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的外出求學

初到檀香山的所見所聞

輪船減慢了速度,漸漸地靠近碼頭。檀香山的碼頭上十分熱鬧,身著不同顏色、樣式服裝的人擠滿了整個碼頭。

母親和孫中山跟著其他旅客擁到船邊,尋看岸上前來迎接的親人。孫眉也擠在前來迎接旅客的人群中,找尋著從輪船上下來的未出過遠門的母親、弟弟。

“阿哥!”孫中山搶先跨上跳板,向孫眉撲去。孫眉也急忙跑向前去,把孫中山親熱地抱舉起來。

經過二十多天的海上航行後,孫中山與母親終於到達了檀香山。此時的孫中山還穿著長衫,頭上盤著辮子,戴著紅頂綢布瓜皮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剛從中國一個小村中走出來的懵懂少年。

檀香山位於夏威夷群島第三大島瓦胡島上,自1850 年起成為夏威夷王國首府。

夏威夷群島由夏威夷、茂宜、瓦胡、考愛四個大島以及其他小島組成,地處太平洋中部,是航行於太平洋中船舶的補給站——過往的船隻都要在這裏補給淡水、糧食以及其他物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裏氣候溫和,景色秀美,盛產檀香木、糖料、稻米、水果。

清嘉慶年間(1796― 1820 年),夏威夷所產的檀香木就運到了廣州銷售,因此廣東人就知道了這個群島,便以其特產檀香木給它最主要的港口城市起了一個叫“檀香山”的中式名字。

母親和弟弟的到來,令孫眉興奮不已。他將他們安置在一個新購置的寬大私宅裏。除了時常陪伴著他們共敘親情之外,還帶著他們遊覽檀香山的風景名勝,品嚐各式各樣的西洋菜肴。

走在街道上可以發現,這裏住著當地的土著人,移居來的白人、黑人,還有腦後拖著長辮的中國人。對話的語言也是五花八門,有華語、英語,還有土著人所講的土語。對孫中山來說,檀香山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而奇異的色彩。

雖然那時的檀香山城區比現在小得多,夏威夷還沒有現在的開發規模,但是,城區裏依然建築整齊、街道清潔,人們的生活井然有序。進了商店,人們用語文明,態度和藹,使孫中山體驗到受人尊重的感覺。這些都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孫中山尤其對郵局印象很深,這是一座圍欄、門窗都漆成墨綠色的西式建築。孫中山看見不時有一些藍眼睛、黃頭發、大鼻子的西洋人,以及土著人,在這座建築的門口進進出出。有人告訴孫中山,寫好信之後,隻要在信封上寫上中國的收信人的名字、地址,再貼上一張郵票投進信箱裏,這封信就可以跟著船被送到中國去。這種寄信方式不必等很長時間,沒有必要找回中國的僑民順路捎帶回去。這可以說是孫中山對現代文明的初次體驗。

然而,最打動少年孫中山的,是這裏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當地人對法律、製度的尊重。孫中山感慨,當地人生活狀況是好的,為什麽呢?因為那裏有保護外來人口的法律,這正是翠亨村遭盜匪劫掠的華僑所說的清朝所沒有的法律。

還在旅途中時,孫中山就了解到,英國人還有所謂的“星期天”,人們在工作了六天之後可以休息一天。到了檀香山之後,孫中山發現這裏的人也有星期天。每到星期天,各機關不上班,商店也關門,人們穿戴整齊,一起到教堂去做禮拜。學生們在這一天也不用去上學,可以盡情遊戲。比起國內的農民一年四季天天勞作、學生每天都要上學,這裏的生活更有意思。孫中山覺得,這個星期天真是有價值,有了它,人們的生活變得張弛有度。

撲入眼簾的新鮮事物令孫中山興奮,也令他思索。最令他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在這裏除了華僑以外,那些西裝筆挺的洋先生們的腦袋後麵為什麽沒有拖著一個辮子?

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如果一個男人沒有了辮子,那麽他的腦袋也就長不牢了。而且,辮子對中國人來說是那麽神聖,以致絕對不可侵犯,連被他人摸一摸都會令感到難以容忍。

另外一個令孫中山感到困惑不解的是:這裏的女子竟然一個纏足的都沒有,而且還毫不遮掩,堂而皇之地穿皮鞋噔噔噔地走來走去,將一雙大腳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

看著檀香山的女子們一個個健步如飛,再想想家鄉的女子們那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孫中山心裏不由得想:給女子纏足的風俗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孫中山在這個異國他邦看到的新鮮事物越多,心裏的疑問也就越多。

一天,孫眉帶著弟弟漫步海灘,層層的浪花指向岸邊,一排排的棕櫚沿著海岸伸延至遠方,棕櫚葉在海風中搖曳生姿。孫中山正玩得開心,孫眉把他拉上礁石坐定,問道:“阿弟,阿媽思念故鄉了,她要回去,我現在人手不夠,你就留下幫我照料店務吧!”

“好!”孫中山愉快地答應了。

不久,母親乘船回國了,孫中山則留在了檀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