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禪學的迷戀
在三位先生的諄諄教導之下,朱熹夜以繼日地攻讀經書,並鑽研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著作。每天清晨,雞鳴未響,卻早已能聽到朱熹高聲誦讀的聲音。夜深已至,萬籟俱寂,朱熹依然手不釋卷在燈下苦讀。
然而,朱熹求學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當他勤勉上進,徜徉於書山學海之中的時候,禪學幾乎使他放棄學業,走上另一個極端。
當然,這與悉心教導他的三位先生有很大的關係。他們雖然是儒士,但同時又都是佛門信徒。
當年,劉子翬還在莆田(今福建莆田)做官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些僧人道士,對他們所宣揚的清淨寂滅的思想產生了濃厚興趣。其後,劉子翬便整天與劉勉之、胡憲談論禪學,他們時常廣泛地結交僧人道士,結識了名僧宗杲、圓悟、道謙,以及武夷山衝祐觀的道士。
三位先生在教育朱熹的過程中,也加入了禪學思想。
他們認為,要想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僅僅依靠外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利用禪學思想實現內心的徹底覺悟。
就這樣,在三位先生的影響下,朱熹對禪學產生了狂熱的迷戀。他常常夜以繼日地苦讀禪宗語錄,字字咀嚼,體會其中深意。他還經常與宗杲禪師通信,請教禪學的要訣。
然而,真正引導朱熹走上禪學之路的,則是當地的一位名叫道謙的僧人。道謙禪師,姓遊,武夷山五夫裏人,世代以儒學為業。他早年喪父母,因孤苦而願從佛。初拜圓悟大師為師,後又從師於大慧宗杲禪師,參禪二十年。
朱熹很早就從劉子羽、三位先生口中了解了道謙禪師,並對他產生了仰慕之情,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與他見麵。後來,道謙歸鄉居仙洲山開善寺,與劉勉之、劉子翬等交善,並在一起探討學問。他還收集了其師言論編成了《大慧禪師語錄》等。終於,朱熹有機會見到慕名已久的道謙了。道謙也十分喜歡朱熹的性格,二人一見如故。短短幾天之後,朱熹焚香禮拜,決心向道謙學習禪學。
從此,朱熹幾乎每天都要前往開善寺,聆聽道謙的禪學。他甚至覺得,自己過去不關注內心體驗,而整日辛苦埋頭於那些儒學經典,實在是走錯了道路,白白浪費很多時光。於是,朱熹決心遵從道謙的教誨,一心學禪。每次他從開善寺歸來後,道謙的喃喃細語一直都環繞在自己的耳畔。
他還對白天聽到的禪學不解之處進行苦苦思索,有疑問的地方留到第二天向道謙問個清楚。
然而,學禪之後,朱熹之前努力積累、不斷豐富起來的學業被擱置了,一本本經典的書籍也被他束之高閣……紹興十六年(1146 年)十月,朱熹得知了一個令人痛徹心扉的消息,劉子羽先生在家中病逝了。當年朱熹的父親去世的時候,劉子羽對朱家施以援手,竭盡全力地幫助朱熹料理後事,並悉心地照料朱家孤寡。朱熹來到劉氏家塾後,劉子羽繼續予以照顧。所以,朱熹十分感念劉子羽的恩德,視劉子羽夫婦如父母,終身銘記他們對自己的教誨。
世事無常,劉子羽的去世讓朱熹感悟良多,一瞬間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孩子,應該承擔更多。之後,他便從禪學的迷戀中醒悟過來,將丟下的學業再次拾了起來。一年之後,他就要參加科舉考試,於是,他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為之後邁入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