中山去澳門行醫,而澳門的鏡湖醫院也願意為孫中山的行醫提供便利條件。

於是,1892 年秋天,孫中山來到澳門鏡湖醫院掛牌行醫了。

鏡湖醫院是澳門的華人紳商於1871 年集資創辦的,是澳門最大的一家慈善醫院。醫院專門用中醫中藥為當地貧民提供免費治療。

由於孫中山學的是西醫,因此到了鏡湖醫院之後,他就向醫院主事提出,醫院除了用中醫中藥之外,還應兼用西醫西藥。

為了使貧苦病者也能廉價地用上西醫西藥,孫中山到鏡湖醫院就任不久,就努力爭得院方的支持,借銀一千四百四十兩,租下草堆街84 號辦起了“中西藥局”。這是一幢簡陋的木結構兩層樓房,樓下的鋪麵做藥局,樓上是寓所。那時,他使用的名字是孫逸仙。

孫中山不但醫術精明,擅長外科、治療肺病,而且服務態度認真,待人親切。慕名前往求診的病人非常多。遇上大的手術,康德黎老師還親自從香港來澳門指導。

當時有一則報道稱,孫中山的醫術,“無論內外奇難雜症,莫不妙手回春,奏效神速,且非以此謀利者”。

然而,好景不長。孫中山在澳門行醫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被排擠出了澳門。原因是孫中山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聲譽很高,影響了在當地行醫的葡萄牙醫生的業務,遭到了他們的嫉妒與排擠。他們借口孫中山沒有葡萄牙的醫學學位,就慫恿葡萄牙當局禁止孫中山營業。不久,葡萄牙當局就禁止所有的藥房給孫中山的處方配藥。

眼看著這裏已經是難以立足,隻有另找新的出路了。不過,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裏,孫中山也有自己的收獲,其中之一就是他的真誠、敬業的品質,贏得了一家姓佛蘭德斯的葡萄牙人的愛戴。在孫中山離開時,佛蘭德斯小姐還贈送給他一些瓷器。

後來,在1895 年10 月26 日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還到佛蘭德斯家中避過難。

1893 年春,在托葡萄牙籍友人向澳門葡萄牙當局申領行醫牌照而被拒絕後,孫中山被迫移居廣州,在雙門底的基督教會聖教書樓內開設醫務分所,並且在西關的冼基創設了東西藥局,在香山石歧鎮開設東西藥局支店。由於孫中山把醫和藥結合起來經營,他的事業一開始就取得了成功。

孫中山醫德好,行醫態度認真,待人親切,不怕麻煩,有求必應。對生活困難的患者,不僅免收診金,還贈送藥品。許多病人經過他細心診治,都恢複了健康。他還兩次挽救了垂死病人的生命。

有一次,孫中山回到翠亨村,村裏程普照的妻子難產,他們請來接生婆,幾個小時也沒有生出來,母親和胎兒都在死亡線上掙紮。孫中山聽到消息後,立即背上藥箱趕往程家。

農村很封建,從來沒有男人給女人接過生,何況孫中山還是青年!孫中山毫不顧忌這些,他用接生鉗把胎兒夾了出來,母親和她的孩子轉危為安。

人們不禁伸出大拇指,稱讚孫中山是個“大國手”。為了感謝他,程普照給孩子取名鐵生,寓意他是被用鐵鉗取出來的。

這樣,不到三個月,孫中山的醫名就不脛而走,以至於來看病的人把門檻都幾乎踩斷了。

當初,孫中山在澳門開的中西醫局,就是一個時常有人來聚談時政的場所;到了廣東之後,借著醫生職務之便,他出入衙署一無阻礙,也結交了各種各樣的人,為日後從事革命運動打下廣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